金句:
循序渐进原則,不仅在物质领域要接受,在精神领域、人际关系,甚至个人品德方面,也要这个样子,妄图走捷径,想跳过关键步骤达到目的是不大可能的。
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
一,成长 和改变的原则
个人魅力论之所以让大家趋之若鹜,是因为他号称能够让人们跨过事物成长的自然过程,迅速而轻松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的圆满人生。但是,这种华而不实、“爆发式”的论调无异于鼓励不劳而获,即便获得所谓的成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妄图走捷径,想跳过关键步骤,达到目的是不大可能的。
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与配偶、子女、朋友和同事相处,一定要学会聆听,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聆听需要耐心、坦诚和理解对方的愿望,属于品德的高级范畴。相比之下,以低投入的情感,给出“高高在上”的建议要容易得多。
多数人都知道自己骨子里到底怎么样,而且与自己共同生活和工作的人也心知肚明,所以不要太投机取巧。
就像我们平时让孩子要懂得分享,分享他的玩具,分享他的食物,假如他自己都不曾经拥有,让他去付出,是不是强人所难?
如果你的力量的来源是体型、力气、职位、权威、学历、地位、身份、外表或者过去的成就——发生变化,甚至不复存在,那该怎么办?
一旦我们体会到真正拥有的感觉,自然会乐于与他人分享。
经验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也要因时而异,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上进行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
只有真正经历过拥有,才会真正懂得分享。所以教育孩子应该要有充分的耐心让他们体会拥有的感觉,同时用足够的智慧告诉他们付出的价值,另外要以身作则。
第二,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对于那些接受原则的个人、家庭和团体,一旦有好事发生总会让人好奇不已,让告诉一些技巧。其实她们真正想问的是“有没有能快速让我脱离现状,摆脱痛苦的诀窍?”。
那种学到技巧和诀窍,就像“阿司匹林”和“创口贴“一样,只能缓解一时之痛。越是依赖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越是加剧了问题潜在的隐患。
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问题所在。我们需要的是实质性的东西,需要过程。要铲除病根,关注长期效应。
第三 新的思想水平
重大问题发生时,以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爱因斯坦。
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阐述的内容,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够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的强求对方。
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孩子更听话,更讨人喜欢,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
你希望在工作中想有更多自由与自由,那么先做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工。
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
如果你希望才华不被淹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是徒劳无功。
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的更新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他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
由内而外的思维转换对很多人来说都堪称激烈,但我相信七个习惯中,许多原则早已深入人心, 存在存在于我们的良知与常识中。
但要确认和开发这些原则以便加以利用,就必须改变观念,转化思维定势,并将其提升到由内而外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