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递给他的同桌一张纸条,让他转交给柔佳。
纸条上的内容是:周末和她一起去爬山。
再过一天,是国庆小长假。
杨波是个不爱说话,却非常热衷于看小说的男孩。柔佳的性格直爽,班上很多男生都追求她。
在柔佳接到的信中,只有杨波写的是最真挚而曼妙的。虽然比不及徐志摩写给林徽音的。但也不相上下。
因此,柔佳殷切回信:好呀,我正想去哪里玩玩。
星期六的早晨,刚放学,杨波等到柔佳,他们坐班车到达一个小镇。
由于他们没去过这个不太熟悉的地方,所以只好边走边询问。怎么才能到达山脚下。起初他们以为到达镇上,会有便利车或顺风车载他们去,哪怕需要付费也行,但现在到了才发现,人烟稀少,车辆更不用说了。
既来之,又不可能再坐车返回去,只好安步当车。
他们往路人指的方向走去,走一段路,又问问偶尔来往的村民,或路旁居住的人家。
水泥路两旁的稻田在秋日下显出一种熟黄,已经有一户人家在割稻子。他们问在拾稻穗的老妇人:‘紫瑶山怎么走?’
老人将拱着的背伸了起来,笑容可掬的面容下发出沙哑的声音:‘向右拐个弯,再直走’。
他们道过谢后继续走,两人话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走过一段很远的路。
身边偶尔驶过车辆,杨波连忙挥手,试图让车子载一段路,但是没有车子会停下。
走了一个小时,他们停在一个石碑处歇息,柔佳看见一座矮房——砖块砌成的牛棚。房子布满青苔,看得出时间在它身上捱过的痕迹。
他们多希望有一辆车子,哪怕拖拉机,也是十分希冀的,因为双腿走得已经酸软。
到了一个分岔路口,一条路通向村庄,还一条是和他们走的一样宽敞的路。
杨波忙追上在前头走路的一个青年,问路怎么走,那人原本急促的脚步停了下来,问:’你们从哪里来?’待他们说明来由后,他说:‘你们真不赖啊,这么远的距离都走过来了,从镇上到山脚下足足有十五里路。’顿了顿,又指着他们走的方向说道:‘沿着这条大路一直走,就可以看到那座山,你们已经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了。’说完匆匆离去。
路旁的沟渠有清冽的水缓缓流过,枝叶随着水流的方向延伸。杨波俯身下去,洗了个手,再掬水拍了拍脸,正值中午,太阳当头。柔佳将外套脱下,扯两条袖子在腰间打了个节。
渐渐地看得见山的轮廓,起初颜色很淡,若隐若现,柔佳望着山的方向走去,她明白不用再问路人,只盯着这个山的影子就可到山脚下,越走影子颜色越来越深,前方天空下呈现连绵起伏的黛青色。
他们走入一个村庄,路旁有青砖黑瓦的老房子,在一棵枯朽的老树旁。村人用木耙翻晒在路上的稻谷,繁密的柳树林下,一池水哗哗流下,两只鸭子在水里舒展如云的羽翼。
上了一个坡,出现一个学校,在一个大樟树的庇荫下,教室面积很小,窗户没有玻璃用纸绷着,桌椅陈旧,但质朴天真的嬉笑玩闹声,不绝于耳,他们对杨波和柔佳的到来露出诧异的神情。
都走向前或躲着,将童真的目光投在他们身上,直至离开。
白色的墙上已经注明:紫瑶山由此前进,传扬道教文化。
他们已明白就要到达山脚下,柔佳看看腕表,正是下午一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