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慎读喔。
01
作为导演董越的处女作品,能拍出一部《暴雪将至》质感如此优越的影片,实在是不容易,淑离君表示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许。
影片以1993年为主要剧情发生年代,开头和结尾的一部分跨越到2008年,分别揭开电影帷幕和揭示剧情真相。
在那个年代,工厂的保卫科员往往都会有公安警察给予工作指导,很多保卫科员都会以警察为榜样。余国伟就是这么一个保卫科员,而且还是在1997年荣获"劳动模范”的先进保卫科员。
" 国家的国,多余的余."
余国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下岗工人代表人物。起初是一所冶炼厂的保卫科科员,有着一个想进入体制成为警察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同时失去了爱情和事业,最终在一场大雪里结束了恍然两小时的人生。
02
情节可分为两个线索。
一是对变态杀人案件的追踪。经过一番努力,余国伟和徒弟小刘在冶炼厂蹲点等候第一嫌疑人现身,目标出现后两人当即进行追捕,嫌疑人仓促逃跑。从冶炼厂大门口追捕到火车站,再追到公路之上,嫌疑人突然消失,只留下了一只因惊慌而落下的41码的鞋子。
不幸的是,徒弟小刘在追捕过程中攀爬高压线意外触电身亡。
"查案啊?需要我帮忙吗”
“不需要。”
"那我没打搅您吧?”
"打搅了。”
余国伟的尴尬境地与他进入体制的梦想相形见绌。
第二个线索是情感。余国伟在所谓"给20块随便摸"的“灯光球场”邂逅了女主燕子,并与之发展成为情人关系。在燕子口中得知,有个形迹可疑的男人三番两次盯着她,是一个角落里畏畏缩缩的人,余国伟当即认定其为二号嫌疑人。
燕子的梦想是"想去香港开一家理发店”,之后余国伟为情人燕子买下了一间待转让的理发店,帮助她圆梦。
然而燕子没想到,余国伟的这一举动并非是出于爱情,而竟然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利用她的一个工具——他想利用燕子把变态嫌疑人引诱出来。
燕子在余国伟的笔记本里知道真相后,心灰意冷,在与余国伟在火车站天桥上叙语之后,自杀,在天桥上背坐着突然后仰,没有一丝犹豫。
这时候。
徒弟小刘因追捕凶手意外身亡,
情人燕子"为了引诱凶手“自杀身亡,
余国伟自己又受到工厂制度改革而被裁员清退,面临下岗失业现状。
"这小子被拘过,威胁过女人”
身受三重打击,余国伟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而此时目标嫌疑人又有涉事前科,综合地方猥琐瘦弱的外表、恍若吸毒的神态特征、41码鞋子竟正好合脚等条件下,当即认定此人即为凶手。
苦于找不到证据,仇恨凝结在心,当即对这个猥琐不堪的“凶手”进行疯狂捶打,余国伟因此犯案入狱。
03
入狱十年,时间转到2008年。
余国伟出释后对当年案件走访询问,得到了老警察留下的亲笔信。
这时才知道,原来凶手就是当年在冶炼厂蹲点发现的那个人,而之后在公路上消失,是因为那人在公路上被车撞死,尸体被车体掩埋,制造出了一个余国伟范围内的视野盲区。
出狱之后,之后的两点情节真的非常出彩。
第一点是,余国伟出狱后重返故地回到了老工厂,站在当年获奖的大礼堂里唏嘘不已。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位这家老工厂的老员工告诉余国伟,保卫科从来都没什么效益,而且又是在1997年那个时候,劳动模范奖是不可能发给保卫科员的。
余国伟回想当年获奖的场景,感到茫然。没有说什么话,沉默离开。
第二点是,出狱后余国伟在候车台等待大巴,安然上车后,大巴却出了故障不能发动,而此时天上正好下起了大雪。 影片就这么结束了。
我看的时候,对于第一点"前后矛盾"的情节感到迷惑,为什么?难道余国伟一直在做梦?
颇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和《树先生》里的因抵制现实而产生的幻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余国伟在经历三重打击之后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产生了幻觉,1997年的那个保卫科员不会是普通员工,更不会是被裁员的下岗工人余国伟。
极度虚弱的精神状态在幻觉的支持下得到弥补,折射出了像余国伟这类社会底层人物的悲哀无奈的现状。
幻觉,如同一场大雪,有着漫天飞舞的浪漫,回头之后,却是寒冷空虚的现实。
大巴车不能发动时恰好下起了大雪,轨迹不能前进,大雪未停、暴雪即将来临。
这是一种映照。余国伟一直在寻找自己梦想,一直在努力幻想自己在不停的前进,可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一直驻留原地,以为自己追捕到了真正的凶手,却没想到自己是"创造"了一个凶手,那个凶手,就是他自己。
情感和破案两条线索,如同两条支流,汇在了一起最终融入了雪水里,最终消失不见,留下凛冬的寒冷,与空白。
想爱却不能,想往上爬又没有条件。看着他人的成功,咀嚼自己的人生。
梦想和爱情双双破灭,小人物余国伟的结局,着实令人揪心。
整部电影都笼罩在大雨的阴冷压抑范围之中,社会底层人物余国伟的人生,让人唏嘘不已。
04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是把大雨和大雪天气这样一个压抑背景与情节发展紧密相联,使得幻想中的世界与现实的真实世界得以交替,整部影片精密的质感基础呼之欲出。
暴雪将至,现实与虚幻的凛冬。
但让人感到诟病的是,这部电影在连环杀人案件的案情发展上并没有过多叙述,更多的是为了表现余国伟这样一个底层人物形象,仿佛杀人案件只是个引子,以折射在那个经济转型的时代中小人物的茫然与无奈。
并不像同为悬疑片的《杀人回忆》(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一样,仿佛每个涉案人都是凶手,但又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进行指证,最后几乎所有人都认定那个白白净净的小男生就是凶手时,却被告知留在死者身上的证据与那人竟然没有关系——小男生直接解脱了杀人犯嫌疑,连续铺设的悬念不断的牵引着观众的思维。
影片片尾也没有揭示犯人的真实身份,给观众留下无限的猜想,让人印象极为深刻。最后以男主凝视镜头为结束点,“屏幕前的你就是凶手”警示真实案件中现实凶手不要逍遥法外,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不过也是,期望越大,失望也随之膨胀。
但毕竟是导演的处女座,能拍的这么有质感,已经非常不错了。
男神段奕宏的演技也是一如既往的炸,深沉和压抑,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举手投足之间喷薄而出。为影帝男神段奕宏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