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终于坐下来看了一眼窗外,小雪之日并不见雪,干燥的空气充斥着整间房,外面寒风凛冽,并不想出去晒太阳。
被扔在窗台的《中国家规》引起我的注意,信手翻来,纸张好喜欢,图文并茂,不愧是中纪委编的。
翻开第一页看到了孔子的简介以及生平事迹,《箴言》里提到“崇儒重道,好礼尚德”等孔门传统,教子孙们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无论何时都要做到“克己秉公 读书明理 勿嗜利忘义”。这给予后代影响可畏几千年而已,读书,读经,读史都会感受到正能量的存在。
所以在长期的幸福的定义里面就有家庭和睦,相互帮助,给予我们心灵很大的慰籍。家庭和睦,兄妹和谐,整个家族其乐融融这无异于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山西运城“裴柏村”的历史悠久,留给后代的的不只是《家训》12条,而且还有《家戒》10条,其中十个“毋”告诫后人不容许逾越道德底线,不能谋求特权和不做有悖于违法社会的事情。
12条与10条算不上完全对仗,但是有好榜样必须还有不良来守底线。这也许就是当初道德的法律,有底气才能发扬光大,所以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不去触碰法律底线。留有家规教化是多么重要。
书中还提到书法家王羲之,其《兰亭集序》不断被人临摹,但是独特的气质终究还是模仿不来的。其子王献之被世人号称“二王”,受家庭的熏陶也不断练字。
有一天王献之拿着自己的练的字让自己的父亲看,想让他夸奖几句,当王羲之看到“太”字漏了一点,就写了上去,就让其子把院子里的十八缸水都练完再去找他。
王献之随去拿着自己的字让自己的母亲去欣赏,不了母亲说只有“太”字一点像曦之,然后献之努力练习写字,最终小有成就。这种家庭教育在古代是常见的,家庭留给你的诗书是真正的财富,当你利用起来的时候,它才会发挥他真正的价值。
鹅池的来历也出于王家,曦之与父亲在湖边欣赏,便写下鹅字,不巧碰到紧急事情就让曦之先走了,他父亲就在下面添写了池字,父子二人的默契常人羡慕不来,这也许就是来自于祖辈的教化。
翻到末尾看到梁启超的故事,这位伟人为中国贡献的力量也是不言而喻的,其子女有九位,正因为梁启超的生平事迹,所以每一位身上都有自己父亲的影子,不管在何处,危难来临,都想到自己的国家。
梁启超为每一位子女都写信,很走心的那种,娓娓道来,吐露心声,让子女们感受到父亲爱国的情怀,希望他们能继续为国效忠。在外留学的儿女们放弃高薪,时刻惦记着陷入危机的国家,可谓是为国为民做出了真正的贡献。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在外留学的学子们时刻惦念着中华血统,也许就是受于家庭的熏陶。《家规》不言而喻很重要,即使它不成文但是无形之中牵着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