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标题《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来自短缺》。文章结尾很趣味性的总结:如果你一两个月没洗澡了,你一定会觉得,哎呦,洗个热水淋浴真是太美妙了!美妙来自何处——来自供应短缺。2019兴成长计划就像此时的热水淋浴,课改大潮的当今,教育短缺的就是像朱煜这样有思维、有创意感的老师。他的课更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说实话我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打开朱煜老师《将相和》这节课的链接的。意料之外,听着听着,我秒变回了学生,随着朱老师的思路去思考,甚至抢在小朋友的前面回答问题,一堂课下来,余音绕梁,震撼中掺着惊喜——我的语文课终于有盏指路灯了。浅谈一下我听课后的体会吧:
一、注重细节
1.小标题用词之争
课堂开始的一个环节,“渑池之会”与“渑池相会”之争,我心想,虽然“渑池之会”更恰当,但“相会”也不为过呀,朱老师怎么这样较真儿,也不怕跑题儿吗?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渑池之会”更好,这样也节省时间,但在朱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他悄无声息的顺着学生的思路拿出文中的句子作证,最后巧妙的用“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引导孩子们(包括我)“渑池之会”的确更贴近故事本身也更有“古香古色”的味道,既使学生们整体了解故事梗概又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词语的正确使用也是需要动脑筋的。
2.不要用人物对话来回答问题
归纳文章内容,语言要简练。思考如何把人物对话内容归纳成为几个字的句子或一个明了的词语,课堂上朱老师潜移默化的纠正了很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
3.“老师,您读的很好”
当一个学生站起来按要求来表扬老师说出这句话时,朱老师忙抓住这个契机,肯定的说:诶,他表扬的好!他不说‘你读的好’而是说‘老师,您读的很好’。小小细节能让学生明白,老师喜欢说话完整且尊重他人的学生,无形中加强了学生们要学会说话的意识。
朱老师的课堂上还有多处在细节上完美的处理,佩服同时也惭愧——从教多年的我此时才真正明白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二、构思巧妙
1.针对小标题提问
这一环节在素日的课堂上我也用到过,但我没想到朱老师会引导孩子将提问的内容与故事梗概连在一起。他很直接告诉学生:提问不要局限在字词解释上,能查找资料或阅读文本的不问,思路一定要打。这样经由师生共同讨论把三个故事用一条线(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主人公是谁)串起来,学生们在动脑筋思考如何提问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来阅读一篇文章。我想这节课过后,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在一篇陌生的文章面前,都应该会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这种无声的不留痕迹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深深的震撼到了我,在阅读教学方面乱闯乱撞的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折服!
2.表扬老师
这一环节的创设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在找理由表扬的过程,就是在品味人物的品质、个性,老师之所以读的好是因为他抓住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个性,才用这种语气朗读。那好,学生也愿意仿着老师读一读,朗读达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3.人物形象分析
朱老师把描写同一个人的两段话放在一起进行朗读训练时,让学生体会这是怎样一个蔺相如;又让学生把散落在文章各处的描写廉颇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你想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廉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朱老师把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身世资料展示出来,借助资料可以感受到廉颇最初的做法“难怪呢”,更能感受到他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要全面了解一个人,教会学生以后也要用这种方式读书,朱老师的这种构思真是让人赞不绝口。
4.作业的设计
朱老师留的三个小作业虽说任选其一,但都离不开“写”——“写一段话分析人物”。能用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反映事物的能力,这是语文课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朱老师仅仅一堂课浓缩了“听、说、读、写”四要素,让人不得不由衷地敬佩!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朱煜老师的课堂,带给人精神上的熏陶,如同“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