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是国内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专家,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和蒙特梭利国际学校,一直践行用蒙特梭利教育理论,用爱来支持孩子成长。
正好近期在幼儿园做志愿者,深深体会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拿来这本书仔细研读,这里作为读书笔记和心得记录的地方。同时我还录了这本书的音频,同样做个记录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1、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这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2、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
3、人的发展、人的精神必须从感觉中发展并由感觉伴随着。
4、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
第二章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1、实际上技能不重要。6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2、词语捕捉住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属他的对象。蒙特梭利说,这个东西就叫“智力”。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3、孩子们通过这些感觉来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然后再进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结,其实不难发现,儿童整个6岁前好像都在做这件事。
4、儿童整个的生命状态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组成的。
5、我觉得儿童整个发展的遗憾可能就在这儿。一方面就是他在感觉的时候,我们破坏了他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是当儿童感觉到的时候,我们没有把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上对。配对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6、当这个孩子把你的手抓住往他嘴里塞,而且用他的嘴吮吸你的手指时,你必须用和缓清晰的语调重复说“手指”。实际上这个教育跟我们刚才说的一样,当孩子把一个东西放进嘴里感觉硬跟软的时候,大人应该同时把概念放进去。这种对手指的兴趣,就是天才的特征,理解并保护这种特征,一直到他长大,这个人就能成为天才。
7、当孩子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强制孩子,教给孩子东西,有的人话还特别多;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中的时候,我们不但看不到机会,反而打扰他,把他的感觉破坏掉。这样,儿童内在的观察和感觉,就在这种强制过程中丧失殆尽。
第三章 创造力来自哪里?
1、实际上在心理学界有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个性跟创造力是画等号的。因此人的整个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
2、对事物的特别感觉能力和产生概念的能力,就是创造力。这个能力来自内心,恰恰是童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儿童自己形成的。
3、教育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