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 | 周朝的那些事(合)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学习是一种享受,分享是一种美德。


(1)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迁都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的渊源,周王室自称为“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

在周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跨氏族的族群观念。

在武王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殷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

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的“共主”。 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的传统,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

01周族的起源

据说,周族是居于今陕甘黄土高原、渭水流域一带的古老部族,相传因“姬水”而得姓为姬。周人的祖先是后稷,又叫弃,是有邰氏女姜嫄所生。

《诗经·大雅·生民》中记述了“弃”降生的神话传说----姜嫄祈祷求子。

有一天,姜嫄在野外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感觉很奇怪,就走了过去,踩到了巨大的脚印里。她踩上巨大的脚印后,身体突然受到了震动而怀孕,十个月后就生下了弃,也就是后稷。

根据神话传说,周族在姜嫄所生活的时期,应该是处于母系氏族的社会阶段。但到后稷所生活的时期时,应该已经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的社会阶段,所以说后稷是周族的始祖。

《诗经》中也有记述,周族始祖母叫姜嫄。姜、羌相通,周人的祖先大概是从羌人中分化出来的一支。但也有人认为周族应出自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白狄族,也就是远古时期的黄帝族。

后稷与尧帝同时代。据传后稷从小就喜欢钻研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是当时有名的种植高手,他教给百姓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经验,尧帝很器重他,让他掌管天下农事,并把邰地赐给他作为封地。

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族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到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族为躲避戎、狄等西北地区部落的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地区。

周原地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族成为黄河领域共主的殷商王朝的臣民,在殷商王朝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体系。

在周原地区,古公亶父教导百姓,逐渐改变了当时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建造城市和房屋,周部落逐渐发展壮大,百姓也过上了和美生活。

02 牧野之战,  灭商建周

古公亶父的后代西伯姬昌继位后,但国力仍不足与商对抗,故继续臣服于商,为商西伯,也即周文王。但殷商对周族并不放心。殷商纣王一度囚禁姬昌于羑里,并杀其子作为肉汤、迫文王姬昌喝下。周族人以宝马、美女贿赂纣王帝辛,求得释放文王。

文王姬昌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他一方面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密须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国,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姬昌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准备进取殷商。

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

周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使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周武王)即位,在沣河东岸建镐京,丰都、镐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姬发率兵会盟军于孟津,公元前11世纪,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十七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背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

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姬发灭殷商以后,就以“”为朝代名,周朝立。

在周人的灭商事业里,姜太公作用巨大,他族姓为姜,出自羌人中的吕氏部族。我们后面再详解。


(2)

说起周朝,就不能不说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子牙。

一部《封神演义》妇孺皆知。

但我们学习的是历史。

姜子牙,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出生不详,约前1015年卒于周朝首都镐京,终寿139岁。是周朝开国元勋,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兵学奠基人。

0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亦作姜尚,其先祖曾做过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立了大功,被舜禹封在吕地和申地,姓姜。所以姜尚又称吕尚。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姜子牙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铺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穷,无论宰牛卖肉也好,还是开酒铺做生意也好,他都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和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但是,直到70岁了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姜子牙在72岁时,垂钓于渭水之滨,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文王姬昌 。

文王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 “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文王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

与姜子牙谈论后,文王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

文王姬昌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 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

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与出处。

02助武王灭商,大器晚成

后人对姜子牙归周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但大都认为他是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之师。

一说,就是前面所讲的“钓鱼说”。

二说,姜子牙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但商纣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文王姬昌。

三说,姜子牙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姬昌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子牙之名而召请他。姜子牙也认为“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  因此,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姬昌,文王姬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姬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即和姜子牙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

姜子牙也积极辅佐文王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纣王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实行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

所以,后人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

文王姬昌死后,武王姬发即位。

武王姬发想继续完成文王姬昌的大业,在东征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各国诸侯积极响应,不召自来就有八百之多。

诸侯们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

武王姬发却说:还不行。

姬发和姜太公都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于是,班师回朝。

又过了两年,商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其荒淫暴虐已经到了极点。

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武王姬发提出伐纣建议。

武王姬发于是通告诸侯共同征伐。

姜子牙精选兵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组成伐纣大军。

发兵时武王姬发占卜龟兆不吉;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雨,姬发和众臣的决心曾一度动摇。但姜子牙力排众议,坚定了武王姬发伐纣的信心。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武王的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商纣王也集结70万兵马赶至牧野。战幕揭开,姜子牙亲率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随后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攻击商纣王的军队。商军人多势众,但士卒与商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姜子牙引武王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商朝亡,周朝始。

武王姬发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

并向百姓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

同时,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

并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周朝盛世。

后人把这一历史编写为妇孺皆知的《封神演义》。


(3)

说起周朝,就不能不说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子牙。

在上一篇里,我们说了大器晚成的姜子牙协助周武王灭了殷商,今天我们继续聊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的那些事。

03 受封营丘,建立齐国

周武王灭了商纣王后,就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议,要把全国分成若干个诸侯国,由周朝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让他们建都立国,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这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因而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 ,以稳定东方。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045年,姜子牙受封后,立即带领人马奔营丘而去。但因为路途遥远,跋山涉水十分疲惫,一行人行军速度很慢。

他们来到离营丘不远处的一天傍晚,准备就地宿营,明日天亮再赶往营丘。但就在此时,姜子牙听到有人说:"有道是机会难得。这些人睡起觉来香甜安稳,哪里像个赴国建都的样子呀"。 姜子牙听后,睡意全无,急忙命令整顿人马,披星戴月赶往营丘。等到黎明时分到达淄河西岸的时候,只见莱国的军队正在涉水奔营丘而来。

原来,莱国与营丘离得很近,是商纣王的属国,莱国的王侯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稳之际,抢占营丘。

姜子牙和莱国的两军在淄河西岸展开对垒,两军相遇勇者胜。姜子牙指挥镇定自若,士兵作战英勇顽强,莱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悻悻而回。

齐国就这样正式建立起来了。

04 以法治国,安定民心

姜子牙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

有以下两则故事:

一是据说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宣称要以所谓的"仁义"治齐。姜子牙便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

二是当时东海上有被时人称为"贤人"的狂矞、华士兄弟,拒绝向周朝天子称臣,也不为诸侯国做事,以不合作的姿态,消极对抗新生的齐国。姜子牙认为他们自私自利,不为国家尽义务,是"害群之马",就下令把他们诛杀了示众。

通过这两件事,齐国的威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就再也没有违抗命令的事情发生了,混乱的局面迅速地得到了改善。

齐国建立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姜子牙就回镐京去向周武王"报政述职",汇报其安邦定国的政绩,得到了武王的肯定。

05 选贤任能,唯才是举

姜子牙在治国理政上,还积极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

他积极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当地东夷土著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用人路线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

姜子牙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

实践证明,姜子牙的用人思想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

06 从俗简礼,文化安邦

姜子牙还在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俗”是指“夷俗”,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生活方式;“礼"”也是指“夷礼”,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礼仪制度。姜子牙姜太公认为,如果在齐地强力推行周礼,容易产生民族矛盾,不利于治国安邦。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且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于周礼的新制。

07 发展经济,富国强民

姜子牙建立齐国后,面对营丘地区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在注重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齐国境内矿藏资源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还利用齐国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诸候列国通货贸易的积极政策。

在“农、工、商”并举的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和穷国发展成为雄居于周朝东方的大国和富国。

08 安定周室,寿终镐京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还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重外孙周康王姬钊。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也没有到营丘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

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子牙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周成王时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等,姜子牙父子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领兵东征、冲锋陷阵;或左右呼应,东西夹攻,迅速平定了叛乱,为周朝的稳定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成王去世后,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朝首都镐京,享寿139岁,其长子姜伋继位 。齐丁公姜伋继续辅佐周康王,成为仅次于首辅召公奭的次辅,并掌管周王朝精锐部队三千虎贲,保卫镐京。


(4)

周朝由成康之治到盛及而衰。

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崩,其子姬钊即位,称为周康王。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崩。从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996年的四十六年间,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天下基本上没有犯罪的事情发生。周公还政周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 史称"成康之治"。

但周康王死后,其子姬瑕继位,是为周昭王。也就是从周昭王开始,周朝的统治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开始了盛及而衰。

这一时期,西北戎狄渐兴。到了周懿王时期,戎狄交侵,暴虐中国。周人深为所苦,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

在史料记载中,周朝名声最差的天子,要数周厉王和周幽王了,人说因“厉幽无道而周衰”。

周厉王心胸狭隘,亲近小人,疏远贤臣。当时,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周厉王以荣夷公为卿士,垄断社会财富及资源。为压制国人不满,周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杀。结果人人自危,前841年,终于酿成国人暴动。

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于彘,太子静即位,称为周宣王,在位四十六年。

周宣王迁都镐京,励精图治,政通人和,诸侯来朝。周宣王先后平定了北之猃狁、西之戎狄、东之淮夷、南之楚国的叛乱,开拓了广袤的疆土,重现兴盛景象,史称"宣王中兴"。

周宣王死后,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

这位周幽王和周厉王比起来,更加荒唐。他非常宠爱妃子褒姒,为取悦爱妃褒姒,上演“烽火戏诸侯”把戏,给国家带来灾难。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为外甥、女儿讨回公道,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与太子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由“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度所维系的西周社会秩序,经过了270余年的时光腐蚀,到了公元前8世纪末期,已经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了,仅仅依靠着历史的惯性在得以维持。社会中各种矛盾并存,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虽然周宣王继位后,汲取前人教训,改变治理政策,实现了"宣王中兴",但在其晚年和以后周幽王时期,周王朝又重现衰象,西周的灭亡是无法挽回的。

在周幽王被杀后,申侯与缯侯与郑、卫、晋等诸侯大败犬戎,犬戎退走。郑、卫、晋等诸侯立周幽王的太子宜臼为王,称为周平王。

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就是当今的洛阳,史称东周。

也就是从此开始,周朝天子虽然存在,但威望却大不如从前。各地的诸侯虽然还会给周朝天子定期供奉财物,但已经不服从领导了,诸侯彼此之间战争不断,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春秋战国的时代开启了。


(5)

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就是当今的洛阳,史称东周,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周朝天子周平王东迁,是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由于平王东迁后,都城定在洛阳,人们便将迁都后的周王朝称之为东周,洛阳一带是东周的都城。

历史上又将东周的历史,划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亦称春秋时代,从公元前77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代共计294年。

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东周诸侯争斗激烈的时代。与春秋时期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战乱持续了两百多年。

平王东迁洛邑,是周朝社会历史的转折点。东迁之前,周王朝为天下共主,力量强大,各地诸侯要向周王定期纳贡。东迁之后,周王朝名义上仍然存在,但真正的实力已经不如一些强大的诸侯,威望更是大不如从前。

平王东迁之后,西部故土大量丧失,潼关以西广大地区被秦国所占有,南面是楚国及其附属国,北面地区多为晋国所控制,东面地盘大量被郑国侵占,周王室只有伊洛河地区以洛阳为中心方圆不足600里的地盘。

周朝天子控制诸侯“天下共主”的权力已实际丧失,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朝,而只是利用周王朝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历史进入到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新时期。

周天子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依附诸侯强国,虽然说名存实亡,但周天子还未失去“共主”的地位,其号召力尚存。因此,各个诸侯强国就竭力挥舞周王室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目的在于争做霸主。所以,春秋时代发生了社会大动乱,出现了惨烈的大国争霸战争。

《孟子•尽心下》说“春秋无义战”,其意思就是说,春秋时代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开始的时候,有诸侯国140多个,经过连年战争,大国吞并小国,小国逐个消亡,到后来存留的有齐、晋、楚、秦、鲁、郑、宋、卫、陈、蔡、吴和越等大中诸侯国。这些诸侯之间继续争夺着中原霸主的地位。

春秋时代的294年,大国诸侯争霸中原的,有齐国的“齐桓公”、宋国的“宋襄公”、晋国的“晋文公”、秦国的“秦穆公”、南部楚国的“楚庄王”等等,号称春秋时期的“五霸”。

强国霸主之间为争夺中原,连年进行战争。在越国灭吴之后,其军队挺进中原,越国霸主地位稳固,大国争霸战争逐渐进入尾声,开始了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东迁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符合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一个新时代的出现,从时间的角度上说,它划清了西周时代和东周时代的分界线。从政治的角度上说,当时社会的政治重心已经从西部转移到了东部,东部诸侯国相继崛起并逐步强大,开始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从王权地位的角度上说,周王朝统治驾驭各诸侯国的权力和利益日益丧失,王权并非神圣,这些都标志着历史上周王朝时代在逐步走向结束。


(6)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是指五个君王,战国七雄是指七个诸侯国。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290多年间,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主。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其说首见于《左传》。但各类史家、学者对“春秋五霸”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史记索隐》里记载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二是《荀子·王霸》里所说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对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在这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战国时代最后几十年,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统一了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7)

昨天,誉满99老师在我的《日更日记178|周朝的那些事(6)》后留言道:

合纵连横主要人物就是苏秦和张仪,这两个人是典型的政客。苏秦不第回家转,被他兄嫂撵出门。后佩六国宰相印,天下谁人不知闻?

说得真好,不愧是老师!使周公受教良多。

周公学历史是“现学现卖”,今天就来说说苏秦和张仪,也是“现学现卖”。

苏秦,生于何时不详,卒于公元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据说,早年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游历多年,潦倒而归。

后来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张仪,生于何时不详,卒于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据说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

公元前309年,张仪去世。

从苏秦和张仪去世的时间看,苏秦和张仪应该是同时代的同学。

作为战国中期最为著名的谋士,苏秦和张仪俩人一起开创了“纵横家”这个之前没有的职业。

但俩人究竟谁更胜一筹,众说不一。

苏秦和张仪均拜鬼谷子为师,据说苏秦是张仪的师兄,两人所学均为纵横学,并在战国中将所学发挥到极致。

苏秦先于张仪毕业,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在战国七雄中属于最强。因此,苏秦在分析了天下局势之后,本来想选择秦国作为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时运不济,秦惠王没有看上苏秦,并未重用他。他转而跳槽到赵国,仍不得志。

后来去了燕国,终于被燕王赏识,封为丞相。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秦才有机会让天下知道自己的价值。他提出六国合纵连横,并史无前例的同时担任六国丞相,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关。

据说张仪毕业后的第一站也是楚国。但由于初出茅庐,对军事方面不是特别擅长,亲自带兵吃了秦国名将司马错的亏,觉得太没面子了,在楚国快混不下去了。

后来,苏秦在游说六国时,由于担心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六国盟约还没结缔就可能遭到破坏。怎么办?苏秦考虑再三,也找不到一个合适人选派往秦国为他工作,于是就想到了师弟张仪,便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

张仪刚好在楚国混得不好,于是就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希望师兄能帮自己一把。

但是,当时的苏秦却对张仪不理不睬,态度冷淡,不但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来招待张仪,而且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来见苏秦,本来心想师兄师弟的,可以求得好处,谁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气之下,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直奔秦国而去,希望能借助秦国的力量展示才华,报这羞辱之仇。

但苏秦在张仪离去后,便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国的惠文王。惠文王重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这个时候,苏秦派出暗中帮助张仪的人才告诉张仪,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就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张仪这才恍然大悟,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不如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打赵国呢?”

公元前328年,秦国惠文王派遣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攻打并占领了蒲阳。张仪趁机劝说惠文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张仪又趁机劝说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以不以礼相报。” 因此,魏国就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惠文王。

因此,张仪得到惠文王赏识,被任命为丞相,位居百官之首,参与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


(8)

周王朝是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封建制度。以分封为基础构建了以周天子为宗主的宗法等级分封体系。

周王朝将分封的诸候称为“诸夏”,将诸候分封之地,包括原来的夏、商朝统治的区域在内的整个周王朝诸候分布之地,统称为“区夏”。因很多地方是大禹开辟之地,因而也称之为“禹绩”或“禹迹”。

西周初期,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这也许就是“中国”一词最早的由来。后该词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常以“中国”称“诸夏”。

周王朝建立初期,原来的夏人、商人、周人三族融合为一体,并吸收了其他部族集团的成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更趋统一,华夏民族共同体基本形成。

在历史上,封建制也称分封制,是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的“封建”即为“分封制”。

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拨分封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诸候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算尽到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也许就是现代意义上的联邦制度的基础。

周朝是从夏商发展而来,继承了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领袖模式,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的土地,在理论上应该是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再重新分配的,但一般都是世袭。

这样的土地制度,为以后的诸候争霸,以及周王室最终走向灭亡,留下了伏笔,提供了空间。


(9)

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诸候是齐桓公。

齐国的先祖是吕尚,就是曾经辅佐周武王讨伐纣正灭掉商朝,被周文王尊为太师的“姜太公”姜子牙。周武王登基后,就把齐地封给了他,建立了齐国。

齐桓公,姜姓,名叫小白。是齐国的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至公元前643年在位。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齐桓公能当上齐国的国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离不开鲍叔牙和管仲。

齐国在齐襄公当权的时候,朝政混乱。为了避难,管仲保护着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着公子小白逃到了离齐国不远的莒国。

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了公孙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拥戴公子小白的一方,事先暗地里通知公子小白回国继位。而鲁国人听说以后,也发兵护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在莒国到齐国的路上设伏剌杀公子小白,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腰带铜钩上,公子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立即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以为公子小白已经死了,于是就不急不忙地送公子纠回国继承君位,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而公子小白早已日夜兼程赶回了齐国,等到公子纠回到齐国时,公子小白早已即位,做了齐国的国君,他就是齐桓公。

于是,公子纠只好再次逃命,回到了鲁国。齐桓公后来以威胁发兵攻打鲁国为由,要鲁国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鲁国为了避免战争只好照做了。

管仲也被送回了齐国,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贤,不但没有杀掉管仲,反而让管仲做了宰相。

原来鲍叔牙和管仲是“贫贱之交”,是非常好的朋友。本来齐桓公要鲍叔牙做宰相,但鲍叔牙却极力推荐了管仲。

齐桓公在管仲和鲍叔牙等良臣的辅佐下,选贤任能,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终于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了周朝天子的赏赐。

但齐桓公晚年昏庸,不听管仲劝谏,在管仲死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奸臣小人,误国殃民。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死。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顾不上安葬他。直到齐桓公的尸体渐渐腐烂生蛆了,才入殓安葬。可怜一代春秋霸主,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


(10)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是周王朝春秋战国时期人,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上面是司马迁的《孔子世家》中的片段。

据说,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王朝初期的“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了九个女儿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叫孟皮,但有先天性足疾,也有另一说法为孟皮小时候爬树摔下来落得残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能继嗣,因此,叔梁纥在晚年的时候与年轻女子颜氏结合生下了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了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其父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但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而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应该在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在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应该是管理仓库的小官;还做过“乘田”,应该是管理牧场的小官。但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管理统计非常精准。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了不断的提拔。到了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应该是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了,政绩也非常显著。一年以后又升任司空,可能是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吧。后来又升任为大司寇,也许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司最高长官。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为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哈哈~也许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只能为代理宰相了。

孔子在代理宰相岗位上执政仅仅三个月,鲁国的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也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之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交还给了鲁国。

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就采取送鲁哀公美女和良马、让鲁国国君沉溺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来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

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诸候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因此在游历诸侯国十四载而不得重用。孔子于是在公元前484年,自己六十八岁时候返回了鲁国。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几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是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的。

也许就是由于政治上的不得志,使得孔子可以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后,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而且不分贫贱富贵,只要肯学,都收为弟子。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诸候国的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就是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就是老师中的老师。

孔子晚年曾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相传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尊为儒家始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1)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大约是公元前390年出生,卒于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魏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

公孙鞅为什么叫商鞅呢?据说是他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立了大功,秦孝公把商地赐给他,又封他商君,后人就称他为商鞅。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生活在魏国。当时,秦国的国君秦孝公为了壮大国力,面向天下招募人才,商鞅就去应聘,在面试的时候,他向秦孝公讲述了“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因此应聘成功,留在了秦国。

刚开始的时候,秦孝公虽然很欣赏商鞅提出的富国强兵的方法,有意想请商鞅主持变法,但又担心国人会反对,因而犹豫不决。

商鞅于是建言: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如果您不早做决断,秦国就不可能强大起来。商汤和周武王就是因为勇于改革旧的制度,才成为了不起的帝王的。而夏桀、商纣就是因为不思进取,守着老制度不变,才导致败亡的!

秦孝公听了商鞅的建言,终于下定决心,重用商鞅,开始变法。

商鞅于是制定了一系列详细而严格的法令:既有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的法令,也有承诺百姓可以通过打仗立功得到很大的封赏,甚至可以从平民变成贵族的规定。

新法准备好了,怎么执行呢?

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商鞅命人在国都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发布告示说,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能得到十两黄金。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很好奇,但没有人敢去尝试。商鞅于是又把赏金增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个人禁不住诱惑,把木头扛到了北门,果然得到了商鞅奖赏的五十两黄金。这样一来,百姓就都相信了秦孝公和商鞅是令出必行,说到做到,绝不会欺骗大家的。

于是,商鞅在秦国颁布了新法。

新法实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人开始抵制新法了,以为即使拖延不执行,商鞅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有一次,太子触犯了法律,这下可怎么办?商鞅虽然不能处罚太子,但就严厉地处罚了太子的两位老师。从那以后,秦国人就开始自觉执行新法了。

十年后,在新法的治理下,秦国的社会秩序安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家家户户都能自给自足,人们不敢为了个人私利去争斗,但在战场上却能个个英勇杀敌,为国而战。秦国因此不断地富强壮大起来,赢得了周朝天子和其他诸侯的尊重。

但是可惜的是,商鞅的新法只是片面的强调了用严苛的惩罚措施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却忽视了对人的教化。新法虽然鼓励人们在战争中奋勇杀敌,论功行赏,但却忽视了培养人们美好的品质。特别是商鞅的新法损害了秦国贵族们的利益,使他们不再拥有不劳而获的特权。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商鞅的人越来越多。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太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陕西的彤地,尸体被运至咸阳,遭五马分尸,全家被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