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这一年是元顺帝至元二年,宋朝之亡至此已五十余年。——金庸《倚天屠龙记》第三章《宝刀百練生玄光》
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内,离襄阳已不很远。少林寺僧却始终没追上他。
原来无色掸师暗中眷顾,故意将僧众引向东方,以致反其道而行,和他越离越远。
这日午后,来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见郁郁苍苍,林木茂密,山势甚是雄伟。一问过路的乡人,得知此山名叫武当山。
……那妇人这番话,句句都打进了张君宝心里:“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他望着这对乡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来覆去,尽是想着那农妇这几句当头棒喝般的言语。只见那汉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说了几句甚么话,夫妻俩大声笑了起来,似乎那男子已决意自立,因此夫妻俩同感欢悦。
张君宝又想,“郭姑娘说道,她姊姊脾气不好,说话不留情面,要我顺着她些儿。我好好一个男子汉,又何必向人低声下气,委曲求全?这对乡下夫妇尚能发奋图强,我张君宝何必寄人篱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决,当下挑了铁桶,便上武当山去,找了一个岩穴,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习觉远所授的九阳真经。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金庸《倚天屠龙记》第二章《武当山顶松柏长》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作这一首《无俗念》词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学名家,有道之士。这时丘处机逝世已久,小龙女也已嫁与神雕大侠杨过为妻。在河南少室山山道之上,却另有一个少女,正在低低念诵此词。
这少女十八九岁年纪,身穿淡黄衣衫,骑着一头青驴,正沿山道缓缓而上,心中默想:“也只有龙姊姊这样的人物,才配得上他。”这一个“他”字,指的自然是神雕大侠杨过了。她也不拉僵绳,任由那青驴信步而行,一路上山。过了良久,她又低声吟道:“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她腰悬短剑,脸上颇有风尘之色,显是远游已久;韶华如花,正当喜乐无忧之年,可是容色间却隐隐有懊闷意,似是愁思袭人,眉间心上,无计回避。
这少女姓郭,单名一个襄字,乃大侠郭靖和女侠黄蓉的次女,有个外号叫做“小东邪”。她一驴一剑,只身漫游,原想排遣心中愁闷,岂知酒入愁肠固然愁上加愁,而名山独游,一般的也是愁闷徒增。这一日她到了河南,想起少林寺中有一位僧人无色禅师是杨过的好友,自己十六岁生日之时,无色瞧在杨过的面上,曾托人送来一件礼物,虽然从未和他见过面,但不妨去问他一问,说不定他会知道杨过的踪迹,这才上少林寺来。
正出神间,忽听得碑林旁树丛后传出一阵铁链当啷之声,一人诵念佛经:“是时药叉共王立要,即于无量百千万亿大众之中,说胜妙伽他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郭襄听了这四句偈言,不由得痴了,心中默默念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只听得铁链拖地和念佛之声渐渐远去。郭襄低声道:“我要问他,如何才能离于爱,如何能无忧无怖?”随手将驴缰在树上一绕,拨开树丛,追了过去。——金庸《倚天屠龙记》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
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代诗人臧克家《有的人》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晚唐·杜牧《阿房宫赋》
今天我登录「知乎」,一大片人在讨论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去世,怀念之情溢于言表,更多的文字则彰显岁月无情武侠已死。之所以我在文章开篇引用晚唐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句子,也在于警示大家怀念那个武侠梦的世界,今日武侠已死,还有谁怀念当初的那个武侠世界呢?
呜呼!灭武侠者武侠也,非读者与作者也!厌武侠小说家者天下也,非读者也!嗟夫,使天下民不聊生各自争斗,则足以振兴武侠。使作者颠沛流离背井离乡,使读者朝不保夕食不果腹,则武侠递当代可至千秋万代兴盛而不衰。谁得而灭武侠也?然可怀念作者,时人娱乐至死不暇怀念,待天下大乱武侠兴焉而后人怀念之;后人怀念之而不思之,亦使后人而复怀念后人也!
本来古人有专门的单字表示复词“怀念”的,譬如“吊”字,今有成语“吊古寻幽”,那就是怀念古代寻找幽境的意思。又譬如“悼”字,今有成语“哀穷悼屈”,就是哀叹贫穷的人,怜悯不得志的人;悼念含冤莫辩之人。古汉语同现代汉语最大的区别就是古文精简,能用一个字表示意思的绝不用两个字来代替,不像现代人,能用两句话说的绝不用一句话表达。大家是因为现代人字字能换钱吧,网络上的作家们可是按字数收钱的,字数少了如何换去大把钞票啊!囧rz 本文题目用“怀念”,那就不好用其他字代替了,有碍读者理解咯!
上午简单查询了几条金庸的新闻,果不然,金庸先生竟然在昨天下午申时左右已经去世了。晚上七点钟左右消息灵通的记者们已经蜂蛹前往香港养和医院堵住门口,一时间四五十家媒体围在门口蔚为壮观。金庸老先生曾经在文章中说到希望百年之后,悄然离去,幸福终老,不被打扰。然而作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作者他又岂能安静离去呢?尽管媒体界文化界如炸开了锅,但是好在金庸家人如了老先生的遗愿,没有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与报道。这却苦了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只好根据一些小道消息添加一些陈年往事,再于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中随意摘录几段也可以凑足一长篇报道了。囧rz
大家知道,金庸不是他的原名,而是金庸把他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拆开后两个字,是为笔名,以至于大家几乎忘记了原名,只记得笔名。我当然记得他原名叫查良镛,浙江海宁人,离钱塘江很近,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他在武侠小说中最爱这江南风光,钱塘江潮水。《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是苏杭人(姑苏),杨过郭靖老家都是杭州人(临安),黄蓉是浙江舟山人(桃花岛),《碧血剑》中金蛇郎君和温仪的爱情发生在浙江石梁(苏杭)等等。日本侵华后,金庸离开家乡,从此故乡只在梦中,这样难免就在写小说时把这种思念写进去。有人说他这是写熟而已,只会写熟悉的风景。写熟也罢,思念也罢,这个故乡情节总是绕不过去的。说起来故乡话题,后来金庸自己用苏轼的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的一句话总结说「此处心安是吾乡」,可见到得后来金庸已经把他乡作故乡,那个梦中美好的苏杭那就永远留在小说中吧。
金庸把香港当成了第二故乡,因为在那里他心安,所以哪怕改革开放后他也一直没有回来,最多回来故地重游,小住几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苏东坡他是在何种境况下写出这么一句流传千古的话的呢?我们不妨来仔细探讨一下。《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全词如下: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现代文翻译如下,题目《定风波·我从海南归途中赠送给好基友王定国侍女寓娘的一篇小文章》: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美男子(当然指苏东坡的好基友王定国帅哥),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当然指美女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郎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她的歌声如雪花飞过炎炎的夏日使得世界变得清凉。
你(还是指美女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你笑容依旧,容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会很好吧?”你却坦然笑答曰:“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如此看来这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却是一个女孩子说出的话,这位美女名为寓娘,乃是北宋另一位官员王定国的侍女。在北宋那样一个时代,似乎大家都喜欢小侍女一般。苏轼也有一个漂亮聪明的侍女名叫王朝云。王朝云自不必说,不论苏轼或沉或浮,一直追随苏轼不离左右,对苏轼真情自不待言。这位寓娘也是有几分忠烈的女孩子,本是王定国的歌姬,本名宇文柔奴,乃是洛阳城大户人家的女儿,后来家道中落,沦为歌姬,王定国待为甚厚,纳为侍妾。「乌台诗案」后,王定国因与苏轼交好,遭受连累被贬岭南宾州,宇文柔奴毅然跟随王定国南下荒蛮之地岭南宾州,不离不弃。这位美女柔奴菇娘不仅人漂亮,而且医术高明,早年在御医陈老师那里学习了医术,在岭南这种地方正好可以大展拳脚。这让王定国同地方相处和谐愉快,因为谁家没个病号啊,这王定国家里可是住着个女神医啊,不看僧面看佛面啊!所以同为贬官,这王定国就过得有滋有味,没受到什么苦楚。九百年后,如今在岭南一带仍然能够听到女神医柔娘的传说。看来不论何朝各代,懂得一门手艺多么重要啊!
柔娘本姓宇文氏,说起来这个姓氏在洛阳肯定是个大姓,至少在隋唐绝对是门阀大族。大家应该还记得隋文帝是被谁杀的,那就是宇文化及。想想宇文化及可是曾经还称过皇帝的,尽管后来兵败被杀。隋末宇文家兵败如山倒,宇文家很多投靠了太原李家,宇文士及妹妹更是成为了大唐皇帝李渊后宫之一,是为宇文昭仪。在那个时代,做皇后还不如做世家子弟荣耀千古。中国的门第观念一直到解放后才得以打破,这是个很可怕的封建等级观念。话说不知道是哪本书上说,有个皇帝一生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娶上一个门阀士族女孩为妻。话说这个宇文昭仪就看不上这个皇后,直接拒绝了李渊的封后建议。三百年时间的以礼,宇文家到唐末看来是日薄西山了,女孩子没办法竟然只好做歌姬,可是骨子里的傲气与尊严还不没有尽去,虽然沦落风尘,宇文柔奴学得一身本领,琴棋书画之外还向太医学习中医,才子王定国是幸运的,被美女宇文柔奴看上,并矢志一人,终生追随。
说得有点远了,接着说回金庸他老人家。金庸虽然已经心安他乡,可我们在他的小说中仍然能够时时见到他梦中的最初故乡。譬如他写的钱塘江潮水,那是他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他这样描写钱塘江大潮:
【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烽,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霎时之间已将白振全身淹没波涛之下。但潮来得快,退得也快,顷刻间,塘上潮水退得干干净净。】
写这段话时候,金庸时年33岁,同梁羽生一起在香港报社工作,并且在一间办公室工作。金庸又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不仅在报社工作,还写剧本当导演,当时在长城电影公司工作,结识了长城电影的台柱子大美女夏梦(2016年10月30日去世,享年83岁)。自古才子多风流,金庸也不能例外,看着大美女夏梦如此温柔多情娇艳欲滴,身旁的妻子越看越不是自己的菜,三十三岁的金庸一阵猛追求,应该是无疾而终。身为有夫之妇的夏梦抵住了诱惑,拒绝了金庸的追求,好事之人把两人的情事添油加醋广而传播,最后搞得大家都不知道具体内情如何。我也是瞎掰而已,只不过昨天正好是夏梦女士去世两周年纪念日,金庸为何一天都熬不过去呢?是以我猜测金庸真可能是求而不可得,遗憾终生,最后都难忘旧爱而逝。这样想来,我感觉自己都有些不厚道了,说了是怀念的,竟然八卦起来他老人家的情,希望读者原谅则个!囧rz
那时我第一次读到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后跟随小昭被关在明教密室,等他学会乾坤大挪移后出了密室,大战光明顶,令一干正魔人士大为折服,那时候想想都热血上涌,激情澎湃。然而这是二十余年前的往事了!后来我上了大学重读金庸,当我再一次读到《倚天屠龙记》,读到“花开花谢,花谢花开,少年弟子江湖老……”这一段时候,一时陷入遐想。我想着女侠郭襄暗恋杨过大侠而不得,后来游历天下在四川峨眉开山立派,无独有偶,少年的张三丰暗恋郭襄而不得,少室山下与郭襄一别后,再回头已是百年身,张三丰创立武当派,在武林中隐隐领袖群雄。忽然想起网上有人将这两段暗恋写成现代诗,别有韵味。诗文如下:
我走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
我坐着的毛驴一步一步滴滴答答,
我带着的倚天喑哑。
大家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
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实我只是喜欢峨嵋的雾,
像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
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
我走过山的时候也听不到回答;
我骑的毛驴步步滴滴答答,
悠悠飘向远处可从不想要回家。
正当喜乐无忧年韶华如花,
远游风尘之色却不似十九风华;
愁思袭人无计回避真牵挂,
不知天涯何处有那我思念的他。
没半点音讯怎续风陵夜话,
见不到大哥哥愿知他如何行侠;
上少室山想找无色问一下,
老禅师亦不知他是在何处为家。
闻琴声似和鸟语交相应答,
百鸟朝凤曲难道还有人能抚它?
白衣男子划了一画又一画,
不是剑法是痴迷在那棋子围杀。
旁观者清一语道破危难局,
我弹奏古曲留下了他独自惊讶;
高歌一曲轻身去不想其它,
屈指昆仑三圣闯少林又有何法?
三个老者连骑而来又回转,
以为是留书之人却是少林俗家;
他从石亭顶抱着瑶琴落下,
教训了青脸人只为他将我威吓;
在亭上听了我和三人对答,
其实他也不知名满天下的爹妈;
这人姓何名足道谦逊哪有半点狂妄自大?
琴剑棋三绝技艺冠绝西域,
昆仑三圣并非三人就是一个他;
抱着瑶琴到处找我为新曲,
丰瞻华美奇妙调和考盘与蒹葭;
伊人难道是我,思慕如霞,
右手弹琴左手使剑退敌亦惆杂。
从万里远赶来原为送句话,
什么经书是在油中好让觉远拿;
平生足迹未履中土乘此游,
路上碰到三个西域少林要比划;
非逼他去了剑圣名头不可,
反正上少林寺一番做教我猜岔。
萍聚缘和山花与风的烂漫,
我怎会不知自己是他心中的她?
若是真能为我再重弹一曲,
或许我大哥哥找不到还有个他。……
哪有少女不怀春,这篇长长的现代诗,将郭襄爱慕杨过的心思写得算是淋漓尽致。依稀记得自己在某个年龄也曾有过懵懵懂懂的暗恋,一转身所有暗恋皆成芳华往事,只能常驻心头独自品尝,如美酒越久越醇香。有人说这个暗恋情事的描写,金庸那是为了影射自己暗恋美女夏梦而不可得这件事,究竟是也不是只有金庸心底清楚了,然而今日金庸已逝,夏梦更是逝去两年了,是或不去都不重要,或者来世两人再做情侣也未可知。(๑´∀`๑)
有人写了郭襄焉能没人写张三丰那段暗恋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的那种隐隐暗恋,金庸在书中写到【张三丰和无忌自老河口渡过汉水,到了南阳,北行汝州,再折而向西,便是嵩山。两人上了少室山,将青驴系在树下,舍骑步行,张三丰旧地重游,忆起八十余年之前,师父觉远大师挑了一对铁水桶,带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时回首前尘,岂止隔世?他心下甚是感慨,携着无忌之手,缓缓上山,但见五峰如旧,碑林如昔,可是觉远、郭襄诸人却早已不在人间了......】我们再来欣赏“张三丰”现代诗:
这百年不短,我很少想些儿女情长,
你我开山立派,各自执掌,
你思念中,在风陵渡口上。
这百年太短,我也很少细想,
你我袭得半部心经,功参造化成王。
我把一切刻在心里,从来不写在脸上。
人说“你看真人遇事不惊,古井无波荡。”
但他们不知道,那时年少也曾心荡漾。
你只回头一笑,我却猛地一惊慌,
伊是邻家大姐姐,活泼又漂亮。
你在外惹事,伊会帮你收场,
你挨揍时,伊会帮你敷药疗伤。
可伊只当你弟弟,感情无望,
让你自觉永无可能,不做念想。
师父说“小妮子说追就追,你赶紧上”!
你曾努力,努力了挺长一段时间。
后来你们遭了难,师父护着你们俩,
把你们带出来,可自己却死亡。
伊怪自己武功不够好不能帮忙,
说要是武功好就能让师父无恙。
于是你就下定决心每天上练功房。
你练了3年,想着下山有武功依仗,
练10年,便懂得静心把情藏;
再练20年,便懂得心如止水波澜无恙,
可这一年,伊死了你也曾惆怅。
你趁夜幕低垂,无人在场,
取酒一壶,解剑在一旁,
山后独自饮酒,长夜未央。
后来江湖消息传到武当山上,
伊的弟子风陵继承门派,已能执掌。
又10年,消息称:风陵渡,神雕侠一顾。
你功参造化,宠辱不惊慌。
又10年,你武学大成,开宗派在一方。
你功参造化,宠辱不惊慌。
又30年,你太极功成世无双。
你功参造化,宠辱不惊慌。
又数年,你临涯远望,
手中一纸手书,字迹娟秀端庄,
犹如曾为你疗伤的温柔芬芳。
你功参造化,泪湿满衣裳。
这百年来,日子太慢长,
慢到你自己都以为自己早把故事忘;
这百年来,武功太高强,
高到你自己都以为自己宠辱不惊慌。
对于《倚天屠龙记》这部书,年少时曾喜欢张无忌,可是随着年龄渐长,我更加喜欢郭襄张三丰。不知道是不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加珍惜的原因在作怪。因为张无忌同每个女孩子都有过一段感情,虽然没有天长地久,却是每个曾经拥有。反而是郭襄和张三丰这种若隐若现的暗恋之情分外令我感动莫名,岂不怪哉!
说起来,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在这里要吐槽一下。曾经在念高中阶段,因为废寝忘食看小说,眼睛从此落下近视的毛病,至今遗憾无比。这大概就是得失不由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就要失去某些东西,譬如良好的视力。当然更要投诉我爸妈。不准我看小说,我只好躲在被窝里偷看,若是光明正大,反而不会坏了视力。这样看来,小说的吸引人,以及父母的错误引导才是对我视力的双重打击。奉劝为人父母者再不要禁止孩子看书,任何书都不要禁止。孩子若是能看懂《金瓶梅》,何妨让其光明正大的看,看完可以正面引导嘛!若说淫书,《红楼梦》都可以算作淫书,书中贾宝玉跟丫鬟可也做的并不是见得人的事,更不用说薛蟠和贾环的淫邪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没有淫秽内容,不论大人小孩都适合。
对于武侠小说,曾经在我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上了大学后,也曾怀念武侠,购买了杂志《今古传奇·武侠版》,那时小缎步非烟凤歌等新作者层出不穷,可是别人的我就是不喜欢,除了凤歌的小说有几分金庸的文风,其他人要么诡异要么跟破案一样没完没了。凤歌的《山·海·经》系列还是很不错的。第一部山经之《昆仑》完全模仿金庸,人物特点还是很鲜明的,除了文笔略微生涩,有人说这《昆仑》看着看着就无趣了,这也是有几分道理了,因为凤歌还没有轻车熟路,不能够掌控大格局的书写。到了海经之《沧海》,有了自己的风格,拜托了金庸的影子,这是很大的进步,虽然行文有些许诡异,但是风格的大胆尝试值得人敬佩。相比起来那些网络口水玄幻文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武侠界,目前来说,金庸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在武侠界独领风骚,可谓冠绝当代。
金庸又是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古龙的风格是自由派,是孤独派,是另类派。梁羽生的武侠风格是诗词派,是主旋律,是催眠曲,不过有人看梁羽生也津津有味。此外前几年台湾有个温瑞安,后来不见了踪迹,电视剧倒是也拍了不少。温瑞安的书有诡异部分,他是江湖杂派,独树一帜也算能人了。香港还有位武侠穿越小说家黄易先生,典型的激发荷尔蒙派,常常游走在黄书的边缘,试探人性啊!可惜黄易先生英年早逝,作为后学末进比金庸去世还早了还几年,呜呼哀哉!武侠小说家后继乏人啊!没有市场便没有了作者,没有滋生武侠的动乱环境也就没有绝佳的作者了,这也是无奈之举,改革开放后。大陆一派欣欣向荣之态,哪里去找不安的心灵呢?不过我觉得武侠也许还能迎来新生,那就是中西合璧。文化向来都是碰撞才能迸发出火花,西方思潮的学习我们随着日积月累,可谓“武功”快要练大成了。说起来,台湾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都是人文社科非常丰富。2003年网络上盛传一部台湾作家孙晓写的武侠小说,风靡一时。名字叫《英雄志》。
讲起来《英雄志》,的确是一部奇书,他模仿《天龙八部》多猪脚出现在一部书里面,真可谓胆大包天。而且是四位猪脚,起码这个规模就让人不得不服气。可惜作者对写书并没有压力,完全只是业余爱好,所以至今书籍仍没有完结。话说这部书打出来的广告能吓死人,叫“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那时候金庸还么有逝世。《英雄志》的确是鸿篇巨作,可惜没有写完,没有写作压力的孙晓童鞋一年拖一年没完没了,如此看来,任何事还是要有一点点压力,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当然不能被压力压垮。
对于港台的那一批或者几批作家们,他们的文化水准是毋庸置疑的。香港老一辈的四大才子每一个人都是传承武侠文化的大宗师。犹记得除开金庸之外的三大才子在电视台开讲《今夜不设防》节目,那种自由开放的环境让大陆人汗颜。音乐家黄霑的直率口花花又不失风度,小说家倪匡的老顽童脾性和开怀大笑性情,还有美食家蔡澜的风流不羁博学多才风趣开朗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三个都是口才一流的人物,不论让受访者还是观众都看得津津有味。唯有金庸不善于言谈,也不是不能谈,可能没有另外三个口舌那么生花。金庸小说是惯于笔头生花的,所以他办报纸让港澳台新马泰地区人民喜爱看他的文字,不论是社评字字珠玑,揭露社会,隐射大陆政局句句让人拍案叫绝。不仅如此,为了吸引住广大的吃瓜子群众,他亲自捉刀写武侠小说,每天发一节,挖坑设置大小悬念,让吃瓜群众看得心痒难耐,欲罢不能,于是乎,15部武侠小说在金庸的笔下娓娓道来,最后自己把它们連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另加一部《越女剑》。
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是《鹿鼎记》,已经从上至春秋时期的吴越故事《越女剑》写到十七世纪下半个世纪到18世纪初大清帝国康熙皇帝治下的《鹿鼎记》,这样算来金庸老爷子写了两千二三百余年的历史,不可不谓雄心勃勃。金庸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15部小说一改再改,从最开始20世纪60年代的旧版(报纸刊登版)到20世纪80年代的修订版,再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新修版,从写完修订了10年于1980年出了修订版,又从修订版出版后开始修改,从2003年一直到2006年才陆续出了新修版本,费二十余年之功只为尊重每一个字,这种精神的确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以前读到曹雪芹“批阅五载,增删五次”只为铸就经典名著《红楼梦》,还撇嘴一笑,不屑一顾,认为不过吹嘘之词。如今看到金庸先生实实在在的花二十多年修改书籍才知道真有这么勤恳的作家啊!
所有勤奋的人大概都是幸福的吧,香港四大才子无一不是勤奋之人。金庸办报纸写小说,将近九十高龄尚且奔赴英国牛津大学念博士,讲早年因为抗战因为贪玩所荒废的时光补回来。倪匡写小说那更是勤奋不已,一天据说最少写一万字,多的时候能写十万字,而且几十年文如泉涌,小说散文科幻剧本武侠等等样样精通,几乎就没有他不能写的,他比较著名的就是在金庸出差东南亚时候,替金庸写《天龙八部》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回来后金庸不高兴,说要去掉重新写,倪匡说“你来问我就是不把我当朋友,你自己看着办就好!”当然咱们的金大侠又岂是阿紫瞎眼能够为难得了他的,干脆让虚竹把游坦之眼睛按给了阿紫,治好了眼睛,结局又写成阿紫归还游坦之的眼睛后抱着萧峰尸体纵身跳下悬崖,让所有人都是悲剧收场,阿紫眼睛得而复失更添悲剧,游坦之眼睛失而复得流水有意落花无情更显他的孽情之恋,而且更加凸显《天龙八部》整部书的悲剧效果,简直不能更让读者撕心裂肺伤痛不已了,用游坦之来衬托阿紫,用阿紫来衬托萧峰的必死之局,这种英雄大义跟民族情感的矛盾无法承受,唯有一死以谢天下更能够让读者心灵得到震撼,金庸的这种“顺势而为”写作本领简直太高超了。
词曲家黄霑也是勤奋的,一生写了两千多首流行音乐作品。杨澜采访时他坦白自己《上海滩》只用了20分钟写完,而且据说是拉屎时候写完的,也是勤奋努力得没谁了。这么出名的又经典的歌词尚且拉屎写完的,其他经典的作品可想而知了,诸如《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我的中国心》《狮子山下》《世间始终你好》《倩女幽魂》《肯去承担爱》《四张机》等等经典作品,简直太多了。后来跟林燕妮一起开公司,乃至晚年又跑去香港中文大学读书,跟金庸老爷子一样一样的啊,越老越喜欢读书。蔡澜跟黄霑同龄,但是很会保养身体,著名的美食家,对于食物简直不能太熟悉了,我觉得最后这四位才子很可能是蔡澜最长寿。蔡澜精通的语言有粤语普通话英语日语法语,还会讲韩语西班牙语南斯拉夫语,不勤奋能够学会这么多语言,蔡澜不仅在美食,在电影写作绘画书法刻字旅游等方面都有建树,可谓全才一个啊,学这么多能不刻苦啊,表面风光的背后都是付出莫大的努力啊。
~~~~~~~~~~~~~~
华丽的分割线
~~~~~~~~~~~~~~
黄豆老师记于北国雍州
先说一个南北国之分,分界线就是秦岭山脉和淮河流域这条线。上古时代,地分南北,天下九州各不同。秦岭在淮河以西,淮河在秦岭以东,中国人大致把秦岭淮河线作为南北分界线,我所说的南北国大抵也如此。
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蜿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
淮河,古称淮水,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1000公里,落差200米。淮河在长江和黄河之间,虽然没有黄河那么古老而博大,也没有长江那么绵长而全新发达,却也是中国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七大河流之一。
上古时代,我为中央,地分南北,又分九州。在说九州之前再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有人把南方人北方人的区别说成是北方人吃咸味豆腐脑,南方人吃甜味豆腐脑,下面就是一个豆腐脑的故事。今次在新疆哈密伊州吃到了正宗的咸味豆腐脑,一时间忽如隔世,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在北国念书的时代。十多年前第一次在北国冀州吃到豆腐脑,一口酥软咸味让我至今难忘,吃了七八年后回到南国荆州工作生活,不免时时怀念往昔的豆腐脑,在武昌找遍大街小巷,吃过那么一次甜味豆腐脑,可总也不正宗,吃不出来那个原汁原味。
今次在雍州仅花一块五毛钱又一次吃到这么正宗的咸味豆腐脑,这注定将又是一个难忘的进餐。对于美食,我向来是不择咸淡不择苦甜,可也总难免有一两次难忘的美食经历,不是因为多么山珍海味,也不是因为多么价高土豪,可能就那么一口软滑却是能够铭记在心。在我看来美食不在深山野林,不在陋巷弄堂,也不在星级酒店,而在特定的时空之间,介弥啥那兴许是永恒天堂。
中华大地,号称九州天下,又称十二州天下。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雍州大致在今天的宁夏新疆甘肃青海内蒙等省份地区,冀州范围极大,后来分出三州出来,也就是幽州、并州和营州,所以才有了十二州天下的称呼。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将徐州合并入青州,将梁州合并入雍州,以冀州之地分出并州和幽州,这也不过不同时代不同称呼而已,并无多大分别。
江鸟于戊戌年菊月廿三(10月31日午时二刻)
再次修改于良月初六(11月13日癸亥月戌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