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项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轻视知识性概念,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一、从知识隐喻看知识特质
世界教育史上有几位教育思想家对传统知识论提出了批判。
(一)消化说
关于知识形成,怀特海说:“教育跟行李箱里塞东西是两码事,这种比喻是完全不恰当。教育的过程完全是具有独特的特征。试举身边的例子,就如同有机体吸收事物一般。”怀特海用“有机体消化吸收”的比喻可以明白,所谓“学习”,是指客体与学习主体一起发生变化的动力性的过程。
怀特海把认知活动视为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与技能的单向处理、吸收的活动,尽管他洞察了学习的“动力性阶段”和“有机体消化吸收”的表象,但是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行为的动力学却被忽视了。
(二)实验说
杜威并不满足于学习者单。纯地理解世界,目的是改造世界,他强调“从做中学”。在他看来,认知是活动过程的结果。所谓学习某种对象,是旨在促进持续学习次能力的发展,改造所认知的世界。
所谓认知过程,对于怀特海来说是“消化”,对于杜威来说是“实验”的机会,两者都把知识视为某种“客观性”的东西。
(三)对话说
菲莱雪主张,关于认知过程“储蓄型”的理解,应当有“对话型”来取代。佛莱雪提出了“提问式教育”的概念。他跟杜威一样,认为真正的学习之所以发生,唯有在面临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障碍的时候。他所谓的“问题解决”,包含相关的两个侧面。第一是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与其说是提供“教育”的构成要素的信息,不如说是为学习者在重建经验的场合提供跨越障碍的情境。第二个侧面是“自我发现”的理念。
(四)人格说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即“经验性学习”。这种学习具备四个基本特质。第一是以“人格参与”为特征的。第二,真正的学习是自我主导的,即自发性的。第三,学习是由学习者来评价的。第四,学习的本质就是建构意义。罗杰斯说,“有意义的学习总是交织着理解与直觉、知性与感性、概念与经验、构想与意义的”
知识隐喻启示我们,一切真正的知识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就是说,“认知活动”不是单纯地吸收知识或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一种活动。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不可取,但是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论的局限性也不可小觑。
二、舞蹈说及其教学论含义
基尔在上述知识隐喻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即舞蹈”的隐喻。在基尔看来,“认知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舞蹈。所谓“理解”可以视为“跳舞”本身。就是说,倘若“认知过程”是“认知主体”同物理的、社会的环境之间交互作用互惠地进行相互对话的关系,那么,所谓“知识”,就是作为其结果而产生的思考与行为范式。
(一)知识的关系性
用“舞蹈”来描述教与学关系,认为教与学是动态的共性的舞蹈。
(二)知识的活动性
所谓知识的交互作用,是指知识在参与活动中表征理解,知识即参与(活动)。
(三)知识的社会建构
知识不是在社会的真空状态之中,而是在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这一织物整体的范畴之中建构出来的。知识之所以是关系性、活动性的,不仅指人类与世界的交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而且指共同生存的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意义。
三、知识说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所谓学习的实践,是建构教育内容之意义的同客体对话的实践,是析出自身和反思自身的自我内的对话性实践。同时,是社会地建构这两种实践的同他人对话的实践。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与经验,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教学中的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就是说,教师制定对话的目标与计划,为引导学生发展智力与德行提供一定方向。”当教师的作用引发了学生的活动的时候,就产生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可以说,教学也就成立了。在这里,教师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问题”,而这种问题的解决正是“学习共同体”所追求的。
2018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