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古今中外名著里面如果出现了妓女,绝大多数都是好妓女。《茶花女》,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个好妓女的爱情故事;《羊脂球》,通过羊脂球的悲惨遭遇控诉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醒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是好妓女呀;等等等等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作品都要写一个好妓女呢?
在我看来,首先是文人自己有一种救风尘的感觉。下笔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有很多东西要表达,但是这个表达要建立在自己拯救风尘、怜香惜玉的背景上。
以这种心态形成人物的典型例子就是“杜十娘”,杜十娘这个故事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既然您杜十娘是个好妓女,那您怒沉那百宝箱是哪来的呀?~( ̄ ̄~)~您那里面有猫眼有珍珠,难道是地里挖来的?而且您要是特好一姑娘应该是上来就爱上一书生,而不是挣了个盆满罐满看上一帅书生跟人家走了。只不过最后这书生是个渣男,杜十娘把百宝箱沉了,那也不能说杜十娘多好呀。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你想批判现实的话,就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抓手。这个抓手要能通过它的遭遇来反衬现实的黑暗。‘好妓女’无疑是一个好抓手,如果一个大家印象中不好的妓女是很好的,不就能反衬那些道貌岸然的公爵、侯爵是坏人了吗。
相比来说,《金瓶梅》算是伟大文学作品里面,为数不多的写真实状态下妓女的作品了。当然,也不能说他们是坏妓女,人家得活着,就得迎接新的客人。所以她们争风吃醋、唱曲挣钱的日常也不能算是多么坏,当然也远没有那么好。就好比“潘金莲”在前面跟“西门庆”说身子不舒服,实际上是在后面接别的客人。
读《金瓶梅》,觉得书里面没有一个人属于好人。但是每个人都有不是单纯的坏人,而是有底线的坏人。这部作品里,没有态度,没有心理描写,全部都是白描,就仿佛在看一部纪录片。把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对人性的批判,完完全全的刺入人心。
没有上限的好人,叫理想。有下限的坏人,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