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静待花开
聊聊书评这件事
有人说书评是门槛最低的写作,这话也对也不对。对的是,确实每个人都能拿起一本书,看看或者只是翻翻,然后写出一篇读后感。而忽视了书评写好很难这件事。它相当于一个命题作文,既给你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同时也限制了输出范围。信马由缰的洋洋洒洒是肯定不行的,那么一篇好的书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这里我先买个关子,相信在课程结束后,小伙伴们自然就会有了答案。
为什么要写书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原因动力,写作也不例外。写书评的动力自然就是阅读输入了。注意这里说的是对一本书的全本深层次阅读,而不是刷网页、看微信等一系列碎片知识的获取。但是,不是说碎片化不需要整理总结,有效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今天我们主要说的是书评,就暂且不展开这部分了。
其实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每天也是听罗胖的60秒,回复关键字、阅读、归纳、分析。慢慢地,就会感觉到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要用文字输出来记录自己的心智成长。通过内心感受来告诉自己进步的方向是最准确也是最有效的。
写书评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分享的需要。比如说我今天的微课,与大家分享这一段时间写作的心得体会,同样需要提前将材料总结归纳出来,才能在短短1小时的时间里,高效地分享给大家。书评也同样,将一本书的精华浓缩在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里,使读者能够在没有阅读过原书的情况下,得到书中思想的真谛,获取方法论的干货,自然就是一篇能够获得好评的文章。
1 书评的种类
这部分我只是想简单介绍一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大可不必拘泥于“分类”这种纸面上的东西。只要是心中的真实想法,将它们落在纸面上就是成功的作品。没准还能开辟一门新路数呢。
按照阅读种类分为:虚构类与非虚构类。我个人比较推崇阅读非虚构类方法论的书籍。小说散文一类的作品,可以在人文方面给予我们滋养。但是现实生活中不仅仅需要情怀,更多的是如何快速有效的,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解决问题,避免做出逻辑错误的判断失误。对于刚刚提笔的小伙伴们,就更加推荐这类书籍的阅读和输出了。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且输出干货相对来说也容易一些。
按照表达形式分为:独立型和文本型。顾名思义,独立型书评具有作者自己更深的洞见,从而形成文章独立的思想性和价值感。而文本型则以记录原书的内容为主,很少表现作者自己的想法。对于初写者,文本型不失为一种将书中内容提炼总结的好办法。
2 写书评需要的准备工作
要评论一本书,充分的阅读是基础。而如何选书,阅读同样是一门学问,今天在这里就不展开多讲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我的一篇文章《读透一本书,先从这6步开始》,其以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为基础输入,同时结合了一些现在的主流方法,力求将读书这件事说透说薄。
那么阅读这件事,我今天只提醒小伙伴们要注意“两个专”:专一和专注。主题阅读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即使暂时没有条件做主题,起码也要做到专一阅读。我不建议同时进行3本书以上的阅读,更不要说跨门类,跨学科的同时输入了。我们的大脑对知识的吸取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而频繁地在不同学科之间切换,本身就会浪费大量没有必要的入栈出栈空间。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专注。刷微信,聊qq的事情该关的就关了吧。如果真的无法控制自己,建议使用一段时间“番茄钟”,强行让自己静下来,专注进去,找到心流的状态后,逐渐形成专注阅读的习惯。
好了,会不会有小伙伴说,我专一专注地读完了一本书后,怎么还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呢?这时候就轮到笔记上场了。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秉承一句话:不动笔无读书。相信大家手机里都会装了笔记软件,有没有谁觉得哪一款真心用到读书笔记上了呢?相信我,用笔记下的东西跟复制黏贴留下的东西,效果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不要怕慢,只有经过慢,才能真正的快起来。就我自己来说,从最开始的一个月一本书,到两周一本,再到现在的一星期至少一本,在不降低阅读质量的情况下渐入佳境。昨天算了一下,5个月我读完了33本书,输出17篇书评(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5个月,33本书,17篇书评,我得到了什么?》)。同时读书笔记也写了大概有5-6本的样子。虽然手写的笔记会有无法检索,查询不便的问题,但如果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不会成为太大的障碍。总的来说,笔记内容一般包括3个部分:应知、应会、应用。记录下书中的金句、作者观点等作为应知部分,总结出书中的方法理论作为应会部分,最后将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成为应用部分。建议对照方格本笔记的黄金三分法理解这“三应”会更加的清晰明了。这里请小伙伴们关注我的另一篇文章《将阅读印在脑子里,只差一本方格笔记》,里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把阅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为下一步的输出打下必要的基础。
讲到这里,我想说明一点:看书、写作自古以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古人有十年寒窗为今朝,如果想一夜之间成为高产作家的话,不好意思请出门左转,今天小编分享的内容,不会有任何“30分钟读一本书”,“一周100本书”这样的技巧,因为世界上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事情,就像我劝你投资年化90%的保本理财一样,只是你自己的一场YY而已。
3 写书评
(1)确立主题
你要表达什么观点?书评自然不能离开原书内容,建议大家从阅读过程中自己的所感、所悟出发,确立主题。而先不要去翻看其他人写的评论,从自己心里发出的真情实感才会给文章注入生命。在还没有自己的输出之前,最好不要参照别人的思想,独立思考是我们成熟起来的重要能力,轻易地就放弃了锻炼的机会实在不划算~
(2)文章结构
开头-主体-结尾。哈哈,有人说,你这不废话嘛,哪篇文章不是这个结构?好吧,咱们一个一个来看:
开头:重点是要吸引人。将读者带入到文章立意中,而不是简单的描述下我什么时候看的这本书,当时天气如何,心情如何等等blabla~
同时在这个阶段要想清楚三个问题:本书要表达的是什么;与同类书籍相比,它的特色在哪里;我从中的收获到了什么。
主体:可以分为两种形式,针对书中的内容,或者针对书中的表达方式。前者多用于方法论的非虚构书籍,后者则多用于小说、戏剧等虚构类作品的评论。
前面说过写书评的难易是有争论的。好写是因为你可以抄原书,无论是分成小段抄,然后配上自己的所感所悟。还是整段的总结摘抄,将文章写成全篇剧透状。总比面对一张白纸瞪半天,思绪满天飞却捋不出来一个头绪要有效得多。但是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自己思维的成熟以后,摘抄的形式就无法满足自己的输出需求了。这时,恭喜你,已经成功的升入了第二个级别—挖掘作品深层意义的阶段。“思想停留在哪个层次,才能看到哪个层次的东西。”这句话尤其适用于经典的著作。所以在最开始的选书环节,一定要对自己把好关,如果是一本很浅显的书,用第一级别的输出就完全可以了。
那还有没有第三阶段呢?当你已经可以在文字的河流中向下深潜,汲取到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的时候,下一步就是需要进行阅读广度的探索了。这个时候开展主题阅读是最好的时机。因此,有时候看到有的小伙伴刚开始就大批量的购入一大堆同主题书籍,信誓旦旦地说:我要主题阅读!我也只能“呵呵”了。在思想层次达不到的状态下,集中读同主题书籍会吐的!其结果可想而知,有了开头没了结尾,然后判断自己有拖延症,有这个那个的问题。其实,根本在于方法错了。不要轻易给自己下负面的结论,人都是鼓励出来的,没听说谁天天被批还能茁壮成长的。好了,现在请你判断下自己在哪个阶段上,就相应的输出什么样的文章,慢慢积累,总会看到进步的,主体部分就先聊到这。
结尾:呼应开头的观点,或者延展推广开,给读者留以遐想。根据自身喜好自由发挥,切忌不可草草收场。往往一个好的结尾也会给你的文章加分不少呢!
4 分享和反馈
文章写好了,是要给别人看的。因此一定要分享出去,这也是收集读者反馈的有效方法之一。豆瓣,简书,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等等等等,只要你的愿意,分享平台有的是。我想提醒一点,分享的时候心态不要过于功利,比如说我要得到多少个赞,我要上首页上头条。曾经听到过简书编辑说,有人因为要上首页出言不逊,甚至截屏闹事的。真心没有必要,文章质量高,自然会有人关注。说个我自己的经历吧。我在简书的第一篇书评,是个周四的早晨发布的,首页投稿被秒拒,又投了读书和上班这点事两个专题,都被收录了。心想:也不错,至少有专题主编认同了。然后就是周六的一早,我打开手机,突然不断地有提示新消息。原来文章被主编推荐上了首页,然后就是不断的“喜欢”和“关注”,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到底什么情况?可以说,这些“喜欢”和“关注”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同时也是文章质量和平台给力的必然结果。我写作的原则是,与其每天输出一篇低质量文章,不如认真对待自己的时间,定期写一篇走心的书评来的实惠。在你可以感觉到自己思维能力和输出笔力提升的时候,幸福满足感也就自然来到了。
分享后一般会有很多书友们的反馈,同时在与身边朋友聊天、聚会的时候,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分享出来,得到即时的反馈。对于这些反馈,一定要收集好,做好每一篇文章的复盘思考。收集工具我推荐笔记软件,第一是即时性,再有统计和归纳更加便利。
最后通过分析推广效果和反馈意见,将文章进行复盘思考,哪里还有提升的空间,如何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下一篇准备如何处理不足等等。这里我要提醒一点:一定要写下来!在脑子里想想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请你写过几次,自然就会知道答案了。
好了,今天分享的部分基本就到这里了,我们回头看看刚开始的那个问题:什么样的输出算作优质书评?能够拨开原书中的文字伪装,点出其内含观念。对自己的思考有所提升,对读者的需求有所满足,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书评就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
最后,感谢大家的宝贵时间。谢谢!
-END-
静待花开
愉悦自己地阅读,愉悦他人地分享。
80后宝妈每周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红心,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