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不重则不威】君子的形象可以用“温良恭俭让”五个字来形容,具体的说是“恭而安,温而厉,威而不猛”,这都是《论语》中对君子形象的描述,君子之威来自于自重,而不是外强中干式的假装,这个“重”就是厚德,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这份庄重自然就有力量,能够影响别人,使人肃然起敬!曾子曾经揭秘说,君子有道三焉: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他说君子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一个人不说话看不出来什么,一开腔就全暴露了!一个人端坐着看不出来什么,走两步全都暴露了!可谓是“君子惶惶,小人伧伧”。
【学则不固】一个人固执己见,说到底还是书读得少!学习可以拓宽视野和思路,不狭隘,不偏执,不鄙陋。学问越深的人,越是包容和多元,越是接纳变化和新事物。
【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需要假借于物,假借于人,假借于势,学问的表现是一种形,这种“形”感应于人,所以越是表现形式好效果就越好。那么“重”就很重要,如果缺少了那份自信和厚重,你的学问就会被质疑。
【主忠信】君子的价值观就是“忠信”二字,忠,忠恕也;信,诚信也。所谓忠恕,就是“己所勿欲,勿施于人”;所谓诚信,就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曾子一日三省,就是担心三件事情自己做得不够好,一是与人谋而不忠;二是与朋友交言而无信;三是老师的教导没有温习。第三条就是要牢记前两条!
【无友不如己者】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不如自己的是哪些部分呢?当然不是学问、能力和钱财,真是这样的话,孔夫子是不是太势利了啊。不是的,不如己者是指不同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人以群居,物以类聚,用《弟子规》的话说:“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人需要亲仁,与品质高的人,修为好的人做朋友,我们自己也会获得进步和帮助。当然哪些世俗之人也不可怕,我们可以作为反面教材来学,让自己做得更好!
【过则勿惮改】知错就改是君子的品格,孔子曾经夸奖颜回,说他“不迁怒,不贰过”,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啊,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孔子还说过“观过,斯知仁”。就是说一个人所犯的错误,以及其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可以看出此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怎样的修为。惮,害怕的意思,一般不是害怕错误本身,而是害怕别人指正,所以君子是希望别人批评指正的,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者人皆见之,改则人皆仰之。
夫君子,庄重大方,博学笃行,与善仁,言善信,知错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