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学习了蔡礼旭老师讲的第七集,内心五味杂陈,从现在孩子身上,感觉不知自己对父母有多么的不孝敬和恭敬,才导致孩子现在对我们也“一言九顶”。汗颜!早上婆婆来到家里接孩子上学,我很想主动的带着笑容,温柔地跟奶奶打招呼,但是似乎这句话就从嘴里面蹦不出去。热情怎么就这么难呢!过去父母来家里,我是不是也是闷闷的,一声不吭,没有“热脸相迎”的妈妈,怎么会有一个“嘴甜”的孩子!结合今天上午学习【气虚】体质,太多的性格都能对号入座,(懒,慢,不争不吵逆来顺受,老好人),内在的自责才稍微好了一些。我明白自己的根上是对长辈没有真正去“孝”,所以内心不柔软,没有慈悲和智慧,
周三一早还是跟孩子有些怄气,昨天下去奶奶家接她回来也是怄气,都是因为她不会好好说话。我在想,为什么外面的人不管怎么对你,你都无所谓,但是自己的孩子对你,就会挑动很大的情绪。是因为理解别人,有同理心,还是别人好或者不好,并没有和自己紧密联系?所以没有这种“亲生”的紧迫感,稍有偏差就总想立即修正,但现在一想到孩子就是自己的镜子,所有的问题只是反映出了自己过去的各种言行举止,归根结底是自己心的问题,所以又会有些压抑。
那种想由衷的赞美和鼓励孩子的心太弱了,还是自己不会找好处!!!
换个角度想,孩子有自己身上的这么多特点,她还能够保持快乐,纯真,遇到事情很幽默,很愿意找乐子,和我自己这种压抑拧巴的现状相比不是好很多吗?我为什么一直要纠着他的这些小习惯不放呢?应该允许接纳,给她一段时间也给自己一段时间,暗想:尽量夸孩子的懂事,成长,而不是早餐时打压她,明知这样不好,还控制不住自己,真的是不容易啊!
周四接到姐姐的微信,看到大家庭中一直被忽略的问题,忽然感觉姐姐一直承担了太多,作为老妹儿,却一直没有成长和担当,没有看到她的压力和困境。自己学了这么多,却没有办法替她出谋划策,或者和她一起找到一个出口,顿时觉得自己的“悌”做得太假了,因为没有帮到实处。除了倾听陪伴,更需要我有爱她的这份力量,爱家人的实力或者能力,心之力。
周五今天听蔡礼旭老师讲到面对孩子拿水果回家的处理。当母亲的把他带到水果摊上,向店主赔礼道歉,孩子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换做我,一定首先就严肃批评,指责,而不会像这位母亲这样,以心平气和的一种处理方式展现给孩子看,蔡老师的是让父母去唤醒孩子内在的良知,而我就是不是讲道理,就是呵斥,孩子在那种极端的恐惧,被指责的情绪上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她只会得出一个妈妈不爱他的结论。
怪不得刘鑫老师昨天反复强调,想带孩子的一定要好好的学习这40集的《弟子规》。
今天早上孩子吃早餐的情况,我居然找到一个好处,就是她已经开始学会替他人着想了,没有生硬的拒绝,我不吃,不想吃就只吃一个。
周末我和姐姐聊天,更加从另一种角度看到了自己的不作为,过去自己就一直处在老幺的角落,对长辈和哥哥姐姐们给予的关怀视为平常,自己的言行不被理解,也很少去做努力沟通,没有智慧,也没有爱的力量,没有慈悲,甚至真的就是各家自扫门前雪,都不会去思考自己应该给大家带去什么,为这个大家做点什么。除了惭愧惭愧惭愧,更是生出要去承担的勇气!
看到自己的爱很狭隘,对父母的孝也很表面,根本没有尽心尽力。我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尽心处理,给大家一个轻松的生活。
【家书十年传:修身之外无事 明伦之外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