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条“9000元工资一半交房租”的消息在微博上炸开了,原来9000元的“高薪”在上海并不能带来“体面”的生活,有大学宝宝对此表示受到了惊吓:
“毕业找工作就是当分母”、“这时候我不该看这些有一点崩溃”、“好想去迪拜要饭”
我大学毕业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想的是“总会有工作的,总能养活自己吧”,这话是没假,反正这社会有手有脚有脑子都能存活,但你一定得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品质,是有差别的,甚至是天差地别。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你能趁早积攒势能,就可以在毕业放开栅栏那一刻,比别人多了向前冲的加速度。
以下这些有关大学教育的真相,你一定要知道,最好马上知道。
1、未来无法预测,你就会萌生放弃掌控它的念头
你可能期望未来清晰可见,你也可能只把未来视作一团迷雾,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明确的,那么提前了解未来,并且努力打造未来就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你脑海里的未来只是一团迷雾,无法预测,那你你就会萌生放弃掌控它的念头。
在初中,我们被鼓励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到了高中目标高远的学生竞争的更加激烈,个个都想生出三头六臂,变得无所不能。直到进了大学我们才发现,这10年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一个完全不了解的未来填写了一张令人困惑的多元化的简历,不管怎样,也算是做好了准备,——没有目标的准备。
2、门门考试优秀,并不能保证你的未来发展
在大学中,模范学生即使对另类冷门的课程也投入全力,想以此保证自己的未来发展。每所大学都相信卓越,教育部门随意给出大几百页按字母排序的课程表看起来就是为了确保“你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把它做好”。
你做什么并不重要?真是彻头彻尾的错误,你应该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你擅长的事情上,而且在这之前还要先仔细想想这件事是否会变得很有价值。
3、千万不要自满
每年秋天,顶尖的法学院和商学院的新生欢迎词都暗含了同样的信息“进入了精英学校,你的人生就高枕无忧了”,但这件事也许只有你不相信它,它才是真的。
4、渐进主义将毁了你的创造能力
从小我们便被教育做事的正确方法是积跬步以至千里,如果超过正常进度,且学到了考卷范围以外的知识,并不能因此多拿学分,反之,如果严格做到所要求的事(而且做得比同学稍好点),你将会得到好成绩。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工作阶段,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者们通常争相发表无足轻重的论文而不去探索新的领域。
5、大学是一种淘汰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与其说是一种培养制度,不如说是一种选拔制度,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淘汰制度。好的工作岗位有限,想干这个工作的人却很多。大学的真正作用是决定谁能进入到那个岗位上去。至于到了那个岗位怎么做,那是你到了以后才要关心的事情。
6、竞争激烈到把梦想吞噬殆尽
我们的教育体系既促使我们去竞争,也反映了我们对竞争的痴迷。成绩本身就是对每个学生竞争力的精准测度,分数最高的学生既得到地位又得到证书。越到高等教育阶段,这种现象越严重,优秀的学生自信地“往高处走”,直到竞争激烈到把他们的梦想吞噬殆尽。
高等教育是一场困局,在高中时对未来有宏伟规划的学生,最后却陷入了与智力程度不相上下的同侪在传统职场上的竞争,如企业咨询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了获得把自己转变成一个墨守成规之人的特权,学生(或家长)要支付数十万美元,并且学费仍在飙升,丈夫持续超过通货膨胀,为什么我们要对自己做这种事情呢?
我多么希望自己年轻的时候就这么思考过。
7、改变规则是屌丝的特权
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那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是屌丝的特权。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他们根本不追求别人的喜欢。
8、教育的目的本该是摆脱现实的奴役
要想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对年轻人来说绝非易事,它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本来应该是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这么多深刻见解,其实都在阐释一句话,你应该和别人不一样——有危机意识、有独立的思想能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你未来成功的秘密是开创你自己的事业,以免遭受到激烈竞争的重压。
本文观点,整理摘抄自最近读的2本书:《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