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出差的机会,在九月末有了一次到沈阳的经历,这是第一次踏上东三省的土地,也是至今为止去过的最北边。趁着返程的半天空档日,在北陵公园、沈阳故宫走了一圈。
沈阳北陵公园
北陵公园离我们所住的辽宁大厦不到1公里,步行10分钟左右便到了。北陵公园,又称清昭陵,是沈阳市最大的公园,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昭陵是汉满蒙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有些遗憾的是,我们此行并未进入昭陵。
但我们分别在9月27日晚和28日清晨分别感受了北陵公园夜晚和晨间的喧嚣。
9月27日晚饭后,我和同事步行到北陵公园,这个点正是沈阳人民晚锻炼的时间。尽管都是生活在城市,尽管深知广场舞是近年来中国大爷大妈们的爱好,但是到北陵公园这么走一圈还是被震撼到了。
此时的沈阳,晚上气温大概在10度左右,还是挺冷的。北陵公园人声鼎沸,各种音乐声交织着。还未入园之前,正门前广场上就有跳现代舞的几个团队,放着十分动感的音乐,还有跳绳的、踢毽子的、玩滑板的……这些看似很现代的运动项目,虽有年轻人参加,然而大部分都是大爷大妈们。
在南京时曾经跟我妈开玩笑,让她没事可以和楼下大妈们一起运动一下,跳跳舞,她很不屑地说,他们哪叫运动,看起来病殃殃地。要是她能来北陵公园看看,一定不会这么说了。他们真的是在运动。
走进公园内,园内虽没有路灯,但却是另一番的人声鼎沸。随着我们向公园里面走,迎面不断有一个一个方阵的人群向我们走来,他们一边大迈步走着,一边跟着领队喊着口号,口号种类也多样,有单纯喊数字的,也有自拟的四字、八字口号。每个队都有领队,都带着大音响,队伍都是跟着音乐在前行。由于天黑,看不清,我们从各队所扛的旗帜得知,他们是一个个自发形成的徒步组织。这类组织我们也见识过一些,但是像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形式,还真是大开眼界。他们不是三三两两地散步式徒步,而是军事化快走行,所有人速度基本一致,队形也比较统一,还有人喊口号,每个人都看起来干劲十足。
我们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情绪也被他们带动起来,欢乐得不行。但毕竟是天黑,公园景色都看不到,走到清昭陵前便原路返回了。等我们原路返回时,锻炼的人群已经散了不少。
28日一早6点我们便起床退房,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前台。对于昨晚的盛况我们还是乐此不疲的,还想见识一下沈阳人民早锻炼的情形,另外也实在想看看白天的北陵公园。
7点左右到北陵公园,买票入园。北陵公园的门票非常亲民,6元一位,而若想进清昭陵的话,那就是50元一张门票了。我们只买了6元的公园票。
进园后发现又是另一番盛况,北陵公园通往清昭陵的主干道被密密麻麻的早锻炼队伍全部占领了,与昨晚的徒步队伍不一样,早上以各类运动操为主,各组织服装统一,从服装上很好区分各队。每个队伍都有人领队。这种操是手脚配合,而且是不断往前移动和行走的,算是把散步和体操结合在一起了,不清楚这是哪一种体操,但一路走下去,以这种形式为最多,队伍最庞大。
我和同事最大的感受了,觉得一眼望去,大家都好认真,动作都非常标准、专业。除了这类体操以外,还有踢毽子和跳绳的也很令人佩服,跳绳花样百出,在我们看来那根本就是高难度动作,可大爷大妈们玩得那么娴熟。踢毽子一般是五六个人围一圈,大家相互传球,不仅用脚去踢,还有用大腿、肩膀、头等身体各个部位去传球的,看得我们两人一路张着嘴巴,觉得要是自己到了这年纪,肯定是个老废物。
再走下去,又碰到了跳新疆舞、吹笛子、练太极、耍长鞭、玩陀螺的,各种形式,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哦,令人折服!还有一个小团体,大概就三四个人,跳着非常动感、酷炫的街舞,那动作,堪称专业。
东北人民的业余生活真是太丰富,似乎以前满族人民那种群居的生活习性有所遗留,我们发现有些三五围成一团的人群,似乎并不是事先约好的,而是自然地就玩在了一起,非常和谐,其乐融融。
有朋友问,说不定你们是遇到了沈阳的什么赛事,大家都在排练呢,可是通过我们几天白天、晚上的观察,基本断定,这应该就是沈阳人民的日常。
我们从北陵公园正门入,途径皇太极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尊皇太极身着铠甲的雕像,再往前经过一座条石铺就的桥,便可看到一座石牌坊,牌坊未经过多的修复,面上纹路斑驳,两侧用四根钢筋支架支撑着,牌坊四面共有六只石狮子。石牌坊是陵寝中非常典型的建筑,主要是旌表功德,引导祭奠者进入祭祀状态。
虽然未进昭陵,但当天风轻云淡,蓝天朗朗,映照着昭陵格外浩然大气,一恍惚还真以为穿越了呢!
出北陵公园的途中,居然还发现有人在园内湖中游泳,已是即将入冬的气候了,真是佩服!
沈阳故宫
从北陵公园出来后,我们满大街找地方吃早饭,居然好难得才找到一个地方,吃的还是川味的早饭,很好奇沈阳人民的早饭都是怎么解决的。
从北陵公园坐地铁到怀远门,出地铁后步行不到10分钟便到了沈阳故宫。途径的怀远门是一座城楼,最早是1634年由皇太极下昭修建的,1930年被拆除,1994年,沈河区政府拓其原址,增其旧制,重修了怀远门。过去,它是内城的门户,是清朝官员们进出的必经之地,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现在的怀远门除了城楼式的建筑,几乎看不到任何历史的痕迹了。
沈阳故宫门票60元。我们原以为那天会人很少,哪知同时有好几个团和我们差不多同时入内,所以一路上还是挺拥挤的,加上沈阳故宫原本面积就不大。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我们参观下来,其实沈阳故宫大致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路,入园后第一眼便看到的,大政殿与十王亭,大政殿是努尔哈赤时期所建造的,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有些像草原上的蒙古包。神奇的是,这个大殿全是木制结构,八面的各扇门都是可以拆卸的,据说夏天拆下后,就是八面透风的一座凉亭了,设计非常独特。
大政殿往下的十座亭院,最近的两座分别是左右两位翼王的办公地点,在面积上要比其余八个庭院稍大一些,和八旗大臣的八个亭子也不在一条线上,略微往前凸出一些,这也是等级、身份的一个象征。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非常简单粗暴,不像北京故宫,一个连着一个的大院子,各个院子又包含各个功能的小院子,太容易迷路了。这一片的建筑格局其实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篷,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第二部分东路,是皇太极和后妃们生活的地方了,看过太多的电视剧,对皇太极和他几位妃子的故事略有耳闻。有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清宁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的麟趾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的关雎宫、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巴特玛·璪的衍庆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的永福宫,皇后和四位受宠爱的妃子是个人都有独立的宫室,而其他不受宠爱的妃子则群居在侧面角落里的一间,好悲惨!
但我想到的是,这不像北京故宫一样,一个妃子一座院子,离得比较远。而沈阳故宫这格局,等于是几位妃子的宫室都挨着,走几步路就可以串门了,这就藏不了什么秘密了,但每个人都得防着别人吧,那日子过得可真是如履薄冰。总之,红宫女子就是很惨!
各宫殿内都是典型的满族建筑的特点,三面都是火炕,烟囱设在室外,每个宫殿内都在角落处设有两口大锅,用来烧水取暖。
在未来的孝庄皇后庄妃的永福宫内,还特意放有一个悬挂着的摇篮。庄妃是顺治皇帝的母亲,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连续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帝王。
后宫的门户“凤凰楼”高三层,是整个皇宫的制高点,这里是帝后读书或小憩的地方。凰楼上藏有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第三部分西路,主要是皇帝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有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但我们去的这日,这部分好几个宫殿都在整修,也未能好好参观。
沈阳故宫这一圈参观下来,非常舒服,其结构也了然于心。回想当年参观北京故宫的疲惫感,还是有些惨不忍睹。
不过这一座和北京故宫风格迥然不同的宫殿,倒是能够让人细细思考清朝200多年间满族人从入关到满汉文化互相渗透这样一段历史的发展过程。
2017年10月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