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纪事(6)一次隐名考试

6、一次隐名考试

批朱小组的同仁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在故纸堆里摸爬滚打,备足了原料,要开始制作“饭菜”了。

第一步,梳理提纲。这不是论文、论著,提纲可不好整。按照领导意图,我们这本书是面向青少年,要编成一部可读性强、寓深刻于浅显故事之中的通俗读物。领导掌握着火候,适时出示了范本——山东编的《孔老二》。这本书从批判的角度,把孔子的一生编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总体连贯的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兴趣。我们的朱熹,眼看就要步先圣的后尘,成为另一本书的主人公。

朱熹是个道学家(理学即道学),道貌岸然这个成语,是他的专利,从他身上发掘有趣的故事,难。还要完整地反映他的一生,并把他那一套庞杂的理论渗透到故事中去,难上加难。

知难而上,是那一代人的性格特征。大家分工协作,各管一个时间段,拟定篇目,并拿出每一篇的故事梗概。在此基础上,再汇总讨论,逐个分析,一边补充完善,一边删繁就简,最终形成近30个篇目的《提纲》。

按程序,《提纲》上报领导组审批。毕竟这是个新生事物,这样的书过去谁也没编过,领导也没这方面经验,提不出什么意见。《提纲》原样返回,领导撂下一句话:先干吧。

于是,大家都干起来,信心满满,无忧无畏。

7个人分头行动,各自闭门造车。没有号召,却实际上存在着一个类似于劳动竞赛的比拼,看谁的故事能出彩,看谁的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大概又过了个把月时间,各人的稿子陆续完工,大家都像下考场交试卷一样,把稿子都交到组长汪银辉手中。汪组长讲民主,又把这些稿子搬到乒乓球台上,交给大家评议。

一篇一篇地读下去,读一篇,议一篇,还没读完,问题来了。可能是看资料时受了文言句式的影响,有的稿子写得半文半白,听起来很别扭;有的注重通俗,稿子写得像拉家常,口语化意味很浓;还有的稿子像通讯报道,故事讲得比较生硬……如此这般,文风杂乱,雅俗无度,这样的文稿合起来编一本书,别说给人看,自己都看不下去。

当务之急,是统一笔调。怎么统一?谁来统一?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谁都不情愿出让自己孩子的改造权。问题反映到领导组,领导们也觉得这是个大问题,重视起来。

领导一重视,就有好主意。原则是:公平公正,择优选能。具体操作:每人拿出一篇自认为比较满意的稿子,不署名,上报领导组,为防止因笔迹可能造成领导组成员的先入为主,上报稿一律用打字机打出来;领导组收到文稿后,先分头传阅,然后集中讨论,确定一篇最佳文章;最后以文章倒追作者,最佳文章的作者,就定为这本书的统稿人。这主意真是天衣无缝,想绝了!

一周后,隐名“考试”的结果新鲜出炉,领导组集体圈定的最佳文章——《拜师学理》。

出乎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的意料之外,这篇文章既不是出自几位老教师之手,也不是擅长文字的汪组长和胡编辑的作品,而是一个工农兵学员,就是鄙人的习作。这个结果多少有点令人尴尬,首先我就感到为难,让我去“斧正”这些前辈的心血之作,我也下不了手呀。前辈们倒没说什么,都嘻嘻笑地看着我,是苦笑,还是惬意地笑?反正不太自然。

还是领导棋高一着,很快就拿出了新办法。原先定的章程还是算数的,统稿人不能改变,但可以再出新章程,在统稿人之上新设一个审稿组。审稿组由汪组长、胡编辑以及几位老教师组成,专事审定由我“统“过的文稿。这个新规的妙处在于:第一,理顺了关系。审稿组在层次上高于统稿人,领导还是领导,前辈还是前辈,我的心理压力减轻,大家的面子都光鲜,批朱小组内部重归和谐。第二,体现了集体智慧。年轻人一马当先,老将们观敌掠阵,前边出力,后边长眼,各尽所能,相得益彰。第三,保证了书的质量。两个层次的安排,一方面可以统一书稿的文风和笔调,另一方面通过集体把关又能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完善。

遗憾的是,新成立的审稿组,其他人都在,唯独没有张跃祖。批朱小组从此减去一人,张跃祖打道回府。

此后的日子,基本上就是我一个人的苦差。审稿组的人悠闲得很,我紧赶慢赶,两三天弄出一篇,他们用不了半天就审理完毕,然后就喝茶,闲聊,等米下锅。

日子过得真快,春天里来到歙县,经历了盛夏酷暑和凉爽的秋天,现在已到了寒冷的冬季。那时没有空调,也没有木炭烧火盆,房间里冷丝丝的,坐不到一会儿,就觉得两腿冰凉,时间久了,身子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站起来蹦跶一会,身上回暖一些,索性站着写。工作不能停,后面有那么多人等着要审查,真是应了那句“不用扬鞭自奋蹄”。

冻急了,就把棉被裹在身上,像个笨拙的大狗熊。反正房间里就我一个人,把门拴好,没人能看到这般不雅和狼狈。

最期待的是大晴天,选一个避风朝阳的墙拐角,凳子当桌,席地而坐,喝一口热茶,于暖洋洋的惬意中挥洒笔墨。此时此刻,文思泉涌,手指灵便,效率大增。

晚上是不能再干了,得出门蹓跶蹓跶,活泛一下疲倦的身躯。县城东南的过江大桥,是每天必去的老地方,此桥因西端紧挨着紫阳山,故而名为紫阳桥。歙县人都以紫阳桥而自豪,虽然比不得赵州桥那样的名望,但在徽州地界倒是首屈一指。此桥为九孔石拱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光凭这两条就可以看出它有规模有历史,但还不足为奇,它的稀奇之处,在于它的构造。

历史上,歙县是州治所在,同时也是徽杭黄金水道的出航地及物资集散地。桥的高度和宽度,不仅决定了陆路的运输能力,也控制着着水路的航行便捷。紫阳桥顺应州治的经商功能,其高宽为徽州之最,商船可不落桅帆从桥下穿过。另一个奇特之处,就是此桥桥墩上的分水尖,造得与桥面等高,这在全国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此设计,是充分考虑到此处江水汛期到来时的凶猛,强化它的分洪能力。

冬季是枯水期,我站在桥上向下看,桥墩裸露,更显出水流的幽深,看得久了,头便晕晕的,连忙抬眼向紫阳山望去。每当此时,我的意象中便会闪现一位翩翩少年,手捧经卷,在山道间来回踱步,朗声诵读。他,就是朱熹的乃父朱松。松下林间一书生,布衣之身的他大概不会想到,一代鸿儒会在他家降生。

神思遨游一番,及时打住,看看表,时间已到,杨逊老师的太极拳该结束了,我要去和他说说话,这是我每晚的必修课。张跃祖回学校去了,我一个人在房间里闷声劳作,长此下去,我担心自己会成为哑巴。


徽州纪事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529评论 5 47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15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09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38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387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28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27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28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0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73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7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7、杨逊教师 杨逊老师住在县广播站一楼的一个单间里。太极拳是他晚间一个例行功课,时间大约在40分钟左右。他练拳与别...
    欧歌zy阅读 2,068评论 29 83
  • 尽管黄山已替代了徽州多年,但我心中却只有徽州。45年过去,那山那水那人,仍叫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缘于此,当市文...
    欧歌zy阅读 2,114评论 4 80
  • 回到歙县的当天晚上,我到县广播站找杨逊老师,向他汇报了劳大之行的请示结果。张跃祖走后,劳大就剩我们两人,校领导的安...
    欧歌zy阅读 1,772评论 27 63
  • 选登书稿的那期学报出版后,我的任务算是彻底完结了,本该无事一身轻,快活几天,打球,弹琴,或者到中文系找杨老师,喝一...
    欧歌zy阅读 1,611评论 25 61
  • 9、琴声清脆 到歙县不久,我买了一把月琴。张跃祖回校后,月琴成了我唯一的伴侣。 月琴属稀有乐器,县城里买不到,我还...
    欧歌zy阅读 1,650评论 31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