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我们家乡流行炸鱼。怎么炸鱼呢,炸鱼人拿一个空的玻璃酒瓶在里面填上炸药,再在瓶口装上雷管或导火线,用火点燃了,几秒钟后扔到河水里。随着“嘭”的一声巨响,水底生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水下各种各样的鱼儿浮上水面来。那个年代炸药和雷管不像现在管制得那么严格,一般的采石厂都能搞到。
流经我们家乡的有一条赛水河,曲曲折折的赛水河蜿蜒向东,最终汇入了长江。赛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干旱时节,村民们就从河里引水入农田灌溉。枯水季节,一些村民又下到河里捕鱼。在河上布罾网捕鱼成本太高,相对而言炸鱼就显得经济多了。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从河里捕捞上鱼儿往往能够丰富一家人的餐桌,对于十天半月见不到一点荤腥的家庭来说,一碗鲜美的鱼汤就是世上难得的佳肴了。
在冬季来临之前,河床里的水退去了大半,这正是炸鱼的好时节。一个村子的甚至是几个村子的一二十个人聚集到河边,有年轻人、妇女以及十多岁的孩子,人们背着虾搭、兜网和鱼篓来了。有人要炸鱼了,大家的信息总是很灵通。河里的鱼是野生的,是大自然赐给大家的礼物。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们操着渔具来到河边严阵以待。炸鱼的人不会因为来了陌生人而感到嫌弃,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农场里,说不定彼此还沾亲带故呢。炸鱼本身图的是一个乐子,有收获最好,没收获也无所谓。
一名年轻人手里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填有炸药的七八个酒瓶。一名满脸络腮胡的中年汉子手里拎着酒瓶制成的特殊炸弹来到河边,招呼身边的人离岸远一点。他猛地吸了一口烟,掸去烟头的灰烬,点燃了导火线。导火线在他手中“嘶嘶”地燃着,一些人的心跟着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