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营D10作业及点评

晨晨作业


R:关于寻求合作《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微信读书APP  P28-30

        “我让孩子们去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完全忽视我。这让我很纠结!”

        关于寻求合作

        父母们指责、辱骂、威胁、命令的时候,孩子们通常很难合作。

        比如这样的语言无法促成孩子合作:“看看你干的好事。你就像头猪!赶快捡起香蕉皮,否则你会有麻烦的。”(原文图片)

        寻求孩子合作的一些有用方法

      1、描述你所看到的,比如:“苏茜,香蕉皮掉地上了。”

        2、用一个词表达,比如:“苏茜,香蕉皮。”

        3、给提示,比如:“踩到香蕉皮容易滑倒,应该放在垃圾桶里。”

        4、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看到厨房地上的香蕉皮,我很不高兴。”

        5、提供一个选择,比如:“你可以把皮扔到厨房的垃圾袋里,或者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

        6、写便条,写张“水果很好吃,能吃的都吃掉,不能吃的扔进垃圾桶”的便条贴子孩子们能看见的地方,比如冰箱门上。

I:

        我们要求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时候,孩子不愿意执行。用指责、辱骂、威胁、命令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这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原文给出了6个小方法,可以用于与孩子沟通,解决孩子不听话对着干的问题,促成孩子与我们的合作,也可以用于我们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同事之间,提醒对方该注意的事项。

具体方法如下:

        1、描述,句式:“宝贝或姓名,我看到……(阐述看到的客观事实,不要带评价)。”

        2、表达,句式:“宝贝或姓名,洗漱(需要提示的物品或事件,用一个简单的词语去表达,不赘述,不带消极情绪)。”

        3、给提示,句式:“宝贝或姓名,这样做,会……或不会……。”

        4、给感受,句式:“看到……(客观事实),我很不高兴(或自己的其他感受)。”

        5、给选择,句式:“你可以……,或者……。”注意这是要孩子可达到的。

        6、写便条,希望孩子做或不做的事情,写在便条上,贴在孩子能看见的地方。对于不识字的孩子,可采用孩子看得懂的图画也可以。

A1:

        昨天孩子吃了海苔,外包装,他就随手一丢,因为这种事情发生过多次,所以,我一发现就怒火冲天,很生气的冲他吼道:“**,你吃了东西,又乱扔垃圾,快去扔到垃圾桶去!”他非常不合作,说是他还在忙其他的事情,我又威胁他说,你不扔也可以,反正我把零食都锁起来了。他后来想了想,极不情愿地扔了垃圾。

        反思一下,虽然这一次扔垃圾的目的达成了,但我俩都不开心,如果再大些,他能自己买零食了,这样的威胁也就不起效了。如果一直采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亲子关系会越来越紧张,会有更多的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发生。所以,要想孩子听话,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像原文中的6个小方法,良性沟通,阐述客观事实,不带消极情绪,不伤害亲子关系,积极促成孩子合作,才是我和孩子都需要的。

A2: 

        目标:未来两天,遇到孩子不听话时,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使用上述5种方法进行观察(因孩子太小,图画自己又不擅长,便条暂时不采用),看看自己的孩子到底适用哪种或是几种组合。

        行动方案:

        1、遇到孩子不听话,先平复自己心中的情绪,深呼吸一下,再跟孩子交谈。

        2、第一天,按描述—表达—给提示—给感受—给选则,循序使用,若描述后,孩子就听话了,后面几个方法就不使用了,如果孩子到听到我表达后,听话了,后面的方法暂停使用,如此类推,仔细观察孩子对方法的反应。

        3、第二天,遇到孩子不听话时,可随机先选择一种,再组合使用,观察孩子的反应。

        4、复盘,如何有效利用这5种方法与自家孩子沟通,促成孩子的合作。

十二点评:

一如既往的都还不错,这里直接吹毛求疵,给出精进方向啦!

I便签:看得出句式是经过细心推敲的,非常棒,建议在动词后面再稍加解释。这几个词到底啥意思?能不能具体点说,不然只用套用的句式可能不能灵活应变。比如第二点提示的具体意思,第七点写便条也是一种提示~ 

A1便签,故事反思都很好,确实虽然此次听了,但我们不改变的话,早晚要造反~  如果可以,在反思的时候不是笼统的说“7种技巧”,而是挑你认为那个场景下最合适的一种或几种技巧来对比反思,或者使用一下,对拆页理解和运用更有帮助。

A2便签的目标行动关联可控,做的都不错,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很灵活运用,很喜欢这个A2!

送上五分!


蔡老师作业


片段:  如果对方观点错误怎么办?《关键对话》P151—153

      有时候,如果对方的看法和我们相距甚远,真诚探索其观点的做法会让人感觉很危险。对方有可能根本是错误的,而们还必须表现得镇定自若,这会让我们感到紧张不安。

        要想在探寻对方的行为动机时消除自己的紧张感,无论他们的看法多么离谱或错误,我们都必须牢记这样一点,即我们的目的是要了解他们的看法,这样做并不表示同意或支持他们的看法。理解并不等于认同,但敏感却等同于默许。通过逐步了解对方的行为模式,我们应会接受他们的观点,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接下来和对方分享我们的看法。但是现在,我们只是试图了解他们的想法,以便弄清楚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和这样做。

你的应对方式

      经过上一节的四种倾听方式,你已经尽力营造安全感,鼓励对方说出内心的想法了。经过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对方终于明了自己的行为动机,接下来该你做出反馈了。可是,如果你不同意他们观点怎么办?毕竟,对方观察到的某些事实可能是错误的,他们由此产生的想法也可能存在缺陷。当他们的想法和你的观点相距甚远时,你该如何应对呢?

赞同

如果仔细观察发生激烈争执的家人或同事,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你观察的各方争得面红耳赤,但实际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其实在重要问题上的看法并无区别,但还是会吵得天翻地覆。换句话说,他们总是把细枝末节的差异渲染成你死我活的争辩

例如,昨天晚上你的儿子又没有按时回家你和妻子为此争执了整整一早上。上次儿子晚归,你们说好要限制他的活动自由。但让你气恼的是,今天妻子似乎变卦了,认为这个星期可以让他参加足球训练营。原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误会。你和妻子都同意限制儿子的行动,这是核心问题。你认为妻子说话不算数,可实际上问题只不过是你们没有商量禁足开始的具体时间。只要双方各退一步,听听彼此要说的内容,你们就发现其实争议并不存在。你们都完全同意对方的观点。

如果对争吵内容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原来事实只占争吵内容的5%~10%,其余都是我们用来反对对方的想法。虽然我们对话的目的是要取得共识,消除差异,但绝不能对话一开始就亮明立场。因此,你必须从双方一致的看法出发

这就是关键所在,如果完全同意对方的看法,你应当明确表示出来,然后继续展开对话。认同对方就取得一致,不要把本相同的观点变成毫无意义的争执

      补充

      当然,大多数人会在对话中把一致变成争执,是因为我们不同意对方所说的部分内容。当然,我们不同意的只是对方观点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是完全不同意对方,我们会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开始逃避问题。

      实际上,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习惯挑别人的小错了。比如,早在幼儿园时代我们就知道,只要回答问题正确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表现正确是件好事。当然,别人也知道回答正确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所以,成为第一个表现正确的人会更好。在此过程中,我们开始学会从别人的事实、想法和逻辑中鸡蛋里挑骨头,因为指出对方的微小错误可以证明我们自己是正确的。所以,能做到挑出别人的错误以说明自己正确,这才是最好的表现。

      等结束学习生涯之后,我们简直已经达到对人吹毛求疵的最高境界了。无论别人提出怎样的观点(基于事实和想法),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去挑错。只要找到任何细微差异,我们都会抓住把柄大做文章。这样做根本无法维持健康的对话,只会让我们和对方陷入激烈的争执。

      与此相反,如果观察对话高手的表现,我们会发现他们对这种挑错游戏根本不屑一顾,绝不会像我们那样抓住无足轻重细节不放,理直气壮地要和对方一争高下。实际上,他们努力寻找的是双方观中的相同之处。因此,他们在对话中的反应通常是“我同意你的看法”,然后对这些看法展开讨论。至少,这些相同之处是他们进行对话的出发点。

      如果对方在陈述事实和观点时有所遗漏,对高手的做法是先认同双方的一致之处,然后做出补充。他们不会语气强烈说“你错了,没有谈到……”而是说“你说得没错,此外,我还注意到……”

      由此可见,当你同意对方的看法,但认为他的观点不太完善时,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做出补充。首先指出你们的一致之处,然后补充说明对方遗漏的内容。

      比较

      最后,如果你确实不同意对方的看法,应当把双方的观点进行比较。也就是说,你要做的不是指控对方的观点错误而是承认你们的看法不同。尽管对方的观点的确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在对方共享看法之前你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现在,你只是知道你们的看法不同而已。因此,你不能简单粗暴地朝他们大喊:“你说得不对!”你应当以试探但却坦诚的开放态度表明自己的看法,

      如“我觉得我们的看法有些不同,我来说明一下。”

      然后,你应当利用第7章学过的综合述法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分享你观察到的事实,试探性地提出看法,然后鼓励对方提出意见。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你应当鼓励对方将其和自己的看法进行比较。总之,你的目的应当是和对方一起寻找和说明观点中的不同之处

简而言之,在对对方的观点做出响应时,你只需牢记“赞同一补充一比较”三部曲即可。赞同对方看法时应明确表观点一致,对方看法有遗漏时积极做出补充,和对方看法不同时努力进行比较。记住,你的对话目的不是把差异点变成争执的火药桶,那样只会带来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和错误的对话结果。

      R:  如果对方观点错误怎么办?

      I:我们在上一节学习和拆解了四种倾听方式,你已经尽力营造安全感,鼓励对方说出内心的想法了。经过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对方终于明了自己的行为动机,接下来该你做出反馈了。可是,如果你不同意他们观点怎么办?在这里有三个步骤可以用,即“赞同一补充一比较”三部曲。具体我们来看看。

        1、赞同对方观点,取得一致看法。这点是很关键,不同让对方认为你否定、指责他,引起人类从小养成喜欢挑刺和批判的习惯。为了一小部分不同观点而争吵,双方却忘记了为什么而吵。自然偏离了本次沟通的主要目的。所以,只有怀着求同存议,先赞同再来沟通,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2、指出一致之处,补充不同观点。即然双方有必要进行沟通,一定是在双方有共同观点时存在部分分歧,不然就不值得沟通和讨论了。所以,我们要明白双方一致之处,并且你要表明态度让对方明白,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补充之处。这样,对方就更容易接受你另外的观点。

        3、承认看法不同,比较双方观点。在你补充了你的观点时,对方还不认同。这时你不要发飚或者放弃。你要做的不是指控对方的观点错误而是承认你们的看法不同。既使对方观点不正确时,你分享你观察到的事实,试探性地提出看法,然后鼓励对方提出意见。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你应当鼓励对方将其和自己的看法进行比较。这样对方就会反省自己观点时同意你的看法。


A1:生活、工作中有争吵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吵的不对,吵的没用。比如家庭中教育孩子时夫妻经常会经常争吵。

    1、我家大儿子高二了,高一买了个手机,我和爱人为孩子该不该玩手机常与孩子争吵。

    2、这不开学了,爱人想把手机收回,孩子说要用手机接收和交作业,不上交。

    妻子说:我怎么知道你玩不玩游戏?

    孩子说:那你不信任我!

    妻子说:你暑假常常晚上玩游戏,你叫我怎么相信你?

      孩子说:你不能因为暑假玩游戏,而不信任我上学还玩游戏。

    妻子说:反正你的行为让我相信不过你!

这样,二个人吵的冷战,自然手机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3、我找到妻子问:你的目的是收回手机还是不让他玩游戏?妻子说:当然是少担心他玩游戏影响学习。我说:你发现没有,你和儿子争吵的反而是信不信任的事了。当然解决不了玩不玩游戏的事。妻子想了下也觉的是,就问我怎么办?

      4、我根据“赞同一补充一比较”三部曲,给了她如下建议:a、同意孩子自己持有手机,因为以前一直是他持有。b、相信孩子能控制自己不玩手机。补充现在开学了,为什么说不能玩游戏。不然白天学习压力大,晚上又要做作业。玩游戏影响睡眠耽误学习。c、但是我们担心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包括我们大人有时也控制不住自己。那怎么办?建议孩子十点半关机,或者我们把网断了。父母和你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相信我们能做的好!

      反思: 1、妻子听了觉的不错,开始忘记了自己和孩子沟通的目的。2、同时也确实不相信孩子,而且表露出来了。3、沟通时心急没控制好自己情绪,并且有用父母权威控制和压制的心理解决问题,让孩子觉得不平等,所以出现逆反心理。4、相信调理好这些,用上面三部曲一定可以沟通好此事。


A2:目标:用“赞同一补充一比较”三部曲来解决销售部长本月销售目标任务分配和奖励出现的不合适方案。

应用和行动:

    1、销售部长今天和我上报本月销售目标任务分配和奖励方案,我一看她自己定的比平时少,而部门其他人则较多、甚至不一定能完成。我当时就指出分配不合理,认为她是为了自己拿到奖励。

    2、她说她会努力做,争取超任务。可是其他人不多压点,既使自己超了也完不成部门的。我坚持认为她是私心,于是争论,可还是没有说服她调整任务分配。

    3、明天上午我将找她按此步骤找她重新沟通。a、首先问她这样分的真实目的,赞同她的观点,为了能一起完成部门任务,这也是我关心的。希望在她的领导下能完成。b、补充她的观点,其他人多下达了任务,取其上得其中,给予部门其他成员都有压力,不能只是自己扛。但是她自己应该按自己实际销量下达是不是更好,员工更相信她,也会努力去冲刺。C、如果她还坚持原来方案。我比较下我的建议和她的,都是为了完成部门任务,又让员工觉得你做领导有担当,不是更好,你更有威信了。二者都是达到一个目的,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呢?再说你做的好,一样有奖励的,又不会影响奖励!让她自己去比较思考后,再给我回复。

    4、这样,她就不会认为我在否定她,而是为了她完成部门任务给予的建议,就容易接受我的建议!


十二点评

大迭代,闲话少叙,直接上改进意见啦~ 

I便签

1、拆页是独立拆页,I便签就拆页论拆页,完全不必写上一节学到了什么…… 

2、I便签最好方法精练,只讲如何做,而不是把为什么这么做和怎么做混为一谈,后面根据场景提取应用就方便些。

3、片段中给到了一些句式,是非常好的落地补充,可以保留在I便签,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情况加工句式。

A1便签

1、故事:这个方法的最佳适用范围是,“经过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对方终于明了自己的行为动机,接下来该你做出反馈了当他们的想法和你的观点相距甚远时,你该如何应对呢?

而A1故事是,妻子认同你的看法,你来给妻子建议。 

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是否可以找到更精准的例子呢?

2、反思:反思一定是自己的反思,不是帮妻子的反思~  要改变的永远是自己~ 

A2便签

强迫症的格式是:

【背景】 销售部长今天和我上报本月销售目标任务分配和奖励方案,我一看她自己定的比平时少,而部门其他人则较多、甚至不一定能完成。我当时就指出分配不合理,认为她是为了自己拿到奖励。她说她会努力做,争取超任务。可是其他人不多压点,既使自己超了也完不成部门的。我坚持认为她是私心,于是争论,可还是没有说服她调整任务分配。明天上午我将找她按此步骤找她重新沟通。

【目标】明天上午,用“赞同一补充一比较”三部曲来与销售部长沟通,解决本月销售目标任务分配和奖励出现的不合适方案。

【行动】

1、今晚做一个讨论预演

a、赞同她的观点:首先问她这样分的真实目的,赞同她的观点,为了能一起完成部门任务,这也是我关心的。希望在她的领导下能完成。

b、补充她的观点:其他人多下达了任务,取其上得其中,给予部门其他成员都有压力,不能只是自己扛。但是她自己应该按自己实际销量下达是不是更好,员工更相信她,也会努力去冲刺。

C、比较不同观点:如果她还坚持原来方案。我比较下我的建议和她的,都是为了完成部门任务,又让员工觉得你做领导有担当,不是更好,你更有威信了。二者都是达到一个目的,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呢?再说你做的好,一样有奖励的,又不会影响奖励!让她自己去比较思考后,再给我回复。

这样,她就不会认为我在否定她,而是为了她完成部门任务给予的建议,就容易接受我的建议!

2、明日沟通,时刻掌握六字要诀,灵活应变。

3、沟通后做一个复盘,对比实际执行效果和目标,寻找差距。

哈哈,强迫症落地完毕!


蔡老师作业二

片段:我们越是拼命向他人强加自己的观点,遇到的阻力会越大,产生的结果会越糟糕,人际关系也会越差。如何做出改变?P134——135

      要改变这种情况其实很容易,但首先你必须意面对这个问题。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拼命宣扬自己的观点正确时,你应当放弃咄咄逼人的攻势,想想希望为自己、他人、你们之间的关系实现怎样的目的,然后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是我真正希望实现的目的,我该怎样做?”只要你体内的肾上腺素不再肆虐,头脑马上就会变得清醒,这时你就可以使用综合陈述法解决问题了。

首先,关注你的行为。你应当关注那些对方制你的情况,为应对你的做法,他们可能会提高音量或是强调自己看法后的事实,当然也有可能以沉默不语的方式表示反抗。这时,你应当把关注点从话题(不管有多重要)转移到你自己身上,留意你的自我表现:你是否体前倾、怒目而视?你是否提高了嗓门?你是否一心只想战胜对方?你是否不对方机会,长篇大论地指责对方,使用各种花招为自己辩护?记住,对问题身越关注,你就越难以做出正确的行为表现。

其次,缓和你的做法。你应当表现出宽容、开放的心态,假定对方的观点也有价值,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然后请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放弃对自我场的强调是一种完全违反意愿的做法,很多人都难以做到。当你完全相某个观点时,想要让你缓和咄咄逼人的语气是很难的。毕竟,当你知道对方想法不正确时,又怎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的确,当你坚信自己的观点正确时,如果仍试探性地征求别人的看法反而会让人感觉更不真诚。可是,看到别人偏离健康话,并强迫施加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很清楚,除非他们放弃强硬立场,否则其他人很难接受他们的观点,这是我们客观观察的结果。反过来也一样,如我们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只有放弃强硬立场才是正确的做法,难道不是吗?

所以,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面对问题。我们在观点强硬时往往会意气用事,从而让自己成为激动情绪的牺牲品。诚然,坚定地相信一件事,这种做法本身毫无问题,你完全可以持有毫不动摇的观点。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表达观点的方式出现了偏差。

例如,一旦相信自己的看法或理由正确无误,们的情绪便会悄然作祟,想当然地认为应当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当情绪取代理智时,我们的思想就无法正常运转,导致观点无法继续自由交流。与此相反,我们的强硬想法会像消防龙头里的水一样喷涌而出,不给对方任何反馈的机会。结果呢?这种做法只会招致对方的抵触情绪,达不到期望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的情绪会把原本正确的观点变成令人难以接受洪水猛兽,我们的激情举动往往会扼杀而不是推动对话。

最后,控制你的表现。那我们该怎么做呢你应当在发表长篇大论之前及时控制住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开始感到义填膺,是否弄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不肯接受你的观点。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非明显的信号,它们能帮助你发现自己是否正在以身涉险。

放弃你的强硬立场和绝对化的表达,但是不要放弃你的观点。你当然可以拥有坚定的信念,只要调整好表达策略就好。


R:和对方讨论棘手问题时,或是感觉自己可能会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如何做出改变?

I:用综合陈述法解决问题,可具体分三个步骤。

1:关注你的行为,忽略问题本身。这是一种情绪转换法。和一种场景转换性质差不多,当你想发火时,可以说让我静一静,等自己平静了再来解决问题。控制自己的情绪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句话叫冲动是魔鬼要牢记!

2、缓和你的做法,容许对方观点。这个有一定难度,那你就把这个看着是欲擒故纵的一种方法吧。让对方说说,不管对与错,听听也好。不然别人又怎么会听你的呢?明白以柔克刚的道理,此时你就会心平气和。

3、控制你的表现,调整表达策略。我们看到高手致胜就不是靠语气和气势,而是靠观点和信念。你让对方心服口服,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A1:我爱人和孩子做关键沟通时一般就是强硬态度,甚至发怒。特别是孩子去年高一了,基本都是对着抗的态度来对话,学习了关键对话,我找爱人深入沟通和交流如何改变自己情绪的方法。

1、就拿昨天叫孩子不要玩游戏和孩子争执的事,明显是爱人语气不对,控制不住自己情绪造成的,我和爱人沟通后今天早上她又进一步重新沟通了。

2、首先,爱人和儿子说:孩子,昨晚是妈妈语气不对,可能是我态度让你误会了妈妈。其实我并不是想没收你手机,也不是不信任你,就是不想你上学玩游戏。妈妈想听听你对此事的想法。

儿子听妈妈这么说,语气也缓和了,说:不用你操心,国家不正从九月份限制了我们玩游戏了吗?也就周未一小时呢。

爱人:那更好,你看:国家都控制了,说明玩游戏要注意呢。妈妈相信你能控制自己。

儿子:放心吧,这不下周就开学考试了,我会努力的!

爱人:嗯嗯,我们相信你!

3、这正是我和爱人讨论学习了,运用了从关注自己语气,缓和自己做法,控制表达观点上改进,达到了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目的。

A2:背景:昨日销售部长划分本月任务,把自己的划分较少,我认为她有自私行为,同时倾向于自己易于拿到奖励。这样会影响部门其他成员积极性,影响全部门任务的完成。

目标:说服她调整任务,明白以部门为重,以身作则的道理。

行动:1、上午周例会后我又和部长单独谈话了。首先我改变了我昨天指出她这种行为不正确的批评性口气。而是说:想听听她为什么这么划分。(关注自己行为)

2、她解释这样其他人任务高些,压力大些。她作为部长她会把握好,并且自己会全力超任务!

3、既然她这样的观点,我也没做否定。就说:我也希望和你一起讨论怎样帮助你完成全部门任务,我俩观点是一致的。(缓和自己做法

4、最后,我说相信你能调动大家积极性。另外提出:你还有什么需要公司帮助的吗?

5、她说:希望公司多设几个奖,让每人都有机会拿到奖!

6、我想只要目标达成,观点不一定要完全按我的。最后我加多了奖项(控制自己的表现)

十二点评:

个人感觉原文作者的归纳,并不是非常准确呢? 关注行为缓和做法和控制表现,行为做法表现非常类似~ 关注缓和和控制的细微差别,也并没有在后面拓展中很明确的表现出来~ 

蔡老师的补充更清晰了一些(当然如果不认可,也可以抛弃作者的概要,根据自己对观点的理解重新总结。)

A1最好的故事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其次是看到的。从整体上看,这个故事蔡老师给到的是一个成功案例,起因是爱人与孩子关键沟通总是态度强硬,孩子对抗,经过是你找爱人深入沟通如何改变情绪,结果是妻子接纳并重新沟通,达到理想效果。

而案例要给到的重要的可反思的点,不是跟爱人沟通时,爱人如何从抗拒到接纳,而是爱人如何正确使用片段方法的过程。反思是“这正是我和爱人讨论学习了拆页方法(运用了从关注自己语气,缓和自己做法,控制表达观点上改进)达到了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目的。”

这里小小的提醒一下,A1是回顾过去,是学习方法之前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学习之后如何改变。是通过回忆在类似场景下(即越是拼命向他人强加自己的观点,遇到的阻力会越大,需要调整表达策略的时候),思考当时你的错误做法/正确做法,从而反思,与片段给到的三点对照,错,错在哪里。对,对在哪里,从而对拆页更深的理解。

更好的A1是,回忆曾经自己只顾拼命将观点灌输给别人,遭到他人对抗的那一件事儿,而后对照拆页方法来反思,自己错在哪里,本应如何放弃强硬立场和绝对化的表达来做的更好。

A2是一个未来规划,蔡老师直接就开始应用了,A2是应用的记录~ 

不得不说是实战派,最难的A2,蔡老师是拿来就用,灵活用,马上用!


最后一个作业,蔡老师高效完成了两个拆页,给蔡老师五分收尾!

这里最后要强调一下:A1是反思过去的事儿,A2是规划未来的事儿。一定一定不要弄混呀~

希望蔡老师日后在应用中不断反思矫正,做一个A2高手!


雯雯作业

人际冲突预防为主

误区

意识不到“两个版本”的存在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冲突,由于沟通不良,在日积月累后都有可能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定时炸弹。所以,要改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不应是后知后觉地弥补,而是要针对冲突产生的机制进行预防。要弄清楚,那些看似微小的冲突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没能现场解决,从而积累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裂痕。

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意识不到一件事情存在“两个版本”

什么叫“两个版本”?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内心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角度的版本。在我们自己所编写的版本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有苦衷的;而所有外在的、来自他人的反弹与质疑,对我们来说都是缺乏体谅的、胡说八道的,甚至是挑衅的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小明和大牛是一对同寝室的室友,小明习惯早睡,而大牛却是个夜猫子,常常开着灯到三更半夜。为此,两人总是闹得不愉快。此时,在小明内心的版本里,大牛晚睡只不过是在打电玩,没干什么正经事;而自己早睡早起,则是为了养精蓄锐,做好第二天的课业。所以这件事,不光是生活习惯的差异,更意味着大牛这个人太懒散、太贪玩,既没有教养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但在大牛内心的版本里,自己晚睡主要是因为白天压力大,才想趁着晚上打打电玩放松一下,更何况自己有时候是在温习功课;而小明每天一大早起床都会吵到自己,他都忍了,可对方现在却得寸进尺,连自己的睡觉时间都要管。所以大牛认为这件事不仅是生活习惯的差异,更意味着小明娇生惯养,还干涉别人生活,是小题大做且恶人先告状。

当小明在诉说那个属于自己的版本时,他会觉得自己是在忍无可忍之后才理直气壮地提出抗议;而大牛在听到小明的版本后,则会觉得小明不但恶人先告状,而且还“扭曲事实”冤枉人于是,冲突愈演愈烈,此时两人的纠纷早已不是生活习惯的摩擦,而上升到人品和是非的矛盾了!

这就是“两个版本”的陷阱在人与人沟通中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虽然我们在沟通时都会强调“我对事不对人”,但在每个人的心中,对于事实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版本。所以,我们就要了解,所有的沟通事实上都是在“对人不对事”。在沟通中,我们对于事实的每一个陈述,都是在以某种形式攻击那个拥有不同版本的人

囿于情绪和认知的不完全,我们往往意识不到“两个版本”的存在,而都误以为是对方不讲道理。这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存留下来甚至爆发出来。

小诀窍

感受的预防针

既然认识到了“两个版本”的问题,我们就要努力去拆除这个陷阱,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一剂“感受的预防针”。比如,当你想要宣泄情绪、表达不满之前,试着做一些这样的铺垫: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这样做是对我的一种不尊重。”

“抱歉,我知道你希望我早睡,不是故意要干涉我的生活,但我总忍不住会有这种感觉。”

之所以用“感受的预防针”来为之命名,就像为了抵抗疾病,小孩需要打预防针一样,面对某些敏感的沟通,我们也会需要预防针。而这句话的妙处在于,它预先向对方说明“我接下来要讲的仅仅只是我的感受而已”,也就等于是在暗示说“我讲的有可能不是客观事实”,从而大大降低了会给对方带来的被冒犯和被攻击的感觉。

紧接着,你会发现沟通的重点发生了奇妙的转化:你在意的重点是说出后一句“我有什么感觉”,而对方在意的重点则是前一句“这或许不是事实”。把“预防针”用在上面的例子中,事情就会变成这样:

原本,小明会对大牛说:“你晚上不睡觉,还不是因为贪玩!”

现在,小明会这么说:“抱歉,这或许不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晚上不睡觉只是因为贪玩。”

原来的说法会在一秒钟点燃大牛的怒火,然后大牛用暴跳如雷或反唇相讥引爆矛盾;而现在的说法则会在表达立场之余,也留给大牛述说与解释的空间。如此一来,对话就能持续,两人的沟通也会立刻舒缓很多。

所以,“感受的预防针”的好处正在于,预先照顾到了容易被引爆的情绪,从而让理性的沟通有了接下来延展的空间。以“对人不对事”为切入,最终达到了“对事不对人”的沟通效果

使用注意

“感受的预防针”的用途,是让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至于让对方过度防卫而引发不必要的反弹。但打这种预防针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隐藏自己的感受,所以,在使用时也一定要注意将后半段清楚、直白地表达出来;否则,虽然没有爆发矛盾,但问题也无法得到沟通

常用句型

●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预先承认这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减轻对方被否定和被攻击的感觉,让对话能理性、平和地进行下去。

● 你知道我这个人其实有点作(敏感或容易受伤),不过我确实感觉到……

这是变形版“感受的预防针”。当你在指责他人之前,除了承认这只是自己的感受外,更要试着用自己的一些缺点拿来给对方“陪绑”。这样铺垫之后,他也更容易心平气和地听进去你的批评建议——毕竟你都已经先自承其错了嘛。

i便签

why:昨天还亲密无间,今天就形如陌路,不知什么原因,一下子渐行渐远,其主要原因是"两个版本",因为陷入自己的版本中,不知道对方的版本产生很多的误会,没有及时解除,那结果显而易见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预防这样的情况发生/。

what:"两个版本"版本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编写故事,我们都是很好的导演,根据我们的过往经历对于已发生和没有发生的事情都有很多自己编写的剧本,而这个剧本站在自己的角度还十分的合情合理,两个版本就是相互有关联的两个人都在编写自己的剧本,而且并没有讲给对方听。

how:我们既要及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是让对方舒服的,不是引发抗拒的。

两个句型

1,抱歉,这也许不是真的,但我却有这样的感觉。。。。。

2,你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XXXXX,不过我确实感受到。。。。。。

A1

时间:上个月末

地点:微信聊天

人物:我与闺蜜

起因:闺蜜的项目一直没有起色,替她着急

经过:给他发信息,你最近是不是又没行动啊

        她说:"是,最近太忙了。"

        我说:"好像你每次都有很多理由。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成。'

        她说:"你说的对,可你这样说话我很不适应。"

结果:从哪之后很久都没有联系

反思:我的想法是好的,为了她好,可是她不领情令我很气愤,现在想想是我没有认可他的感受,其实他也很着急,也很自责,我说的太直接,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令她很不舒服,也没能很好的支持到他。

A2

1,拿起手机跟她约个时间见一面

2,关心一下她的近况,然后跟他说,上次我说的太直接了,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其实能感觉到她的着急和委屈,以及自责,不是不理解她的这些感受,是觉得一直陷在这样的感受中也没能让她生活更好,怎么可以调整自己走出来呢。

3,这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缓和两个人的关系,解除之前的误会,如果可以帮到她更好。


十二点评


哇,好棒的拆页~  本以为是what拆页,即给一个概念:一件事情的“两个版本” ,自己去思考方法步骤,看到后面又给到的解决办法:感受的预防针!方法聚焦而且实用,学到啦!好喜欢这个拆页~ 

最后一份作业,更多更细的提出一些精进方向:

why稍显浅,文中对于为什么用感受的预防针的这个方法有用,给到了非常多的原因,可以抓住拆页关键字,分析更深入一些。简书文章加粗了关键字,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重新找找感觉。

what-拆页给到了什么方法来解决什么问题。两个版本相对来说是原因,感受的预防针是方法的名称。

How,是方法动作。直接给了句式,差了一点儿意思,不过也可以。

探讨:你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XXXXX,不过我确实感受到。。。。。。

这个XXXXX,没有注解,自己下次用的时候是否能把握好?

最好括号标注:是自己的部分缺点,比如我这个人其实有点作(敏感或容易受伤)

如果可以,可以进一步思考where,这个方法到底在什么情况/场景/环境下适合使用?提前想好这些,会让A1的案例选择更对应贴合,A2的目标设定更准确关联。

A1 由于自己表达想法时过于自我版本,而引发对方过度防卫,没达到沟通目的。

小探讨,对方的做法没有与自己造成冲突,是否有必要去表达?不过如果认为必要,用此给到句式,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可以做一个A1+,如果回到当时,你应该用怎样的话术与之沟通呢?可以套用句式感受下~

A2的模板再给一遍,目标+行动

一定要有目标,并且尽量清晰明确可衡量~ 

并且没有看到句式的精准应用。

A2这里扣一星,大概太忙了,接下来没有作业的日子,建议把最初给到的提问引导模板再复习一下。


紫玉作业


【作业6】

R:原文片段(文字形式)

《关键对话》p145-148(原文较长,这里摘录主要部分)

四种倾听手段



1.询问观点

【鼓励对方说出想法】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请他们开口表达。在对话中要想打破僵局,你只需理解对方的观点即可当我们表现出真正的兴趣时,对方就不会迫于压力而陷入沉默或暴力了。

如果你能做到不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而是鼓励对方说出他们的看法,这样就能走入正轨,破除对话反复陷入危机的恶性循环,找到问题的根源。

2.确认感受

【如果直接询问无法让对方开口】,你可以通过确认感受的方式营造更大的安全感。使用这种方式时,我们会客观描述在对方行为模式中观察到的细节,然后鼓励对方对此进行讨论。由于我们目前能观察到的只有对方的行为表现以及情绪反应带来的暗示,因此我们必须从这里入手在确认对方感受时,我们应当扮演“镜子”角色,描述他们的外在表现或行为

我们必须做冷静客观。如果我们紧张不安或是流露出厌恶对方观点的表现,安全感的造就无从谈起了。恰恰相反,我们这样做只会坚定他们想要保持沉默的念头。


3.重新描述

询问观点和确认感受能帮助你了解对方的部分想法。【如果意识到对方为什么会出现特定的感受】,你可以通过复述对方表达的方式营造更大的安全感。注意,复述指的不是一字不差地把对方的话重说一遍,而是用你自己的语言简略地说明自己了解的内容

和确认感受一样,重新描述这个技巧的关键之在于,你必须在陈述时保持冷静镇定。


4.主动引导

如果意识到对方没有充分表达内心看法,还需要你做出努力时,你可以主动引导。有时候你必须提出一些关于对方想法和感受的猜测,然后才能顺打开他们的话匣子。需要提醒各位的是,你在尝试其他三种方式前,不要轻易使用最后这种技巧。只有在非常想了解对方的看法,而且非常清楚他们的想法时你才可以这样做。主动引导是一种展示信念,承担风险,主动示弱和营造安全感的行为,目的是让对方彻底敞开心扉,说出内心的想法。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为了让对方坦率说出内心的想法,对话有效进行下去,有效的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用四种有效的倾听技巧。

1、询问观点

不是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鼓励对方开口表达,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可以用一些常见的鼓励性话语引导:“我想听听对这件事的看法”“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直接说出来。”“别担心你的想法和我不一致,我很愿意了解你的想法。”

2、确认感受

直接询问后对方仍不开口,可以试探性地去确认对方的感受。观察对方的体态肢体语言,看对方有没有放松下来。描述观察时,要做到客观冷静。如果对方的肢体语言给人的感觉还是拒绝,说明安全感还没有营造好。可以用一些确认感受的语句。“听起来感觉您好像不太满意,是这样吗”“你嘴上说没事,可看起来不像没事的样子”“你好像对我很生气。”

3、重新描述

如果意识到对方为什么出现特定感受,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了解到的内容。可以使用以下句式“好吧,你看看我理解是否正确。+……”

重新描述时保持冷静客观,营造安全感。这样做,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在努力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坦率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容易让对方再次陷入沉默或暴力。

4、主动引导

如果使用了以上三个技巧,对方还是缺乏安全感,你可以主动引导,多说一些关于对方想法和感受的猜测,以期待对方做出积极反应。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和妹妹都在南京,弟弟在洛阳老家,父母和弟弟一起生活。我希望弟弟能来南京买房落户,以后全家都在南京。我主张他们来南京几点理由。一是父母渐渐老了,来南京可以一起照顾。二是河南的高考政策很变态,每年考生100万人,地狱模式,弟弟两个孩子,江苏高考虽然也难,但好学校多,每年高考人数只有35万人左右。三是南京郊区的房价目前并不高,以妹妹所在溧水区为例,一万五一平就可以买到。

这个话题和弟弟谈讨过几次,我说了我认为好处,他每次也不说啥,只是说不想背房贷的压力,不买,就在老家挺好的。

反思:

1、回想一下,在这几次对话中,我态度比较强势,有点强迫他接受我的观点。

2、没有倾听,或者他觉得我也听不进去,干脆就沉默不说了

3、自己在倾听上确实有好多功课要学习要做。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学习有效倾听技巧四步法,把这个技巧用在工作和生活中。

行动:

一周内(9月10号前)用四步法和他聊一次天,再聊聊来南京落户的事。我要做到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营造安全感,也许他还是不同意来南京,最起码我做到了有效倾听,他愿意跟我交流,他愿意说出真实的想法,改善了我们的关系。

十二点评:

似乎把拆页删掉不少呀~ 案例和句式都删掉了

I理解比较准确。

A1要记得,故事是一件事,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不是经常,不是总是,而是具体某一次,你们的谈话过程。否则就掉入了A1的常见坑:泛泛而谈啦~ 

反思对应方法步骤一一反思,会强化对方法的理解,以及方法如何应用于自身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更细致的对应,就不会出现“3、自己在倾听上确实有好多功课要学习要做。”这样的感想类的反思,是不?

而会是,

1、当时我没有询问弟弟的观点,鼓励引导对方表达,而是直接灌输自己的想法

2、当时对方听到我的强势表达,已经皱眉,身体僵硬,感觉在拒绝。而我没有继续营造安全氛围,去确认他的感受,比如,你好像不太赞同我的说法,是吗?

3、当弟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暴躁反驳,没有做到去冷静客观的重新描述,让他感觉我在努力理解他的想法,让他再次陷入沉默。

4、之后我也烦躁,更无法做到猜测他的意思,主动引导,最后再一次不欢而散。

以上是我揣摩来写,让你感受下。当然反思不必全部都必须来一遍,没发生的也要编,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对应反思即可。

关于前面长长的背景,你为什么要劝弟弟的原因,个人写便签不必费笔墨介绍,只要回顾你们的沟通过程,可供对照方法来反思即可。

A2 :“学习有效倾听技巧四步法,把这个技巧用在工作和生活中。”

几乎每一次作业都强调:要有时限,要符合SMART,并且反复给到A2目标的模板,是没看我的点评还是不愿意改呢?

目标:9月10号前,用四步法和弟弟聊南京落户的事情,做到客观耐心倾听,顺利引导弟弟说出自己真实想法。

行动:

1、在家预演一遍,写在本本上

①询问观点:……

②确认感受:……

………………

2、打电话约他在母亲家一起吃晚饭,并用演练剧本与他沟通

3、……(其他能支撑目标达成的行动)

最后一次啦,教练的操心和督促到此为止。希望能多多温习提问引导模板哦。


蓝芳作业


自选片段:预防人际冲突。节选《好好说话》P148-148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冲突,由于沟通不良,在日积月累后都有可能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定时炸弹。所以,要改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不应是后知后觉地弥补,而是要针对冲突产生的机制进行预防。要弄清楚,那些看似微小的冲突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没能现场解决,从而积累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裂痕。

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意识不到一件事情存在“两个版本”。

什么叫“两个版本”?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内心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角度的版本。在我们自己所编写的版本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有苦衷的;而所有外在的、来自他人的反弹与质疑,对我们来说都是缺乏体谅的、胡说八道的,甚至是挑衅的。

既然认识到了“两个版本”的问题,我们就要努力去拆除这个陷阱,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一剂“感受的预防针”。比如,当你想要宣泄情绪、表达不满之前,试着做一些这样的铺垫: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这样做是对我的一种不尊重。”

“抱歉,我知道你希望我早睡,不是故意要干涉我的生活,但我总忍不住会有这种感觉。”

之所以用“感受的预防针”来为之命名,就像为了抵抗疾病,小孩需要打预防针一样,面对某些敏感的沟通,我们也会需要预防针。而这句话的妙处在于,它预先向对方说明“我接下来要讲的仅仅只是我的感受而已”,也就等于是在暗示说“我讲的有可能不是客观事实”,从而大大降低了会给对方带来的被冒犯和被攻击的感觉。

紧接着,你会发现沟通的重点发生了奇妙的转化:你在意的重点是说出后一句“我有什么感觉”,而对方在意的重点则是前一句“这或许不是事实”。

所以,“感受的预防针”的好处正在于,预先照顾到了容易被引爆的情绪,从而让理性的沟通有了接下来延展的空间。以“对人不对事”为切入,最终达到了“对事不对人”的沟通效果。


我的便签如下:

🌟I便签:

🌱what

这段话讲述的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就具体的某件事,需要表达一下我们的情绪或者看法和对方进行沟通时,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可以在沟通之前做好预防,以免发生冲突后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弥补人际关系。

因为,很多事情我们的表达,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出发,所以说出来的话未必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同,甚至很多时候会让对方恼怒,沟通前做好预防,照顾好对方的情绪,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才能不破坏彼此的关系。

🌱where

这种场景基本是发生在认识的人之间要多一点,比如同事、朋友、或者家人之间因为一些事情需要沟通。陌生人之间也可能会有,但是情况相对少一些。

🌱why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其实很微妙,所以难免在相处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件事会让彼此有些摩擦,我们都觉得自己是就事论事,但事实却是因为立场角度不同,同一件事彼此的想法很难一致,所以如果没有提前打好预防针,在沟通前先照顾好对方的感受,很容易引发彼此的冲突,造成关系的破裂。

🌱how

具体做法很简单,就是在你和对方就某一件事表达情绪看法之前先做一下铺垫。如: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有这种感觉。

·这件事情或许并不是我想的这样,但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

·这件事或者你有其他的想法,但我真的有些难过。

表达我们的立场,也给对方阐述的空间。

🌟A1便签:

🌱这件事情挺好玩的。因为我觉得他们如果学习了这个方法一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们单位旁边开了一家水果店,老板一家都住在店里,平时都是在店门口用手洗衣服,洗完就直接将水倒在旁边的下水井里。就有一天,一个人从那里经过,不小心就滑了一下。

那个人爬起来就对店老板说:都是你们每天在这里洗衣服搞得地面那么滑,你们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呢?

店老板一听也就来气了:这里本来就是下水井,我水不倒在这倒哪里啊?自己走路不小心还怪别人。然后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半小时。

🌱反思:这件事(倒洗衣服的水),一个觉得不应该,一个觉得应该,是还是同一件事,但是因为立场不一样,所以看法就会完全不一致。那个摔倒的人其实只是想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如果能够提前做一下铺垫,比如说:老板,这件事可能你们也不知道,但是我感觉肥皂水确实会让地面更滑一些。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A2便签:

🌱目标:我婆婆是广场舞的狂热爱好者,经常晚上去跳广场舞忘记了时间回来就晚了,然后孩子们一个跟我睡,一个和她睡,她回来晚了,大家就跟着都要晚睡。所以我打算在下个星期她又回来比较晚的时候找她沟通,争取八点半之前回来。

🌱计划:

1、先打好预防针:妈妈,跳广场舞确实能强身健体,还能交到朋友,只是我觉得跳太晚了有点影响晚上的休息时间了。

2、不论我婆婆的回应是什么,将自己的情绪掌握在自己手中。

3、共情,理解她白天一天确实辛苦,晚上去活动也应该,还可以问问她觉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4、将我的想法告诉她,八点半之前跳舞回来,有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先试试看这样做行不行,在实践中来再来调整。

这次沟通,我想最主要的还是第一步,因为,打好预防针,就能让对方觉得我只是针对这件事,而非觉得她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让她不抵触我,情绪也不会激动,从而站在我的对立面。同时,也让她充分表达她的想法,达成我们的合作。


十二点评

哈哈,和雯雯的拆页一样,非常喜欢的拆页~ 这是删掉了例子和一些段落,留下了主要脉络,是不?

I便签理解准确,看的舒服~

精进的地方是,可以适当调整3W1H的顺序,让其更流畅~  个人便签,其实不必what完全what ,why完全why。

它俩也可以放在一起。

给你一个仅供参考的小技巧,先写普遍现象(why not)--大部分人普遍做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不好之处,再简单的介绍一套方法/概念(what)-一种什么方法(比如感受预防法),能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具体说说怎么做how-一套具体而落地的组合拳;最后提醒一下适用范围,哪里可以用(如有,也可想想哪里用的时候要注意,或不适合,或要适当调整) 

这个顺序还是比较流畅的,不同拆页适合的顺序可能不同,可以灵活调整~ 下次可以感受下~ 

当然,3W1H这只是一个写I的思路,不是写I的必备之路~ 

A1OK,A2目标的达成,确实不是仅仅一个感受预防针就能搞定,还需要其他动作的配合,A2比较务实可控~ 

吹毛求疵小建议:目标明确简练,对于背景的描述,个人写便签不需要,作为作业或以后写实录,可以单独拎出来【背景】,然后【目标】,更清晰。

小探讨:除了考虑到不要从“自己的版本”直接出发,使用话术来解决问题,还要从”对方的版本“真正替对方思考,更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做法,我们的表达才会更有同理心,更真诚,得当,始于话术,高于话术~ 

送上五星~ 


婕妤作业

书名:《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R:如何解决复杂问题和冲突??Page104-106

现在,我们讨论另一个方法,来帮助家长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题。在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母亲叙述了她面临的难题,她的儿子鲍比总是不能按时回家。她告诉我们,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也不遵守诺言。她说的时候,其他父母也发出认同的叹息声,看来,她的问题有些普遍。

鲍比的故事:

我喜欢和同学放学后在操场上玩。我知道应该5:45回家,但有的时候,我忘了。昨天和前天,我回家晚了我妈特生气,我不想让我妈再对我大吼大叫。那天我问同学几点了,他告诉我6:15。我马上不玩了,跑回家,向我妈解释:“我真的是问时间了,但已经太晚了,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的。”

理解了这个练习后,这位妈妈就回到家里,用了第三种方法,果然见效。坚持了三个星期以后,鲍比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位妈妈实在没有招了,当她把自己的烦恼在小组里讲的时候,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假如所有方法都试过了,问题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出现,怎么办?……除了惩罚,再找不出别的办法的时候,该怎么办?”当问题一再出现时,情况就会变得比先前复杂。那么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复杂的技巧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I:重塑原文(方法/工具)

█【是什么?What】:

在孩子出现了复杂问题时(复杂问题指问题不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能够解决的或者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办法。

█【为什么?Why】:

复杂问题就像顽固性污渍,难以清除,我们需要和孩子沟通,一起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去解决,一旦有一方不认可,那么容易造成冲突,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治。

█【怎么办?How】:关键动作+具体阐述+举例/句式

①. 确认:说出她的感受和需求。比如:“宝贝,我知道……”

②. 表达: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比如说:“宝贝,因为……所以妈妈希望……”

③. 邀请:邀请对方参与讨论,一起找到解决方案。比如说:“宝贝,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满足你的需求,又能满足我的需求。”

④. 记录:不批判地记录所有想到的办法。比如说:“宝贝想到的是……,对吗?”

⑤. 选择:在这些方法中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然后执行。比如说:“宝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哪些方案是你能接受,我也能接受的?”

█【应用场景?Where】:

适用于双方需求不一致,需要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共同解决问题的情境。

R1:关联经验(故事+反思)

█【描述故事】

【时间】:8/30

【地点】:在家

【人物】:妈妈、孩子

【起因】:孩子作业没有做完,所以晚上需要补作业,然后补作业的时候发现桌上太乱了,有很多不需要的物品。

【经过】:

我说:“我之前和你说过了,在做作业的时候,桌面上保持整洁”

宝宝:“这样不可以么?”

我说:“你觉得呢?”

宝宝把蜡笔放到了桶里,稍微收拾了一下。

【结果】我对收拾的状态不满意,但因为不想替她收拾,所以也只能接受。

█ 【反思】

①. 桌面上放了玩具等是一个复杂并且反复出现的问题,而我在这个问题上只是指责,并没有关注宝宝的需求。

②. 没有准确地说出我的感受和需求。

③. 没有双方一起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要把方法记录下来,执行下去。

④. 要有“双赢思维”,满足双方的需求。

R2:规划应用(目标+行动)

█【目标】

在接下来的1周内,和孩子一起讨论出“保持桌面没有玩具、文具归位”的方法。

█【行动】

前:技巧写成便签,然后贴到墙上。

中:

①. 确认:“宝贝,我知道让你保持桌面没有玩具、文具归位的习惯有些困难,你想更方便地拿到玩具。”

②. 表达:“宝贝,但是因为妈妈担心桌面上有玩具的话会让你分心,文具不归位的话容易找不到,所以希望你能养成这个习惯。”

③. 邀请:邀请对方参与讨论,一起找到解决方案。比如说:“宝贝,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满足你的需求,又能满足我的需求。”

④. 记录: “宝贝想到的是……,对吗?”

⑤. 选择: “宝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哪些方案是你能接受,我也能接受的?”

后:简要地记录结果。

十二点评

昨天发表后躺在床上马上就看了,看完有好多想说的,再重温一下,好好回想一下嘻嘻。

这本书的特点是给到很多方法,但又不细细讲来,为啥要这么做?以及具体怎么做~ 

I便签

总体关键字找的比较准,流畅性可以再加强。

刚跟婕妤分享的一种方法,也介绍一下供参考

当下自己或人们一种普遍问题/现象(why not),再引出what~ 

比如经常有妈妈说,孩子出现问题时,妈妈耐心的沟通,以为解决了问题,结果下次还是再犯,各种方法都试过,屡教不改,而且随着问题一再出现,情况也逐渐复杂。往往到最后除了惩罚和忍无可忍爆发别无他法,好妈妈的积累功亏一篑。那要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不能单纯的下指令,而是进一步引导孩子深入的讨论彼此的感受和需求,针对需求,邀请孩子共同找到解决方案,孩子自己参与进来,有了自主权和选择权,才会真心愿意配合去作出改变。有一种办法,叫做“解决顽固问题五步法”,有助于解决孩子反复出现的复杂问题。

接下来是具体而落地的How~ 

你的How不错。这里提醒一下,举例+句式是“进一步落地”的方式之一,比较适用于沟通类拆页。等拆到其他拆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的时候,情况复杂,而句式不具备灵活性,可以直接举一个例子,一个具体事件,然后用各个步骤去演示如何使用:比如孩子在楼下玩儿,到了约定的时间总是失约,不能痛快的回家。①可以说:宝贝,现在小红跟你PK到关键时刻,你不舍得回家,特别想再多玩一会儿,是不?(确认孩子的感受和需求)②“妈妈特别理解。不过刚刚已经约好了,妈妈马上要和领导开会,再不回去领导该批评了,所以妈妈特别着急,需要马上回家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③……

以上是举个例子的演示~ 这是拆书晋级到1-2的时候的要求。不过它非常有用,能够通过举例让自己检验,自己是否对方法有深刻理解,方法是否落地,句式是否管用~ 

where可以再考虑下,除了孩子同一问题屡次出现的场景,方法是否可以用于成人间的沟通,比如同事总是不能按时交给你统计资料,妈妈总是早上五点钟起床、开窗~     如果可以,那么需要注意什么?

A1便签:对应,简洁,而且六要素都在,很棒!反思也比较细致

A2便签:目标、关联、可控做的都很好,

小讨论:技巧如果详尽直白贴到墙上,孩子会看到,小心被敌方get到战术,记得稍作修饰呦~ 

还记得第一天的作业,虽然不和常规,但是灵气十足,给了很多惊喜呢。

送上五分!完美收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711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3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77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99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97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69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3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0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5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3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0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1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9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2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30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04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