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骨折手术住院,不由将现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问题、我们未来自己的养老问题,再一次提上了我们的茶余饭后。
早上稍稍开了会小差,刷到飞奔啊蜗牛关于《知否放大镜》的一小段视频,讲到盛长柏科举高中后,王若弗喜形于色语无伦次,“儿啊,你可为你母亲长脸了”,“你就是最好的”......
往往,孩子的每一点成绩,最欣慰最兴奋的,就是父母了。期望之深,和喜悦成正比,甚至几何级成倍增长。
蜗牛在这里放了清代蒋士铨的一首诗: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爱子心无尽”,无法说尽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付出。
婆婆住院,我这一周都没去父母那里,为他们解解闷做做饭。其实我知道,即使我什么都不做,只要杵在他们的视线里,他们便是满足的。我做了些什么,只是为幸福加分而已。
母亲每天都会发信息问我,你婆婆怎么样啊,你自己注意身体啊。
我在家里的摄像镜头里,看得见母亲躺在摇椅上,翻看着她的歌谱,哼唱着,开着空调的房间是密闭的,寂寞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父亲基本每天下午都会和老朋友们去打麻将,对此我喜闻乐见,证明他身体尚可。俩老的晚餐桌上很是潦草简单。随着年纪越往上,母亲越来越抗拒学习厨房电器、抗拒花心思对待两人的每一餐。他们只是很敷衍地生活着,等待着子女的关心。
周六晚上在医院陪夜,周日下午回到家,母亲就打来电话,照例问婆婆的恢复情况,我觉得她的重点是通话的最后,“你们自己注意身体啊,不要担心我们,我和你爸都挺好的,先顾着你们自己......”
我有些心酸。婆婆比我父亲足足大了十四岁,比母亲大了十八岁。因为这样的年龄差,也许我们会顾婆婆那头多一些,尽管私心里我总是会偏着自己的父母,可是陪伴的时间,无法很均匀地给予他们。这也是时间的残忍之处,总觉得时间太少太短。也许是自己的贪心,那头要顾,这头也要顾,还有自己要善待,孩子要关心......
婆婆到这个年纪,她除了接受子女的关心爱护,已经无法给与子女更多的东西了,这些东西里包括对子女的心疼怜惜体谅。也许,这个年纪里,如同很多经历过穷苦劳作、小时候没有能力去读书的农村老年人们,安然地享受子女无条件的反哺。所谓天伦之乐、颐养天年,大题如是。
婆婆很作。她最小的孩子,就是先生这对双胞胎兄弟,已经50出头了,老大今年七十有四。花白着头发的老人要照顾更花白头发的老人,很累人。婆婆从公公去世后,脾气越发大起来。万幸她有三个女儿,万幸除了先生之外的其他四个子女都生活在不超过500米范围内。但凡有一个子女二三天没去看她,她便会气鼓鼓地骂那一个没良心。
骨折的手术很成功,但是毕竟90+的高龄,心脏肺腑的问题时不时地报报警,所以医院日夜至少保证两个家人陪伴。上周某天我提着藕玉米炖肉饼踏进病房,就听见她闭着眼睛哼哼唧唧,“我生的那些个呢,都在哪?”言下之意,那么多的孩子,怎么都没在跟前呢?
在医院里,医生朋友和护士同学经常来看看,和我们聊聊天。他们见多了摔跤骨折后的老年人,子女都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就像当初我们犹豫要不要手术一样,姐姐们觉得年纪这么大了,怎么经得起手术、麻醉;先生和小叔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相信现在医学的先进。
还有不可忽视的——大额的医疗费用。做护士的同学说,现在还好了,以前还没有全民医保的时候,七八十岁的老人,农村的,子女们都很少会直接送医院就医,等到实在不行了再送医院,早已经褥疮、血栓、各种并发症了。她说,前段时间有一个老人,有三个儿子,是其中一个送来的,老人腰部褥疮都有蛆虫了,医生护士们都说怎么没有早点送医院,那个儿子不争辩不解释面无表情,也许觉得自己还是好的,另外两个儿子连影子都没看见。
这就是不争的现实。这家不知那家的情况,孝和不孝没有一成不变的定义,砸锅卖铁倾尽全力医治后,如果结果是能预见的,那子女们还要考虑自己的子女们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我们玩笑的时候,经常会说,我们的父母是幸福的最后的一代了,因为我们至少还有兄弟姐妹,我们至少传承了千百年来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和责任观念。可是,我们的下一代呢?
有一个很可怕的现实:以我们的朋友洪姐家为例,他们姐弟两个,她的女儿今年36岁、弟弟的儿子今年30刚过,两个年轻人完全没有结婚的打算,再过三四年,他们两个家庭就是6个老人(不算弟弟的岳父岳母),就两个年轻人还在上班。
赫然发现,我们姐妹,先生再过七八年退休后,也只有女儿夫妇两个在上班赚钱了。
除了规划好自己的养老资金,养好自己的身体,希望未来AI养老成熟普及,其他,还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