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的老板说越南河内姑娘李十八的事情。幼时父母离异,父亲回到云南,母亲再成立家庭。
寻父不得,李十八对她妈妈来说是个尴尬的存在,所以十八都十九岁了,半个月一次的通话中,十八通透地不提回家的事,她妈妈也顺势而为不言语。
十八经历多丰富呢?
黑户,没接受过教育。几岁离开越南,到云南做医馆学徒,再到成都读了几天书,接着被介绍给长沙一个青年做老婆,后无意中发现对方是有家室的人。
逃到青岛住青旅,裹得严严实实,清汤寡水的,哼唱着倒也相配的刘若英的歌做直播,多的时候一天赚几十,少了也有十几块呢。
有人跟她开玩笑,问她是不是被卖过来的越南媳妇,她回应:“是啊,两万块钱,而且还是不包逃跑的那种。”
看,别人都心疼地流泪,她自己没事人一样,还尽情调侃。我真羡慕她那种没有感情神经末梢的人,反射弧发射出来回不到大脑,刀枪不入,百毒不侵。
不止一次跟老公探讨过刀枪不入、百毒不侵的问题。
比如,射来一支箭,有人像十八那样坚硬,你伤不到我;有人像弹跳球,箭来了,能弹回去,来得箭多大力气,弹回去就多大力度;还有一种就是我这种的,玻璃心,箭来了,躲不开弹不回去,“哗”一声碎了一地。
我这种人,没有任何反抗能力,万事只能自伤。不管明枪暗箭,射过来就碎。
一直知道问题,却苦寻不到出口。
花了三天读《主宰演讲台》。本来计划一天读完,中间又临时更改计划,这么好的书,用的时间再多也不委屈。
书中提到演讲效果不佳的一个原因在于“在乎”:我表现怎么样?听众怎么评价我?演讲效果如何?一切是否完美?
因为这种自我中心的“在乎”,把所有问题和压力都集中到演讲者一个人身上。其实呢,越是这样,越是无法跟听众无障碍沟通,越是容易在说者和听者之间竖起一个屏障,让演讲效果更差,让听众吸收更少,甚至让听众从开始就失却兴趣。
“在乎”就像一层玻璃面罩扣在演讲者头上,所有他想传达的内容,因为玻璃面罩得一层之隔,少了很多力度。而且,更严重的是,传达的东西很多并没有突破玻璃罩传达给听众,而是被玻璃罩返送回演讲者了。但演讲者错以为这种反馈是听众给他的,其实这不是听众们的心声,所以,说者和听者的沟通是不顺畅的,演讲效率是低下的。
想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在乎。不在乎并不是不注重演讲效果,不考虑听众的反馈。这种不在乎是要把扣在自己头上的那个玻璃罩取下来,让说者的内容可以无障碍抵达听众,让说者可以感受到听者的反馈,而非以为是听众的反馈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成见。
对“玻璃罩”的体悟,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躲不过箭,我玻璃心,我做不到百毒不侵,就是因为在乎。
有人对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的反馈没有传达给对方,而是被头上那个“在乎”的玻璃罩给反射回自己,怕伤到别人,怕自己不品德高尚,怕别人对我失望……可从来没有直面对方,把我的反馈传达给他。
再深究如此的原因,是骨子里的卑微。总把别人当作评判者,而自己是俯首接受评判检阅的下人。哪怕自己心里再明白对方多么不堪,他的看法想法多么不值得考虑不值得放在心上,但还是会被对方的言行伤到。
也许有人见惯了我自然大方的平日表现,熟悉了我上台就能平稳发挥的风格,根本不相信我心脏上有千疮百孔,让我做什么都颤颤巍巍,患得患失。
自信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自信,一种是卑微到极致奋力装来的自信。我属于后者。我讨厌极了这样的现实,却无力挣脱,挣扎了多年都没有结果。
这两天,却因为一本书解开了心结。
终于,我可以做个真自信的人了,可以表现与灵魂匹配。反射弧发射出去回应了别人,不再返回来,就跟那位越南姑娘李十八一样。
虽然,直到现在脑海里浮现那个斜靠在门旁点烟的姑娘,我都不知道她是真不在乎,还是因为没有选择所以装作不在乎。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