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02 肖晓文
《绘本之力》是一本日本学者河合隼雄、儿童文学作家松居直、纪实文学作家柳田邦男合作的著作,一次绘本研讨会演讲、对话的材料汇编。觉得新鲜有趣,不时发现精辟独到的见解,许多地方直接颠覆了自己多年来对绘本阅读的错谬理解。
绘本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耳朵听
河合隼雄,临床心理学家,同时关注日本的文化宗教。他演讲的题目是《绘本里的声音和歌声》。
依据常识,绘本就是有文字说明的图画书,是用眼睛看的。河合隼雄却告诉我们,绘本里有声音,有歌声,有音乐,需要用耳朵听。
“乘着干燥的风,从什么地方传来了鼓声。”
“把树掏空,做成鼓身,在上面蒙上一头山羊的皮。死去的山羊留下的皮,变成了声音,还在活着。”
“干燥的风,载来大鼓的话语,大鼓的话语摇动着绿叶,传到遥远、遥远的地方。”
——《非洲的声音》
这是显性的声音。看着画面,读着文字,你就能听到那“咚咚咚”的声音,震撼人心。
那是生命的声音。山羊的生命,绿叶的生命,生活在这片干燥的土地上的人类的生命,都从画面中滚滚袭来,令你震颤、振奋,呼吸急迫,血脉贲张。
“我们,我们,都是树芽。春天来啦,发芽、开花。”
——《冬芽合唱团》
这是隐性的声音。漫长的冬天即将过去,一个个树芽渐渐鼓胀,像一群胖乎乎的娃娃,耐不住寂寞,你呼我唤,嬉笑着,欢叫着,呼啦啦涌到春天里来,发出啪啪啪的生长的声音。
“啦啦啦,闻到了春风的气息,我要耕种,在小小的园地。”
“蹭蹭蹭,不停地伸展的绿色。这美丽的庭园,是我的创造。”
——《蹭蹭蹭》
也是隐性的声音。不仅有不断伸展着的满园绿色,还有满地欢快地生长着的孩子。
夜晚的幼儿园,万籁俱寂。但喧闹来了——
“静悄悄探出头来,静悄悄转动大眼睛四下看。”
——《夜晚的幼儿园》
一个想象中的人物猛然出现,打破了静寂。接着呼啦啦跑出一大群:唰——,嗖——,不动弹,不知道,慢吞吞,慌张张,好有趣的人物名字。静寂的幼儿园一下闹翻了天。
读绘本是需要讲述的,一边看,一边讲,你就是画面中的人物,你在跟画面中的人物说话。
我儿子小时候就是这样读的,一个人抱着书边看边说,乌哩哇啦,兴高采烈,一个上午都不带疲倦的。
他一定是听到了里面的声音吧。
听显性的声音,听隐性的声音,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出声音!这样才能让想象敏感起来,鲜活起来,丰满起来。
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不是写给孩子自己看的
松居直,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家,福音馆书店编辑。他从自己幼儿时期绘本阅读的体验讲起,介绍了自己绘本阅读与创作的体会。
幼儿时代,松居直的母亲常常为了哄他睡觉,给他读《儿童之国》图画杂志,读里面的童谣。他想听什么母亲就读什么,同一个地方反反复复地读,读四遍读五遍,直到他睡着为止。
就是这段经历,让他体验到用耳朵听绘本的重要性:
“与阅读相比,耳朵的倾听更能迫近语言的本质,而我在幼儿期,通过耳朵真正获得了快乐的语言体验。”
由此得出结论:“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阅读的书。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哪怕他是小学生、中学生。”“即使是大学生,自己读绘本和别人给他读,会得到非常不同的印象。”
这观点的确令我惊讶。
假如再回到课堂,我要多带着孩子读绘本,让他们翻着画面看,我读给他们听。也让他们自由地读,读给同伴听,一起欣赏研究画面细节,一起倾听画面里的声音,一起扮演画面里的人物说话,一起经历画面里的情节和喜怒哀乐。不为识字,就为了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享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愉悦感觉。
越是大人,越应该读绘本
柳田邦男,一位纪实文学作家。中年丧子的痛彻经历,使他对绘本阅读有着独特而深切的感受。对亡子的怀念,使他神差鬼使地回归了绘本,开始了对绘本阅读价值的“重新发现”。他一再强调:“绘本是大人为自己阅读的作品”,“正是大人才应该读绘本”。他认为,人“一生要读三次”绘本:
第一次,自己是孩子的时候;
第二次,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
第三次,自己进入人生后半期的时候。
“特别是在人生的后半期,意识到了衰老,身患了疾病,或者回顾人生的波折,这时候,会出乎意料地从绘本中读到不少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味。要生存下去的话,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已经写在绘本中了。”
想想也对,这是从成人自己如何生活的角度讲的。从儿童教育的角度看,柳田邦男提出的问题更发人深省:“在读给孩子听之前,大人自身能以怎样的深度进入绘本之中?对绘本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自己是不是真的对绘本感兴趣,从中获得感动,对其中的各种问题感同身受?我觉得,这些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再怎么对孩子讲,也不能进行真正的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