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高三
有些无聊,无足轻重的物理课。
思绪不由自主第从讲台飘至窗外。窗外,楼上长廊有几位师兄走过,他们无声地笑得灿烂,将阳光反射至我的瞳孔。我是不喜欢过于耀眼的阳光的,但那由笑容反射而来的阳光,我由衷地接受。原本以为高三是没有笑容的,只有不曾停止的笔触与空洞的眼神。我以为,压抑是高三学子的代名词。但,只是“以为”罢了。有一句话: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只有真正的哈姆雷特才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其他的人,不过是臆测罢了。对于他们的生活,我们也常有一种“自以为”的感觉(所感、所觉)。他在笑,我们以为他很开心,殊不知子奶悲极而笑;他在哭,我们有怎知他不是喜极而泣。只有哈姆雷特才知道哈姆雷特在想什么。旁的人,不过是“以为”。
二、关于《窃听风云》
晚上点了《窃听风云》来看,看了一半便放弃了,因为我不懂。我不懂事在窃听一场商业阴谋,还是在窃听三个男子难以向外人言喻的苦闷。他们的苦处隐晦而曲折,无法向朋友道明,无法向爱人道明。只有三个人一起窝在天台,无助地抽烟。
我想象,刘青云最终向朋友坦白了,古天乐最终有钱救儿子和自己,吴彦祖最终拒绝了财大气粗的岳父。看看:想象中,一切都可以这么美好。
也许想象,是作为看客的一大好处。
三、关于超然
有这么一种人,这世上的事,他们都看得很清楚,却从不道破。别人的生活于他们,如戏,一幕落了一幕又起。但他们从不入戏,坐在台下看台上的人,喜,怒,哀,乐。他们也会随着台上的人,喜,怒,哀,乐。只是,笑意不曾抵达眼眸深处,伤痛不曾侵蚀骨髓。你以为他在戏中,其实他远在尘世之外。
他们,是纯粹的看客。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四、关于看热闹
中国人,很喜欢看热闹,自然也不也是所有人都喜欢。我总是目不斜视地滑过路上争得面红耳赤的车主旁边围了一群带着满脸的无耻的幸灾乐祸的笑容的人的七嘴八舌。这些人,称他们为看客似乎过于文雅,应该给他们一个通俗易懂的外号——看热闹的。
突然想起一篇文章,外国人写的。他说和朋友外出吃饭时,看到一堆青年恋人在吵架。旁边的食客都只是坐在原位上看着。老外看不过去了,跑去劝架,结果到真促成恋人的和好——老外被同仇敌忾的恋人骂了一顿。后来朋友对他说,下次看就行了,别多管闲事。老外不明白,中国这是怎么了?
我也不明白,我们这是怎么了?俊伟说他不喜欢有些人成天嚷嚷这个国家怎么了,我也不喜欢。但是,若是没有对这个国家的一片赤诚,我又何须思索,如果这样,我便也成一看热闹的了。
五、关于我们
生活中,年轻的我们无法【超然】地成为一名纯粹的看客,又良心未泯地不肯成为一看热闹的,所以我们游离在屏风内外。在戏外,看着他人笑意盎然,也会忍不住入戏与他们一起飞扬。在系内,蜷在角落偷偷哭泣会有人跑来拥住我们的肩膀。所以有时候,我们找不到自己的舞台,我们迷失了自己,以为存在的意义是在他人的舞台上挥洒,等到他人谢幕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舞台前的观众席,空无一人。
所以请记住,在自己的舞台上,当别人的看客。
六、再续《窃听风云》
好吧,我承认好奇心可以杀死猫,我最终还是去看了《窃听风云》的结局。结果我只看到,一眼被绷带绑住的古天乐,载着大BOSS冲进海中央。他脸上诡异的笑容和大BOSS惊恐的尖叫形成了惊悚的视觉听觉刺激。接着,,镜头一转,坐在车上的刘青云,回想过去,湿了眼眶。
——“哎,失去了一只手,一只脚,一只眼。”
我弟说道。
——“发生什么事了?”
——“他被追杀,老婆、孩子都死完了。”
我想到了当古天乐的老婆问了20多万的去向而负气出走时,他倚在门上说,我住院了怎么办,我住院了怎么办......
心是痛的,犹如许多蚂蚁在啃噬我的心脏。
——“吴彦祖呢?”
良久,我追问。
——“早就被解决了。”
我心一沉,那个温润、冷静的身影一闪而过。如果说古天乐是在苦苦挣扎,他也一样,他也同样需要Ian,来理直气壮第拒绝岳父的诸多要求。但是,他也什么都没做就小时了。
心痛,是作为看客不可变的心情。
后记
早知道自己一定会脱轨,所以索性任思维信马由缰,洋洋洒洒写个够。好在,这只是随笔。好在,这是随笔。
隔了一天把自己的随笔看了一遍,出现了好几个“我不喜欢......”,看来我是个喜欢标榜自己的喜爱恶憎的人呢。其实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泯灭自己的喜好,一切朝着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走,那我的人际关系会不会蹭蹭蹭往上升。只是这种想法一浮现,我便觉得肮脏。怕血的人怎么会去做医生呢?
还有,对《窃听风云》的描述我也总是含含糊糊,一带而过。怕的是自己那罗里吧嗦的功夫又使出来,又说到十万八千里外;另一方面,我也是想让大家去看一下这部电影,现在实力派电影太少了。
总而言之,这篇随笔是自己比较满意的,写的过程很舒服。我也不用总担心前后照应,跑题与否这些挑战我薄弱逻辑的东西。这样真好。
菊姐点评:我也喜欢这样的形式,无拘无束,不讲章法,不讲节奏,只求心有所悟。写多了,章法自然就出来了,规则是自我养成,并不是外在强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