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332条辨:“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这个条文,看起来很复杂。病人在最后一刻有一个症状叫回光反照,这个回光反照可以维持三天的时间,本来病人的病很严重,不管是肺癌,肝癌,快结束了,突然肚子饿了,开始吃东西,这个症状保持三天,如果是除中,就是回光反照。但是,也可能是正常回来了,因为治疗得当,身体开始恢复,也会感觉肚子饿,想吃东西。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病人是正常恢复还是回光反照呢?如果寒热阴阳的区分,正常阴等于阳,两个是相等的,如果阴很盛的时候,阴就是大于阳的状态,这个时候就要问他之前冷热感觉怎么样?病人会告诉你,先热六天,冷九天,这就是寒多热少,寒热差了三天,阴比较盛,这就很糟糕的,大小便会失禁,阴会越来越盛,阳会脱掉,不能吃饭,结果反而能吃东西了,这就是除中,也就是回光反照。
那如果是想吃东西,有一点点发热,我们最希望的就是有一点发热,慢慢的回来,这是最好,人体都是渐进的,大家对太极图都是很熟悉的,当阴转到阳或者是阳转到阴都渐进的,不是一下子就跳转到阴或者是阳,就好象白天和晚上,都是慢慢的变黑,天亮时也是慢慢的变亮,不会是瞬间就从夜晚跳转到白天,所以,都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人体也是一样。这个病人想吃东西,有一点点发热,这就是胃气还在。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我们最怕的就是突然暴热,就是突然高烧,这就很危险了。
如果是后三日热还在,半夜会好,前面不是热六天,冷九天,现在后三日有热,加起来就是热九天,冷九天,这样就是阴阳平衡了,所以,说“期之旦日夜半愈”。
看到厥阴证的时候,如果昏迷、精神不好、手脚冰冷的时间,和发热的时间差不多。譬如厥五天热五天,或者是热比较多冷比较少,代表免疫能力还很强,自己慢慢会好。
如果昏厥或逆冷的现象比较多,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就是病很深了,抵抗力不够了。如果手脚冰冷是四逆,如果冰冷到手肘就是厥了,阴寒到极限了,蹶就是阴之尽,就很危险了。这种症状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除中讲的就是回光返照,当胃气完全停顿的时候,冲阳脉都没有了,摸他手脚冰冷的,病人开始吃点东西,就是老天爷不希望病人作饿死鬼。
食以素饼,微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吃了东西以后,开始微发热,热慢慢起来的,知道胃气尚在,还有机会好。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这热就是食物所产生的热能,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
过三天再摸脉,如果热还在,就会晚上的时候恢复回来。胃气会正常,这就可以救,为什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为厥相应,厥相应就是热和冷厥的时间相同的,这病人不会死,故期至旦日夜半愈。又三日脉之,而脉敷,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为什么会痈脓?热就是免疫系统赢了,因为病在厥阴,热气发出来的时候,会把病毒赶出去以后,病毒不会马上离开身体,病毒进入某处,譬如进入肠子里面就会化脓的现象,就是邪热太过了。
一个病人前面六天是热的,后面九天是冷的,然后,胃气开始回复,三天以后,热,脉都没有了,这就是除中;如果脉还有,热还继续在,病人就不会除中。这个条辨就是帮助我们判断。热多一点比较好,所以,我们会用热药来帮病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