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之 哭 之 演 八 大 ~~朱耷
佛教是一个藏龙卧虎的世界,它孕育了无数智者、仁者、圣者,更哺育了无数文学家、艺术家、诗人等。无论从事哪一方面,都是佛教中的耆宿、大德、高僧。佛教到了明末,又是一个兵荒马乱,战争迭起的时代。不知又有多少王侯将相在此次动乱中,为了避世到佛教里剃发为僧。如明末皇室子孙的朱耷、朱若极等。
说到八大山人,他更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的书法、绘画堪称一绝,为后世留下了多件稀世珍宝。他的艺术创作,以及他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工作者,直至现在,他的那简洁、流畅、大气、明快的艺术风格,最是让后人敬仰,尤其是留白,让人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由于明末的动乱,年轻的他遭此变故,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埋下引线。
八大山人(约1626——约1705),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明朝宗室。原名朱耷,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人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楮者,汉族,南昌人。明朝灭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为道士,住南昌青云谱道院。他是明末清初朱氏家族的骄傲人物。
朱耷是明朝宁藩王的宗室,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后裔,宁藩朱权孙弋阳王奠土监的七世孙。他生性孤傲,很是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他的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听闻的人为之倾倒。因他有一号“人屋”,谓之“广厦万间”的意思。
朱耷的父亲也是擅长书画,当时在长江下游西部地区书画方面名声很是响亮,然而就是喑哑不能说话。甲申年明朝灭亡,他的父亲也随着去世了。朱耷继承父亲遗志,亦学着喑哑不能说话,跟随他身边奉命办事的人,凡有事情都用眼睛示意他。如果合他心意,朱耷就点点头;如果不合他心意,朱耷就摇摇头。要是宾客到访,他用手表示寒暄之后,只听宾客讲古今之事,听到会心之处,他则不出声地发笑。就这样,他生活了十多年,遂后便抛离家庭去出家做了和尚,自己取了个法号“雪个”。
朱耷出家后没多久,就生了个癫狂的病,开始的时候,只是趴在地上低声哭泣,过了一会儿,就却仰天大笑,笑过之后,忽然有不断地跳跃奔跑,接着大声嚎叫痛哭。他有的时候会敲着肚皮高声歌唱,有的时候会在大街上胡乱舞动。一天之中,他的癫狂病状态会表现得各种各样。街市上的人们很讨厌他这种癫狂嚎叫,扰乱了人们的生活,于是就用酒将他灌醉,他的癫狂才会停止。过了一年多以后,他的癫狂病有所好转,他就给自己更改了个号“个山”。过了没多久,他自己摸着自己的头说:“我已经出家做和尚,为什么不用驴给自己命名呢?”遂即为自己改号为“个山驴”。又过了纪念,他的妻子儿女都死了。有人对他说:“断绝对祖先的祭祀,这可不是用来做先祖后代的办法,你难道不有所害怕吗?”朱耷却感慨地蓄发娶妻生育后代,并取号为“八大山人”。他自己说:“所谓八大,就是四方四角,都是我为大,而没有比我更大的了”。
外史氏曰:“山人果真癫狂吗?为什么他的笔墨那样雄豪呢?我曾经阅看山人诗画,觉得大有唐宋人的气魄。至于书法,则是从魏晋脱胎而来的。问他的同乡人,都说那些书画都是从他醉后得来的。唉!他的醉可以比得上,他的癫狂却是无法比得上的!”
八大山人既然已经爱上了喝酒了,他也就没有其他的爱好了。当时人们都喜欢他的书画,很多人都置办好酒让他来作画,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桌案上。八大山人酒喝醉以后,见到笔墨纸张,便高兴地在宽大的纸上泼墨作画。有时候还会用破笤帚泼洒,用坏帽子涂抹,弄得满地肮脏不堪,让人难以入目。再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有的成虫鱼,有的成竹石等,无不入妙。如果碰到他喜欢作画的时候,他便捋起袖子,神出胳膊,提起笔来,狂吼大叫着,数十幅画作片刻就化成了。等他酒醒来后,要想求他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将百镒黄金摆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的癫狂就到了这种样子。
八大山人由于他的特殊身世,以及所处的历史时代与背景,致使在他怪异晦涩的生活中隐含着人生的痛苦。为此,使得他在作画时,不能像其他画家一样直抒胸臆,只能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作来表现。更加说明了他的癫狂是在那种生活里,演绎着他怪异的晦涩与人生隐含着的痛苦。
他的画作中的风景、山石、光秃秃的树木,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会有这么一个地方,想来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通过画作可以看到八大山人的内心境界,以及他的凄凉思想。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只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有时是个椭圆形的,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是不会转动的。而八大山人所画的鱼、鸟的眼珠子是都能转动的,有时候还会翻白眼瞪人。其实,这是八大山人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抒发自己的内心意想,利用癫狂发泄情感的抑郁。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的那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放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他画的树木,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来。
八大山人怪异的性格行为,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行楷学习王献之、颜真卿等,写的狂草怪异非常而有气势。他喜欢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订凫等,自由自在而不受画作规矩的约束。更像他癫狂发作,时笑时哭一样,不受束缚。他如因的意性,深的人们的喜爱,每次到城外寺院去,小和尚们都会争相纠缠他索要书画,甚至拉扯住他衣袖衣襟,八大山人并不拒绝,索要必给。有人曾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那些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书画,然而却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就径直接受,并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如果,达官贵人想求得他的画作,却要从贫困的读书人或和尚僧众、宰杀牲畜、卖酒郎儿那里买到。
八大山人的怪异还表现在他的题诗、落款和印章上。例如他的号“八大山人”四字,有很多人解释为“笑之哭之”,符合他那癫狂的行为。他有一方常用“屐形印”印章,就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他的画作题诗,有些句子更让人难解。然而,八大山人却又明确地告诉人们:“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西揣摩”。接着又说:“想见时人解图画”。这些都是他希望能够有人理解他的苦涩人生和无奈生活。
他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又有着皇室的身世背景,不能不使他有如此地自我生活行为。从他的画意来解读他阿胸意,却是一条清晰地脉络,加上他的题诗、落款,印章内容和形状,所有寓意,都告诉我们,他对明朝灭亡的记忆。如他的一方龟形印,就是“三月十九日”几个变形字组成,这个日子恰好是明朝末代崇祯皇帝自杀的日子,标志着他对明朝亡国的纪念和怀着反清复明的意愿。
八大山人擅长于水墨写意,开创了自成一派的大写意,也是宋元以来兴起的一种画风。到了明清时代,这种画风占据了社会,造就了很多文人水墨写意大师,八大山人就是其中划时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个性使然,借古人之意,随手拈来为自己所用。那些山石、树木、花草、虫鱼,以及茅亭、房舍、楼榭等,逸笔草草,闲适淡淡,随手而作,看似漫不经心,实而境界超然;干湿浓淡、虚实疏密、远高近低,笔笔不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规矩之中。他的这种看似无法而法的意境,实是情感与技巧的缜密结合,却符合着他对佛法的领悟,证明了他在佛法上得到地智慧流露。
八大山人的艺术特征,大多表现在“少”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廉”。他描绘的对象少,塑造对象用笔少。但是他的画作,少而不单薄,少儿不贫乏,少而不单调,少而有意趣,少而有味道。透过少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对他思想的展开无穷解读,更好地认识他用笔墨的功夫。他的笔墨耕耘,以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自如相结合之法,下笔浑厚丰富的优点,阐明他的水墨写作新观念和不朽的功力。
八大山人所塑造的画作形象,不是简单地变形,而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他在布局上,讲究留白的遐想和二维空间的平衡。同时,充分调动题跋、落款、印章在画作中所起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作用。让读者看到了他的胸意之简中释繁,也使画作在留白地空间里活跃了,在视觉上起到了丰富和平衡作品的本意。但他的留白并不是少的目的,而是一个空间思想的展示。当然,从某种方面却是表达了八大山人的内心孤独和寂寞,时刻对这个世界的警惕和惊恐。
八大山人在康熙二十年曾画过一幅《古梅图》,树干心已空,虬根露出,几枝光秃杈椰,点缀聊聊几个花朵,极为饱经风霜劫后余生之情。更像八大山人自己人生的写照。画上题诗,第一首:“分付梅花吴道人,幽幽翟翟莫相亲。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鱼扫虏尘。”借用元代专擅画梅花的画家吴镇,来表达八大山人反清复明的思想。第二首:“得本还时末也非,曾无地瘦与天肥。梅花画里思思有,和尚如何如采薇。”又是借用殷代遗民伯夷、叔齐和元初遗民画家郑思肖两个典故,暗喻明朝国土被清人所夺,他这个明室子孙也被害得当了和尚,眼看国破家亡,复国无望,而他只能“苦泪交千点”了。康熙二十三年他作的《甲子花鸟册》第七页画作,一只八哥站在枯枝上,题诗曰:“衿翠鸟唤哥,吭圆哥换了。八哥语三虢,南飞鹧鸪少。”更是表明了他的心迹,复国遥无定期,只是徒有亡国之痛了。
八大山人前承古人,后启来着,现代画家齐白石老人曾作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否老当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就是对八大山人的极高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