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找”,各种找:找学校,找工作,找爱人,找房子,找车子,找客户。。。
我们被漫天的信息覆盖,找变成的非常有难度。有时候我们被别人找,有时候我们主动找别人。有种比较烦人的骚扰,已经明确告知其我目前不需要,我们目前没有合作的任何可能,还要给你发信息,发广告,甚至发骚扰—所以是你将自己送入各种标签或者“不看他的朋友圈”。
朋友圈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加了好友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去朋友圈看看这家伙每天在忙什么。于我,朋友圈基本充当“大众点评”,有人晒饭店,我就去看他吃的好不好;有的人晒娃,我狂喜,可以去这里亲子游;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节假日的时候看看哪里最堵,哪里人多,然后嘿嘿。。。
只是还有一种人,开始建立联系的时候就不让对方看自己的朋友圈。
其实朋友圈的原名叫“moments”,就是分享你此时的状态。自从朋友圈江湖传闻,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人都不大发朋友圈,发朋友圈就是炫耀,发什么就是缺什么的说法甚嚣尘上,从此,朋友圈一片沉寂的人才是神秘人,才是真正啥都有啥啥不缺的人。。。
是吗?
不是的。
马克思说:人是最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最新研究表明,智人大脑的认知能力决定一个人只能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与哪150个人相交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呢?在现代社会,方法之一,看他的朋友圈,打开你的朋友圈。(不用嗤之以鼻,个别有对象的在朋友圈晒孤独,能晒出来的孤独都不是孤独,而是聊骚。对不起,写偏了。意思是,对相同的信息,认知能力决定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决定。看下图。) 大厨眼里的牛
你眼里的牛
朋友圈里有的是牛人,请打开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