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到比较,爸爸妈妈们应该都不陌生,“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传唱度最广的一句了。
经典句式莫过如:你还不……,你看那谁谁谁己经……
我们家是很注意这个问题了,但依然不免在和UU聊天过程中会有类似“UU,你……,过……时间,就比爸爸(妈妈)厉害了”的句式。
从人类的进化角度来说,目前的人类也是亿万年来的生存竞争胜利者。所以,竞争不可避免,事实上,孩子也有竞争心。
前些天,晗晗小朋友说到自己周末要开始学拉丁舞,就引发了小朋友们课外培训班的竞争心。UU说,我在学音乐,我还要去学空手道;一蓝就说,我在学音乐,你看我会弹琴,然后伸出十个手指在空气中演示弹琴。
一蓝率先掌握打羽毛球后,会对UU反复说:“你都不会打。”UU经过练习能接到球后,对着园里没打过羽毛球的小朋友指指点点。
有个家长非常坦白的和我讲:“一个人带着孩子时,其实挺平和的,觉得孩子挺好;但只要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表现出各种不如他人的行为,我就开始焦虑了。”
当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时,就已经让他卷入了各种竞争。无视竞争并不能避免竞争,就像无视死亡并不能避免死亡。所以,我们要直面竞争,善用竞争带来的情绪,让它们为自己的理性服务,避免被它们所操控。
2
家长、老师一直在有意或无意的通过竞争,来让孩子产生驱动力。
比如:“你是最聪明的、你是最棒的、你是个天才!” “今天表现不错,给一朵小红花。”
然后小朋友就会去努力获取、保护、夺回属于他的这个荣誉。努力后仍旧得不到,就会羡慕嫉妒恨。
对于获得荣誉者,他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持续的时间很短,在更长的时间里,他是紧张、焦虑——想想在整个人生中,都要像绷紧的弓弦,面对滚滚人潮带来的竞争,去捍卫和夺取自己的荣誉,这是件么多让人压力山大的事儿——整个人生都不快活了。更可怕的是,万一哪天弓弦崩断了,开始自暴自弃,那可是黑暗的无底深渊。
这就如同,当我们贫穷时,总是梦想抢走富人的财富,当我们抢来财富时,却时刻生活在被穷人抢走财富的恐惧里。
这是鼓励自私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关注点都是与他人为敌,我要比他人强,我要战胜他人。这种竞争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源泉。在竞争中失利的人,为了摆脱和补偿失利导致失落情绪,可能会去嘲笑、讽刺、挖苦、甚至采用暴力报复手段对待他人——这就是校园霸凌啊。
而另一些人为了弥补竞争失利后的自卑和失落,会去寻找一些其他领域的成就来替代荣誉。比如:炫富、炫生冷知识、炫多才博学……
竞争失利者的内心极度空虚,需要别人的认可来填补内心的黑洞。竞争所带来的痛苦远大于它所带来的快乐。很多扭曲的审美观、消费观、荣辱观、人生观,其实都是为了摆脱竞争所造成的痛苦,很多人的一生都在挣扎和互相伤害中度过。
内心里并不希望别人好,看不到别人的好。
他考试成绩好,一天到晚只晓得学习,死读书,都读成个书呆子了。
久别经年后同学见面,“他赚了那么多钱,不过是他有个好爹,他运气好罢了。”
这个女人啥能力没有,居然做到公司高位,肯定是靠出卖自己上位。
如此种种,别人做的好,我不以为然甚至诋毁;别人强大,我就会烦恼;别人有而我没有,我就嫉妒。
这种心理状态,我也一直有。我知道这不好,但一直没有找到解决之道——面对优秀的人,比我过的好的人,这种弱于别人的烦恼、嫉妒和焦虑,总是不期然的在心底升腾。
李笑来在他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我们重新认识了“别人的好”】一文,让我惊觉,原来,看不到别人的好,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再想想,确实如此呢,当我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时,没有以前那么愤世嫉俗了。了解到这一点后,我非常开心,往后只要将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就能心态平和,因为心态足够好,就可以从周围所有人的身上都学到东西,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好,过得更好!
3
竞争塑造了我们的思维习惯,这一辈子,我们为挣脱这种思维习惯付出极高的代价。
我们要不要让孩子们再次走我们走过的这条长路?
我的答案当然是“不要!”
让孩子探索,经历各种失败,这是孩子成长所必须走的弯路,我们得让他走,不能代走。
但这条挣脱竞争塑造的思维习惯之路,不能让孩子走。这是个决定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决定着孩子一生幸福与成就的问题。
所以,我们和UU的对话中,如果要表扬的话,都是诸如:“你很努力的重复练习;你很认真的听讲;你相比昨天又有了进步……”这类的话。
我们还反省了类似“你再多多练习,就超过了妈妈(爸爸)了”这样说法的错误。
我希望他,不要和任何人比,只要和自己比——今天的我比昨天又进步了一点点。
当YL反复对他说:“你又不会(打羽毛球)”时,UU不高兴的回答:“总是讲,总是讲,我练习过后就会了嘛。”然后,回家后拉着我们陪练,没有焦虑、相信自己通过练习可以做到的UU,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