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感
——理想主义
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这是个两难话题。任何精神层面的东西,只要需要物质的支持来完成其创作,就难免向世俗妥协,接受来自世俗的供养。而大众一贯的购物方式,又有毁了它的倾向。比如那种想要既好又便宜的心态;那种想要在众多的购买者中得到更多优惠的心态;那种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心态;那种无所谓盗版的心态;以及种种的盲从心理,片面相信夸大宣传的心理……
然而就理想主义的存在价值而言,这世界上至少有三样东西不可商品化和产业化:一教育,二医疗,三宗教。
——小众文化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最好的东西都是毁誉参半。因为远远高于同时代人的眼光,所以必遭人误解,乃至轻视、排挤。所以它只能在少数可以理解的人们中间流传。于是有了把小众文化包装成大众快餐的思维方式。其可行与否尚在试验阶段。
——儒家思想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种文化中的传承中特别明显。比如一个人射箭,开始只是有些小小的偏差,在不远的距离,尚可以命中靶心。随着距离的拉大,则越来越射不准,以至于后来完全跑出了靶子。或许儒家思想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平等观念,离开了“众生平等”,那些“老吾老,幼吾幼”,那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些“恻隐之心”,统统落不到实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创始人所有的话都过时,比如“知耻近乎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争议与共鸣
记得一位记者说过一句话:“如果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毫无意义。”然而遗憾的是,说出这句真理的人却被迫离开了记者队伍。
——大师与个人崇拜
没有大师的大学是可悲的,没有大师的文化是瘸腿的。但是大师崇拜,却往往带来某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对伟人和大师的盲从,经常禁绝了言路,让众多粉丝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那些想要借助外力来帮助修行的人们需要注意了,如果你对谁都烧香磕头,到头来会失去臣服于真正的智慧的能力。这句也算是自警吧!
——关于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背后的意思常常是那些经常要赔钱去做,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比如治理污染、净化空气、回收地沟油等等。让大家考虑社会效益,光号召是不够的,关键是谁来买单。
——王阳明心学
高深无比,但与屁民无关。
王阳明老前辈是一位让所有想要掌握驭心法门的后人感到汗颜的人,不光为自己,也为他本人,至于为什么,各自去悟吧!
——法兰西雅盗
据说在法国,有一种优雅的小偷,他们衣着光鲜,谈吐高雅,混迹于车站、港口、旅游胜地等人群聚集点,以高超的手法,取走旅客或游客的钱包,拿走少量的现金,再把装有身份证、信用卡和护照、车钥匙等重要物品的钱包神不知鬼不觉地还回去。其体贴、关爱的态度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