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文章《刻意练习,练的就是“找感觉”》,我只是提到了这个想法。而这个想法不是我提出来的,我只是联系实际做了一些解释。
这篇文章,我想说一下我的思考。
刻意练习,就一定能找到“感觉”吗?其实也未必。我有不少练车的同学,已经练了半年了,还停留在练习“倒车入库”的阶段。因为他们一直无法找到那种“感觉”。
俗话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练习,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就像一个说了20几年普通话的人,他的普通话水平未必就越来越高。
我们做的练习,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意识和无意识。
后者是盲目的练习,前者则是“刻意练习”。
打个比方:你回家的时候,听着音乐、或者玩着手机、刷着朋友圈,不知不觉就到家了。你有刻意去认路吗?
肯定没有。因为你的心思在其他地方,是潜意识来帮你认路的。
正因为这条路你已经走过很多遍,所以才会那么熟悉。但要你把回家的路告诉别人,你肯定会觉得“太困难了”,还不如自己去走一遍。
因为,回家的时候,你靠的就是一种“感觉”。
刻意练习,练的就是“感觉”,一次次去寻找、感受,最后抓住这种缥缈的、不可言传的“感觉”。
同样的,如果你觉得回家的路太远,想找一条近路,那么首先你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认路”上,并且刻意去计算走路的时间。通过几条路线的对比,你终于找到一条近路,然后慢慢地熟悉起来。
这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
虽然“感觉”听上去有点难以把握,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
首先肯定是要有一些时间基数,先练习一段时间。一开始上手,谁都会很生疏,但如果就此判断自己“没有天赋”还言之过早;
其次是模仿高手,试着去领悟和揣摩。学习的策略“人事网书”,效率最高的是“跟人学”;
然后是补全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交流的方式,补充一些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
最后是实践之后的复盘、总结。我前段时间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阅读之后要做总结、要反思改进、要复盘、还要实践,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当然,如果能找到教练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