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星
多年前曾到江南一游。
之后,很多次生出动笔写一篇关于它的文章的念头。但,一想到“江南”两字,却又惶惶,却又恐恐。因为,“江南”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实在太美好了,美好得近乎神圣,我怕写不好,而亵渎了它。况且,写它的文人和非文人,实在太多太多,写它的名篇亦不在少数。我就别作滥竽,硬充数了吧。
今年元旦期间,年迈的父亲和母亲受远嫁杭州的堂妹之邀,不顾严寒和远途劳顿去参加她的新居落成庆典,顺便游了一趟江南,回来后兴致勃勃,逢人便说。这是两位老人第一次远游,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坐动车。看着两老开心的样子,我在替他们高兴的同时,不禁又翻开记忆的扉页,寻觅那温柔的字眼,回顾那远去的梦境,重温那浪漫的情怀。
记得那次也是严冬。因为是第一次踏上无数次魂牵梦绕的江南,因此,尽管身上感觉很冷,内心却是一片火热,一片期待。相信同行的十几位同事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吧。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在唐诗人白居易笔下,杭州是江南最值得回忆的地方。
我们一行游的第一站就是杭州。因为时值冬季,我们既没能到灵隐寺中作月下寻桂子的浪漫之举,也没能登上郡亭观赏那“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的钱塘江大潮。
但大家最想游的其实还是西湖。第一次到杭州来的人,谁不想一赏西湖美景呢?
中午,我们来到西湖边,尽管天气寒冷,但此时已是游人如织。我们在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苏堤”标志牌旁拍了几张照,然后漫步在苏堤上。
这条长堤据说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修筑的,杭州人民为纪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绩,遂把它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湖上,贯穿南北,堤面宽阔,可以十来人并肩行走,堤长两个多公里,还有映波、锁澜、望山等六座石孔桥。堤岸树木葱茏,湖波如镜,桥影照水,景致十分迷人。只是尚未到春天,未能一睹“苏堤春晓”的盛景,实为憾事。
我们在一处码头边一起拍了张集体照,然后就上了船,朝湖心驶去。
大家挤在船头,有的极目远眺,有的指指点点,有的忙着拍照。虽是寒风扑面,但兴致不减。
只见这湖面十分宽广,湖水十分清澈,湖岸一边是青山环绕,一边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我们刚走过的苏堤和远处的白堤,犹如两条绿色长龙,横卧波上。湖上还有几个小岛,也是草木葱茏,屋舍掩映,景致深幽。荡舟湖上,当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在湖上转了一圈,又回到刚才上船的地方,下了船,上了岸。
回望湖水清澈碧蓝,柳条倒影水中,远处高塔耸立,青山隐隐,烟岚迷蒙,确是风景如画,赏心悦目。我之前曾游过颐和园的昆明湖。如果说,昆明湖是一位久居皇城里的贵妃,高贵又典雅,那么西湖就是生于民间的大家闺秀,端庄而不失秀丽。
难怪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杭州的天堂无疑就在西湖。
苏杭是一对姐妹花,但却不是双胞胎姐妹花。因此,看过了杭州,不能不看苏州。苏州有两处非看不可,那就是苏州园林和寒山寺,因为太有名。
早就从书籍上得知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素有"园林之城"之称,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但亲身入园观赏,我还是深深被震撼了。
我们于次日下午,先后游览了拙政园、狮子林两个名园,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园林艺术的宝库。两处园中,一步一景,各不相同,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没有导游带路,估计大半天都找不着出口。
拙政园以水景取胜,园中水或聚而成湖,或流于石上,或迂回,或曲折,或淙淙,或潺潺。而亭台楼阁,大都临水而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无一雷同。据称,此园是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此园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与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如今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狮子林则多假山,奇峰突兀,怪石林立,状如狮子,故名狮子林。园内既有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等人文景观,又有宋四大家苏、黄、米、蔡的书法碑。置身于园中,或绕廊观景,或坐石观天,或以指临书,或拍照留念,均别具风味,让人流连忘返。
而这一山一石,一亭一台,一草一木,一水一榭,无不别有风韵,独具匠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不禁想,杭州有美丽的西湖,苏州有精致的园林,一个是大自然的杰作,一个是人类的杰作,作为居住在苏杭的人,一定是很知足,也很幸福的了。
游完苏州园林,在去寒山寺的车上,导游边讲述寒山寺的故事边问:“谁还记得那首《枫桥夜泊》的诗?”
没有人出声。
这时,同事覃书记问我:“小黄,你当过语文老师,应该还记得吧?”
大家目光都转向我。
我脱口而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导游点了点头,又继续讲述关于这首诗及作者张继的故事。
遗憾的是,因为进寺的门票得另外买,有几位老同志不愿掏钱,于是大家决定不进去,只在寺门前合了一张影,聊当做“到此一游”了。
我对寒山寺神往已久,然却只能空望着寺门而不能入,心情不免有些黯然。
但一想到季羡林先生在《富春江上》说的“我今天刚刚到了富阳,便戛然而止。好像是一篇绝妙的文章,只读了一个开头。这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吗?然而,这一件憾事也自有它的绝妙之处,妙在含蓄。我知道前面还有更奇丽的景色,偏偏今天就不让你看到。我望眼欲穿,向着桐庐的方向望去,根据吴均的描绘,再加上我自己的幻想,把那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给自己描绘得如阆苑仙境,自己感到无比的快乐,我的心好像就在这些奇山异水上飞驰……”时,我心下也就淡然了,感觉自己的心好像也就在眼前的寺里飞驰,在脑海的诗境中飞驰,而不觉也快乐了起来。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小镇独有的风情。
在周庄这座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上,我们就尽情领略了它的风情。
唐杜荀鹤诗云:
君到苏州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用来形容周庄,一点也不为过。
周庄的桥,不仅多,而且历史悠久,其中历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桥就有好几座;不但桥多,而且名桥也多,有双桥、富安桥、通秀桥、梯云桥、报恩桥、太平桥、全功桥、福洪桥等“八大名桥”。据说周庄的桥有三大特点:一是桥与房屋连成一片,桥上建屋,桥就是房,屋也是桥;二是造型各异,绝无雷同;三是建桥的石材均是整块石料。我们漫步在街头巷尾,边走,边看,边摸,充分领略了这些石拱桥的特点。走在古拙坚实的石桥上,就如同走在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上,在感叹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也感叹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悠久灿烂。
周庄是水做的。周庄的水,是柔美的,它静静的流淌于每家每户门前,它恋着老屋,恋着垂杨,恋着小桥,仿佛不忍离去。周庄的水,又是有灵性的,它沿着街,窜着巷,又欢快,又调皮,又可人儿。正是这充满灵性的水,让整座古镇都活了起来,树活了起来,船活了起来,人活了起来,鸟儿活了起来,就连老屋和石桥也活了起来。
周庄的人家是幸福的。这里的房屋,历史悠久,古朴典雅,家家临水,户户垂杨。我们在古建筑代表“沈厅”里,见识了昔日“江南第一富”沈万三后人豪宅的非凡气派,倾听了这位天下巨富的传奇故事,也见到了那名闻遐迩的聚宝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周庄这样的地方,而出沈万三这样的人,实不足为奇。
在周庄,我愿变成一幢古屋,一座石桥,或变成桥下的流水。我真的不愿离去,不忍离去。
如果问我,最喜欢哪条河流?我不会说长江,不会说黄河,也不会说珠江,我会说的是:秦淮河。
无他,只因为关于它的那些风流传说,以及唐代诗人杜牧那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位于南京城里的夫子庙秦淮河段。这一段秦淮河素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之誉。自古至今,很多游人慕名而来。
我们于河边租了一条画舫,便开始了“夜游秦淮河”之旅。
却不料,船只刚驶出不远,就有人大喊着回去算了。只因这一段河流又窄又暗又冷,几位老同志受不了冷就想回头,但船家并没有理会。还好,过了不久,河面越来越宽广,也越来越亮了。
但即使是到了最宽阔的江面上,也只有两三艘画舫在徘徊。所以,虽然两岸灯火辉煌,却哪里有半点夜游古之烟花盛地的惊喜;倒是有一位老同志因酒后太靠近船边,差点失足落水,害得一船人受了不小的惊吓。
于是更多的人大呼上当,催着船家赶紧回去。这次船家只好听大家的了。
回船一路上,很多人都在抱怨,我却没有。
我的眼里虽看着眼前的点点灯火,粼粼波光,脑海中却交叠着出现另一种画面:一下是陈圆圆、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等“秦淮八艳”与那些王孙公子、豪侠名士们的动人传说,一下是那位商女抚弄着琵琶轻唱着那首《后庭花》的情景,一下又是朱自清、俞平伯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细绘的奇景奇事。
上岸后,有些人还抱怨说花了冤枉钱,还不如游我们巴马的盘阳河、赐福湖呢。我也不以为然,因为这里毕竟是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独一无二的十代繁华之地。我来过了,游过了,也就无憾了。
我们此行还游了灵山大佛、中山陵园、阅江楼等名胜,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赘述了。
江南胜景,虽一别经年,仍历历在目,梦系魂牵,只不知“何日更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