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以前是很欣赏苏紫紫的,或者说王嫣芸。从她最开始上新闻,到我看她参加奇葩说海选。我还专门为她写过一篇文章,说我欣赏她独立的精神,完全主宰自己的身体与价值观。经历苏紫紫风波后四年,再看到她,起初我觉得很欣慰,童话里并不全是骗人的,那些拥有壮烈青春的少女们终于长大,获得了幸福。
一直到我看到她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说:臭不要脸是不是好事》里的表现,我才发现,尽管已经换了名字,换了身份,换了年龄,但王嫣芸终究还是苏紫紫,甚至,更加,苏紫紫。
从海选开始,王嫣芸每次的发言,都基本上是在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父母不和,母亲出轨,讲自己如何阴暗地嫉妒自己的朋友,讲自己当初被骗当裸模,等等等等。基本上每次发言都会以哽咽结束,今天这场,她更是激动得落泪。节目一播出,“苏紫紫”瞬间成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很多网友都留言:能不能不要再反反复复讲自己以前的故事了,真的听够了。
其实,这也是我的第一反应。这里的“我”是一个综艺节目的观众,是一个女性,是一个苏紫紫曾经的支持者,是一个对女权主义抱中立态度的青年。这么多个“我”都不太喜欢王嫣芸的这次立论。
首先,从打一场辩论赛角度看,王嫣芸的发言毫无逻辑,而且完全是偷换概念,并没有真正回答这个辩题。辩题里说的“臭不要脸”是指,摒弃一些世俗概念里的底线,打破传统道德观念的行为。而且,这里的“臭不要脸”主要是一种外人对自己的评价。王嫣芸讲自己去做裸模,然后私处被拍了照片,几年之后,有人拿这些照片来攻击她。她在这件事情中,明明是一个受害者,怎么就“臭不要脸”了呢?她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而是被其他没有道德的人伤害了,拿这样的故事来论证这个观点,根本就是答非所问啊。
第二,作为一个成年女性,我真的很不喜欢王嫣芸这种动不动就在公共场合哭哭啼啼的行为,简直把观众都当垃圾桶。我以前很喜欢跟别人掏心掏肺,讲自己一些不堪的事,如果对方并没有流露出太厌恶的表情,我还会顺道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力求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脆弱,感性,有很多“故事”很沧桑的人。但是现在,我年纪不小了,我才发现,这对别人来说其实是一种精神骚扰。没有人有义务听你在这儿讲这么heavy的东西,大家自己的生活都够苦够难的了,凭什么还要在你在这儿没完没了传播负能量?
当然,卖惨的人多不多?多得是,有的人甚至以卖惨为生,美国有个人叫Nick Vujicic,生下来就没有四肢,他曾经想过自杀,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坚强面对人生,后来拥有了学位,是个运动高手,还娶了个美丽的妻子,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现在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演说家,亿万人次的观众都听过他的故事。严格来说,他也是在消费自己的故事,但他不是为了卖惨而卖惨,而是用自己的故事传播一种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但王嫣芸讲的那些苏紫紫的故事,通常都没有个光明的结尾,只是在不断向听众揭露人性黑暗面而已。
刚才看到王嫣芸在微博上发了一篇《咦,好热闹》来反驳网友对自己的那些指责。我认真看了两遍,像所有读过很多书,但逻辑不是很强的文艺女青年一样,一点点小事,一个观点都要反复讲很多遍。然而,这篇文章即便洋洋洒洒几千字,其实是把王嫣芸自己卖惨的心路历程又剥丝抽茧讲一遍,我能说什么,只能对着屏幕扶额。
哦,又有人要说了,这是她的选择,她的权利,她自己的故事,为什么不可以说?她可以说,当然可以,其实我还是挺喜欢听她说话的,娓娓道来。但是,如果她是在自己家讲,想怎么说怎么说,她对着墙讲一辈子都行。可是《奇葩说》明明是一档综艺节目,她自己选择了公共空间,就要适应这样的游戏规则,反反复复消费自己的过去,一直到让那些曾经被她感动的观众出现感动疲劳,这和那些挠观众咯吱窝的烂糟喜剧电影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你没经历过她的那种痛苦,没有人可以轻易痊愈的。首先,我要说,这世界上,除了极少数的幸运儿,谁背后不是一把辛酸?谁不是就着酒能哭到天亮?好就算你痛苦你悲伤,你可以去找心理医生啊,你可以去教会啊,你为什么要让这么多人参与你的治疗过程?一遍遍在公共场合揭开自己的伤疤,真的会让她更好一点吗?到了第六期她还是一说话就哭,我觉得这个方法的疗效已经基本可以判断出来了。
最后,我想说,如果生活里有王嫣芸这样的人,我可能会非常佩服她,但我绝对不会跟她做朋友,我宁可当她的粉丝,远远地欣赏她就好,绝不会想靠近。为什么?我怕会被她误伤啊!她最新发在微博上的那篇文章,不仅驴头不对马嘴地反驳网友,竟然还顺道讽刺了一下马薇薇和自己的队友。然后奇葩说栏目组的微博她又转发,说什么接受蔡康永的安慰,但不接受蔡康永的观点。看到她这些微博,我又一次扶额。我觉得她就是典型毁灭性人格,随时处于备战状态,是个睡觉都枕着枪的女战士。和她做朋友,也许说不定什么时候她就向我开炮了。
如果说苏紫紫曾经代表着一个大胆勇敢,充满反叛精神的形象,那么已经为人妻独立生活多年的王嫣芸或许可以提供给大众更多的有启发意义的鼓励和反思,而不是成为“后苏紫紫。”
当然了,这都是她自己的选择,这点,从未改变过,其实也值得我们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