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茨在<战争论>说过,决战的双方是把全部的力量用于最后的对决,这个对决是竭尽全力的,是不顾一切的攻击。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大多数的决战都没有竭尽全力,空留很多遗憾。
对于生活而言,我想更多是专注吧。
专注不是单打一,更不是机会主义。专注是我们在战略方向的努力,这不仅取决于决心,更取决于行动。如果,每天的琐事是一些积累,那么在特定时刻的行为就是一场战略对决了。
这个战略对决是指在决定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更长时间的大事,这是方向性的选择,方向性的选择是决定做什么的问题,对决是决定怎么做的问题。
方向性的对决其实比怎么样对决制定起来更为困难。这是因为,凡是涉及战略的往往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战略制定失误,那么后续的战术性的东西将变得鲜有意义。
怎么制定正确的战略,是一切经营者乃至指挥者面临的课题。出色的制定者,能因地制宜的作出相应的部署,知道什么是主要矛盾。有个现象,很有意思,我们经常认为对的事情,有时候反而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无心插柳的东西反而有时候茁壮成长。
留意生活中或者事情进展中的变化。每一项变化都是有原因,串联起来,在几个有联系的变化中能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这个结论有时候是粗糙的,有时候是精准的——真相很难获取。特别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靠获得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测。
发现问题的本质,是种能力。战略的对决,就是主要矛盾的解决。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显然不像哲学上可以套用公式式的简单化。对决是复杂的,有些偶然的因素作用于关键环节,有时候会影响乃至改变战局的走向。如淮海战役,黄百韬兵团撤退过程中,渡河逗留三天,粟裕即抓住这三天完成有效合围。看似不经意的逗留,作用于关键环节,就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取舍是大家都懂的,却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果断与决断,取决于意志,都说心不狠则站不稳,意志坚定者,作出果断的选择,反而有助于战略意图的推进。切忌反复。反复不决毫无出路。
宁静致远,抛弃杂念,往往能看得清。所谓正确与否,不仅取决于实力,还取决于趋势。甚至,可以明白直接的说,趋势为难以违抗的。但是,基于现实的趋势是能够预测,泛泛而谈的趋势难以预测。
因此,可以得出,战略的制定高于战术的制定,战略的制定是复杂的事情,需要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还要顺应事实的趋势,不仅如此,还要保持头脑的开放,在进展中,修改自己的目标。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如果走了很长的路,突然走错了,那么是继续向前走,还是停下来,再寻找其他路呢。这其实是个哲学命题。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力气,他还能朝向远方,当然是停下来,再去寻找。可一个人力气不够了,他只能说服自己,将错就错,沿着既定的路走下去。
这样看来,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有两个的,甚至三个或者更多。生活中的答案正是如此,每一份答案必须合乎自身,如果脱离了合乎自身的需求,去制定目标显然是无意义的。
这个时候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自身。认知客观已经很艰难,认知自身更艰难,首先要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这个自己认真剖析起来,有时候是可怕的。但是,最后还是要和解,正是基于如此,我们的选择才是多姿多彩的。
可是,正如前文所说的,真相很难认知,我们大脑获得认知,可能是长期固化的印象。或者说叫做执念,获取真相,就成了一切的基础了。
有句话,叫做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前半句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精妙在后半句,有多少大智慧的额人因为胆怯,丧失了先机。有多少平常的人,抢占了先机,反而获得更多的空间。集中到一个字是敢字。
敢字很重要。武士相斗,不仅在于技艺的高低,还在于内心的坚韧程度。因为一个敢字,把看似不能的事情,做成了。因为一个敢字,把看似不敢做的事,做了。敢,毕竟不是鲁莽,而是行的勇气和坚韧。
战略的实施和制定战略一样重要。实施毕竟是战术的事情。凡是轻视战术,没有良好战术素养的人,往往是细节把控不好的,而且实践能力匮乏。当然,这已经是方法论的事情,已经是另外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