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也是暑假,我和妻子忙的不可开交:一时兴起,做起凉皮。看见别人登一轮车,挂一马扎,走街串巷,边走边喊:“凉皮,谁要凉皮!”,我劝休闲在家的妻子说咱也做吧。考虑再三,妻子应允,可接下来的是怎么做?正巧有个亲戚是做这个的,妻子便每天一早5点赶到她家,一边帮忙,一边学习,大约一周时间就可以自己试做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不难,其实做好并不容易。妻子努力学的时候,我利用网络搜寻各种凉皮的做法。经过夫妻二人共同努力,很快第一批凉皮出炉了。头一天只做了20张,妻子说先不出去卖,车子摆在门口,让村里人尝尝,提提意见,看效果如何。因为刚开张,价格又比别人便宜2毛,所以邻里很是赏光,都说好吃,我说要提意见,不能光说好的。是不错,味道香,就是皮子禳(rang软没有筋骨)。的确如此,我和妻子琢磨怎么办,上网一查,还真有方法,和面的时候加点盐,并用冷水冰一冰,即可,一试果然灵验。自此开始了热火朝天、紧锣密鼓的叫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妻子向来拘谨,所以走街串巷的任务落在我身上。其实我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会。不过我还是拿出老爷们的胆气,摇旗呐喊的出发了。卖凉皮是平常的事,不平常的是卖凉皮的人是个教书先生,大家都熟识。那时候不像现在,为了钱什么都不顾。脸面还是很紧要的。所以吆喝声起,所到之处,像大街上突然刮起奇怪的风,很多人出来看。不白看,多少买份,这让我有莫大的成就:除了教学我还真不知自己会干什么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后逐渐增加产量。早上在家门口卖,剩下的傍晚时分,我把车子推到村东头的路口,那里人来人往,相当有商机――呵呵。我在外打拼,妻子这时候开始和面,洗面。最累的就是洗面了,所以大多时候我来帮忙。 图片发自简书App 把面揉成面团,用冷水覆盖,醒上半小时左右,就开始洗面工作。所谓洗面就是把面团放在盛水的器具里,用手不断揉搓,把里面的淀粉洗出。不断换水,不断揉搓,直至洗不出淀粉。洗出的面水澄(deng)在一个较大的盆里,留待明天一早吊皮用。洗剩下的面团已经很小,是蛋白,用塑料袋包好放在篦子上蒸30分钟,就成了“面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洗面是非常辛苦的事,一个是要有力,一个是时间长,而且越洗到最后,越难洗,我和妻子轮番或共同协助,有时还要拉上母亲和小妹。如果洗不干净,皮子和面筋都做不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一步就是掉皮子。这项工作是在早上进行,一般5点左右开始,往大锅里加足水生火,水开后,用镟子盛适量面水调匀后放在锅内篦子上蒸,可以一张张,也可以同时蒸几张或十张。妻子主刀,我搭下手,负责生火和其他杂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打做起买卖来方知其中的辛苦恣睢。每天下午洗面、蒸面约10点,早上5点起床吊皮,又一个小时。出去卖的快则罢,卖的不好就是一整天,还要心里咯躁(gezao着急)。起早摸黑,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妻子身心疲惫,一项清闲的我,一个暑假下来也是憔悴不堪。尽管如此,我却难忘这个暑期,忘不了忙碌中的疲惫和乐趣,忘不了夫妻二人协助的场景和画面,忘不了走街串巷的身影,忘不了劳动的收获带来的兴奋和成就,也忘不了失败和挫折留下的泪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