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后,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是适应集体生活。而这对于从小在家中长大、父母一直陪伴的我而言却是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生活环境的拥挤。一个大约十四平左右的宿舍里住了八名学生,分别使用四张高低铺的床,一人一张小桌子,可以存放一些简单的个人物品,平时也可以兼作书桌和饭桌。每名学生可以使用的空间非常狭小和有限,进出宿舍的时候,如果有其他的学生,都需要进行避让。个人的行李没有地方放,就统统塞在床铺底下。等需要取出来的时候,行李箱上已经满是灰尘。北方来的学生往往带着回家的冬衣,行李自然会更多一些,每次取一次衣物都非常得不便。
另外宿舍非常闷热。由于宿舍建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很多电力设施都趋于老旧,大功率电器是被严格禁止使用,甚至包括电风扇在内。有学生私自用过大功率电器,比如热水器等,结果宿舍的保险丝就被熔断了。晚上十一点过后,宿舍统一切断电源,电灯也没有了。宿舍后面开始在造一座叫清洁楼的高楼,高楼每天在拔起,可宿舍的穿堂风却没有了,有的只有日夜不停造楼的噪声和难以抵御酷热。有的时候,半夜里睡觉会被热醒,身上粘粘的,床上一把小扇子总是一件必需品。唯一消暑的方法就是去冲个冷水浴,或者跑到楼下的南光小店喝一杯冰镇的可乐。还有可怕的蚊子,南方的蚊子似乎特别得毒特别多,宿舍靠着芙蓉湖,有水有草又潮热的地方特别适合蚊子的生长。熄灯后,如果蚊帐中钻进一只蚊子,整个晚上都会睡不好。那个时候特别佩服从小生活在南方的同学,尤其是来自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他们都很精瘦,对潮热的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慢慢地,我也开始逐渐适应了厦门特有的气候,生活时间长了,热居然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相反回到北方已经不适应了当地的干燥。很多年以后,我到上海定居,家人有时非常诧异,这么热的天居然可以不需要开空调?我告诉她们,那是因为在大学中练出来的。
宿舍里的歌声特别多,那个时代的学生生活从来都不缺少音乐。有的是宿舍里录音机播放出的音乐声,有的是读书回来上楼梯时的清唱声,有的是在走廊中伴着吉他的弹唱声,还有的是在水房一边冲凉一边高声狂喊的嚎叫声,各种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歌声是学生抒发自己寂寞和感情的一种方式,通过歌声将内心的压力和情感进行释放,张扬自己的个性。曲目往往是一些最新流行的港台歌曲,那时年轻人的偶像是以刘德华为代表的四大天王、齐秦、张国荣、谭咏麟等,还有少量学生会喜欢一些美式的摇滚乐,大家萝卜青菜,各有所好。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几首经常吟唱的曲子,时间一长,听到某只曲子,就自然能形成条件反射,和某人关联起来。宿舍里也经常有同乡聚会,由于福建本地的学生最多,福建当地的同乡会也最多。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交谈时都是使用方言进行交流,看得出他们谈起来格外亲切。
人多歌多,这是宿舍中的一个特点,但有的时候也想一个人独处一会。可惜宿舍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空间。这个时候,就干脆钻进自己的床铺,带好耳机,放着音乐,宿舍中的声音就几乎听不到了,也算有个短时间的私人小空间,去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静静地思索一些事。
熄灯以后,尽管大家都躺到了床铺上,但是宿舍并不会立刻平静下来。八个人在一起,每天晚上总会有些话题进行讨论,显得非常热闹。大学的生活让我远离了家庭、远离了父母,但是却和其他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虽然大家都很稚嫩和青涩,但却能感受到每人身上别样的新奇。晚上的话题从各地的风土人情、老师学生、生活琐事甚至感情世界什么都有,什么内容也都可以作为谈资。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和网络,交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语言,用语言进行沟通可以让人感到亲近和自然。晚上如果有个感兴趣的话题,宿舍就会谈到很晚,几乎每间宿舍都会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有的时候,我刚刚入睡就又被隔壁宿舍的一声大笑吵醒了。总之,那个年代的我们是一群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我和同学们第一次开始这么长时间地集体生活,开始了彼此的互相交流和适应。虽然远离了父母,但有了这些同学,人不再感到寂寞。长时间的相互一起生活,慢慢地同学之间也开始建立起来相互的信任和友情。
清晨早上七点钟,整个校园的广播音就开始播放了,那是学校叫醒的音乐声。整个校园一下子从沉寂中开始苏醒,学校的道路上一下子学生就多了起来。有的时候,因为昨夜有个话题谈得比较欢,入睡得比较晚,人还没有完全醒透,但一听到广播音就随意全无。每名学生都需要抓紧时间起床洗漱,然后去指定的地方打卡出操,学校不允许学生睡懒觉。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能够这么做,早上八点钟的课程都是排满的。清晨刚刚苏醒的厦园呈现着一种特有的美,道路上满是出操的学生,将学校的几条主路塞得慢慢的,满满的青春洋溢。从宿舍到出操点的路上一路花香鸟语,空气清新扑鼻;而宿舍后面的山上,又可以找个没有人安静的地方晨读。打好早饭后,可以搬好板凳,将饭盘放在宿舍走廊上的石栏上,一边欣赏前面芙蓉湖和五老峰的美景,一边吃着早饭,心情往往一片大好。
大学宿舍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给大家睡觉的。因为空间实在太小了,宿舍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场所,学习最主要的场所还是自习教室和图书馆。但是通过集体生活,让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特点的同学,学会了如何打开心扉去和他人交流,并懂得了如何彼此互相包容和尊重。集体生活虽然只是人生的一个非常短暂的阶段,但却使每名学生在迈向社会之前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