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她现在有点愧疚。
以前不知道,现在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很多做法是错的,对孩子是有伤害的。
比如,以前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自己都会先拒绝,都会故意的拖一下,就怕给孩子养成“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坏毛病。
可现在发现,12岁的儿子对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都不会坚持,都不会去争取,稍一受挫就“佛系”了,有点与世无争了。
比如上个周末的早晨,临出门了儿子突然说:妈,我想吃牛排了。我正在换衣服,就随口说了一句:那你先从冰箱里把牛排拿出来解冻。儿子听了直接摇摇头:那算了吧,不吃了。
中午补习班下课了,儿子又说:妈,给我的微信也绑张银行卡吧,那我以后就不用拿零钱了。我想了想就说:你现在用的电话号码是妈妈的名字,要不我给你自己办一个吧,那样你用起来也方便。可儿子听了,叹了口气,说:唉,算了吧,太麻烦了,头疼。
妈妈感觉孩子这样不好,可又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改)才能帮上孩子。
欲望这东西,生来就有,而且必须有,没有就活不下去。用教科书上的说法是:欲望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从本质上来讲,欲望反应的是身体(精神)的一种“缺”的状态,而这种“缺”会使人相当的难受,因此,这股子难受劲儿会推动我们去做点什么以填补这种“缺”,等“缺口”补上了,身体(精神)就舒坦了。而这股子舒坦劲儿,反过来还会增强那种“缺”,这就会使得下一次的“做点什么”更猛烈一些。
这么说太绕,举个简单的例子。
饿,在今天的文章里,就要表述为:身体缺能量的一种主观感受。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胃缺东西填充了。饿了的感觉相当难受,相信大家都体验过,至少减过肥的人应该体验过。这股子难受劲儿就会让我们有所行动,吃个苹果,叫个外卖,像我这样会做饭的还可能炒俩菜再喝上瓶啤酒。等着把胃填饱了,往沙发上一趟,那股子舒坦劲儿就甭提了。而且,你越饿,吃饱了之后的舒坦劲儿就越强烈。好了,半天过去了,或者一觉睡醒了,你又饿了,请问,这时候的你是不是吃的欲望更强烈了?
一般情况下,“缺”是欲壑难填的,是需要控制的。吃需要控制,看手机、刷视频需要控制,亲子之间的很多冲突也往往就发生在这种对欲望的控制与反控制上,比如督促孩子少玩手机和游戏。
我们还说过,欲望是不分好坏的,毕竟还只是发生在脑袋里边的事,要引导教育的是满足欲望的方式。饿了想吃饭,饭可以讨,可以抢,可以挣钱买,也可以啃一辈子老。但这些都是后话,是建立在有“缺”的基础上的。
这个孩子的问题严重就严重在他的“缺”不那么强烈了,有点反过来了,别人是欲望之火熊熊燃烧,要控制不要烧的太旺,而他的欲望之火似乎就只剩下一个若隐若现的小火苗了,像古时候的那个油灯,已经到了油枯灯尽的边缘。也像一辆没了油的车,模样看着还挺好,其实已经没劲了,已经跑不动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如果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总是受挫,或者总是受到惩罚,那么个体就将趋向于压抑这种欲望,由一种努力争取的状态转变为安静的退缩状态。有点像乌龟,遇到危险就会把头缩进壳里,而且不敢再出来。
还记得在《无论你是否愿意,孩子都可能越来越佛系》的文章中提到的那只跳蚤吗?它之所以“安静的待在杯子底儿上,只偶尔的来回爬两趟”,就是因为在它努力跳出玻璃杯(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脑袋老是挨撞。那个变得越来越佛系的孩子,也是因为在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中老是受挫。
如果你还体会不深,我们再做个思想小实验。假设你爱上了一个帅哥(美女)——这就是你缺爱了,在你们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对方却大大的伤害了你,比如既骗了你的财,又骗了你的色——这就是你的欲望没有被满足。请问,当你再缺爱的时候,当你再约会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可能会害怕,会恐慌,会愤怒,会瑟瑟发抖,会胆小如鼠,无论哪种,但都不可能感到愉悦、快乐、向往、期待、兴奋,这些美好的感受是不会出现的。假设,你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可倒霉的你又受到了伤害,请问,这辈子你还敢有第三次吗?也许你就看破红尘了——大部分看破红尘的人都是因为受不了生活的打击了。
那怎么办?实验是假的,但孩子可是真的啊,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这么下去吧?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