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与奥,宁媚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章旨】:本章是孔子让权臣放下私欲杂念,回归天道,依道而行。
【注释】: ①王孙贾:卫国权臣。据说他是周王之后,因得罪周王,出仕于卫。他的问话,用的是比喻,带有挑畔意味。②奥:后室的西南角,被视为尊者所居的位置。③灶:古人认为灶里有神,因此在灶边祭之。这里王孙贾以奥比喻卫灵公或其宠姬南子,以灶自喻,暗示孔子与其巴结卫灵公及南子,不如巴结自己更实惠。
【语译】: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奥神,不如巴结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上天,到什么地方去祷告求情也是无用的”。【释义】:
我们学习经典,首先第一步要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主要的方法是训诂,“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解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解释昔时之语”。通过训诂我们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后,还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我们的现实人生去体会背后的义理,道理。并用这些义理、道理去指导我们当下的行为,这便是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那我们先来了解下这段话的字面意思。先看上半句,用现在的语言讲,就是王孙贾问孔子,民间有句俗语”与其媚与奥,不如媚与灶,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背后是啥意思呢?王孙贾想跟孔子暗示什么呢?
首先,“与其媚于奥”的“奥”,根据古注,是一个房间里面的西南角叫奥。古代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门向南开,向南又有一些偏向于东。西南角属于比较隐深的地方,属于尊者所居的位置。奥是西南角,通常都是供“中溜神”,中溜神是主宰整个房屋的。灶神的神位一般设在厨房,灶神是主饮食之事。按照地位的尊卑排列,中溜神排在灶神之上,尊贵高于灶神。灶神的神位一般设在厨房,灶神是主饮食之事。按照地位的尊卑排列,中溜神排在灶神之上,尊贵高于灶神。这里王孙贾讲媚奥不如媚灶,这是说,与其你求媚于地位比较高的中溜神,主宰整个房屋的,不如去求媚于主宰饮食的灶神,因为灶神有实权,主管饮食,中溜神虽然比较尊贵,但是讲实权他不如灶神。求中溜神,不如求灶神,可以直接求得到实际的好处。而对于百姓来说,就是要这样看得见的利益、好处,搞虚的没啥意思,所以“与其媚于奥,不如媚于灶”成为了民间的俗语。
我们了解了“与其媚于奥,不如媚于灶”的意思,再来看王孙贾问孔子这句民间俗语是什么意思,他想干嘛,有什么意图。
汉儒孔安国批注说:“王孙贾,卫大夫也。欲使孔子求昵之,微以世俗之言感动之也。”王孙贾,是卫国的大夫。当时卫国是卫灵公在位,卫灵公宠爱南子,南子是他的夫人,南子品行不端,但很有才华,当时卫灵公一切听命于南子。孔子在周游列国,经过卫国的时候,南子召见孔子,也想借孔子的名声来壮大自己的声势,孔子也是知道的,但他还是见了。为什么,因为孔子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得到重用,他想得到重用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的功名富贵,是希望能影响诸侯,推行周公之道。若能在一国实行,建立一个好榜样,其他诸侯必定效法,那么天下大治就有望实现,这是圣人的理想。而王孙贾估计误解了孔子,以为孔子是来求官的。所以,用这句话来暗示孔子,你与其求媚南子与卫灵公,不如来求媚于自己,因为他能立即给孔子实际的好处。
那孔子怎么回答呢。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什么意思呢?《朱子集注》中说:”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天,就是指天理,天理尊贵的极处,它没有相对的,它是独遵不二的。奥和灶,主房屋的神和主灶台的神,都不能跟天理相比。如果我们悖逆了天理,是”获罪于天“,得罪上苍,有这个罪过去祈祷主屋神、主灶神,也免不了这个罪。所以,只要我们能顺天理就行了。不必去想求媚于灶神或者主屋神。
孔子这么回答也是在暗示王孙贾,我不但不会求媚于你,也不会去求媚南子和卫灵公。只求自己能顺天理而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要是为了利益去行谄媚巴结,那便是获罪于天,悖逆天理,则无所祷也,再怎么祈祷也没有用。因为这样的心是自私自利的心,贪图功名富贵的心,不走正道走捷径的心。怎么会有好的结果。正道就是没有一点谄媚,堂堂正正做好自己,奉献价值,顺应天理而为,那么该有的自然会有,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便是一种与天地相合的浩然正气。人若有了与圣人一样的这种浩然正气,就能顶天立地,沛然充塞天地,无所惧也,无所谄也,坚定朝着自己崇高而伟大的使命一步步攀登。
那么当我们结合历史深度消化这段话的字面以及背后的意思,体悟出这样的义理,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要学习孔老夫子这种不谄媚于任何人,只求顺应天理的一身浩然正气。在工作中,我们不谄媚巴结任何领导,客户,只是去尽好自己的本分,不断精益求精的完善自己的能力和学问,创造更大的价值。放下功利之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相信上天自有公正的安排。哪怕不能马上回应,也不要气馁。永远坚定的相信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不报只是时候未到。就像这些年我坚持远离物欲,尽心尽力修学国学,传播国学,帮助他人。就是我坚信”人存善愿,天必佑之”。这句话给我无比强大的力量,无论他人如何说我,诱惑我,打击我,我皆如如不动。五年坚守下来,我真的收获到了超乎自己想像的美好回报。更加坚信,圣贤所学皆是真实语,绝没有欺我们的。我们一定要放下自己傲慢的心、自以为是的心、先入为主的心,固执己见的心,谦卑而敬畏的学习圣贤的每句教悔,尽可能去体悟背后的真谛,学进去,用出来,传下去。圣贤所言,皆是天理。若不学,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z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