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一家人在饭店吃饭时,上一道汤丸的菜,我小女儿夹过一个汤丸,张嘴就想咬,我急忙阻止道,这是个溏心儿的丸子,小心别烫着。女儿问,什么是溏心?我说,“溏”是鲁西南一种方言俚语,是不凝结、半流动的意思,就象早上,我愿意吃的鸡蛋清已熟,但咬开后,鸡蛋黄半生半熟,还能流出来,就是“溏心鸡蛋”。小女儿点点头,将丸子咬开一个小口,放碟子上,略凉一凉,再吃。
“溏”在鲁西南地区还有“恁办事不地道,嬉溏着玩呢”,“他办事就爱嬉溏”之类的说法,引用的就是溏“不凝结、半流动”意思,就是说此人办事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不牢靠、不用心。中医上也借用此意,有便溏(较稀的大便)、鹜溏(大便水粪相杂,青黑如鸭粪者)等医用词。
查汉语字典,得知“溏”本义是水池。如晋代郭璞所著《山海经图赞·海内西经·流沙》“经带西极,頽溏委蛇,注于黑水,永溺餘波。”,《文选·郭璞<江赋>》“长波浃渫”.李善.注引.三国.魏.张揖《埤苍》“浃渫,水滂溏也。”,清代王夫之《九昭》“滂溏濞浿兮,遂江流而奰发。”等皆是溏的本义。
由此看来,有些词义随佘欢环境变化而变动,是符合发展规律的。譬如现在,年轻的鲁西南人大都外出打工、求学,说普通话的越来越多,不愿意讲鲁西南地方方言,也是可以的,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