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的生活常常都会有烦恼相伴,困难挡路。面对一个个关卡,我们告诉自己不能轻易妥协和放弃,不可以被生活打败。我们必须拼尽全力,做生活的强者。
然而我们真的尽全力,用上所有的力量了吗?我一度为此而困惑。
01 用上所有的力量
一个小男孩带着他的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铲子和塑料水桶在松软的沙堆上修建公路和隧道。突然他发现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影响了他的“工程”。
小男孩开始挖掘石头周围的沙子,试图把它从泥沙中推走。他的力气很小,而石头却很大。手脚并用,用尽了各种方法,石头依然纹丝不动。小男孩气得大叫,使出浑身的力气猛推石头,却弄伤了手指。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看得清清楚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面颊时,父亲来到了他跟前。
“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
“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
“不对,儿子,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别人的帮助。”父亲纠正了他的说法。
父亲弯下腰,抱起石头,将石头搬走了。
当巨石挡路,如小男孩般,我们会咬紧牙关,使出浑身解数欲清除前方的障碍物。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和困难默默做斗争的同时,不妨借用你周围人的力量,可能会使你更快更好地走出眼前的困境。
02 就是开不了口让她们知道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怕麻烦别人的人。脸皮薄,怕麻烦别人。怕麻烦了,别人会对我有不好的看法。
万一我开口了,人家直接拒绝我,怎么办?好糗。
我开口了,如果人家不愿意,又不好意思拒绝我怎么办?多尴尬。
就算人家愿意帮忙,可是大人不都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吗?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读书的时候觉得这样的性格挺好,还挺欣赏自己的乖巧自立。可是现在回头想想,那时“独立”的我,能够交心的朋友却凤毛麟角。
闺蜜栗子是我初中同班同学,相识至今已二十多载。有次聊起学生时代,栗子说:“初中那会儿你成绩好,又是班干部,但就是让人觉得冷冷的,不太好相处。别的同学还奇怪我怎么和你关系那么好。”
我的懂事自立,竟然让我的同学觉得我是个冰姑娘,拒人于千里之外,难以靠近甚至是我没有把他们当朋友。
“自强”如我,却失去了让别人走近我、了解我的机会。你不开口,旁人怎会懂你心,明你意?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人与人之间相互麻烦、有来有往,感情才能建立地更深,走得更远。
03 不麻烦主义者的转变
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后,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同性格的人有着不同的处事方式。我从最初的被深深触动,慢慢开始反思自己,发觉适当地麻烦别人,是一种很有效的社交方式。那些善于开口求助的人,人缘更好,别人不仅乐于帮忙且更愿意与之交往,从而编织出职场上良好的人际关系,职场生涯相对会平坦且顺畅许多,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发生这样的转变,不得不提下我那鸡血前同事小杨。小杨同志不仅鸡起娃来热情如火,她对待同事也似春天般的温暖。
“看你好忙哦,你在忙什么?要不要我帮你?”刚和她搭档的时候,遇到这么主动的同事,我很不适应。我会立马回她:“不用不用。你自己都那么多工作了。”人家还挺执着,被我一次回绝后,她有时还会再问第二次。盛情难却下,我不得不告诉她我在忙什么,遇到什么问题。然后她会帮我出谋划策:“你可以问谁谁谁要资料啊,他应该会有,要么我来帮你问他。” “这个表格你可以用Excel的VLOOKUP啊,这个超好用,你用过么?我来教你。”
摊上这么一位中国好同事,从最初的不知如何自然应对她的热情,慢慢地,我似乎也受到了她的影响。遇到领导交办的工作,思考过后仍无头绪时,我会告诉小杨或是办公室其他同事,让她们帮我分析下。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气氛很温馨,交流很愉快,思维很活跃,一场头脑风暴下来,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有时看到话超多的小杨,双目紧盯电脑屏幕,一言不发时,我也会问她:“很忙么?我现在不忙,Report分我一半。”大家开开心心准时下班。
于是,最初的不适应在不断麻烦来麻烦去,我帮你你帮我的过程中消失了,我和小杨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就算现在我已离职两年,我俩还是什么都聊,毫无生分。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会遇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遭遇烦心痛苦难捱的时候。在职场上,遇到个人无法处理的任务,请教求助别人来完成任务并不是缺乏能力的表现。
所以麻烦别人并不一定丢脸,亦非必定讨人嫌。
关于“怕麻烦别人”心理学效应解释说: 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适当地在别人面前示弱,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
04 放下了“不麻烦人”的原则
因为儿子幼升小跨区搬家,我上下班的路程从原来的单程半小时增加到了2小时,不想把美好的生命浪费在拥挤的车厢内,于是我离开了和小杨共事的公司。
待到幼升小尘埃落定,儿子小一开学后,我就开始寻思着重返职场,边写简历边考虑接下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老妈说:“我去帮你问问小阿姨,她开公司这么多年认识的老板多,让她帮你留心着。”
“不用吧。”我企图打消老妈的念头。“别搞得我好像找不到工作似的,我好歹也在高级写字楼里奋斗过十年好不?”
老妈撇撇嘴:“你管你自己找,介绍归介绍,多点机会有什么不好。我现在打电话给她问问看。”
姜还是老的辣,中年少女的自信傲娇终究还是败给了老年阿姨的喋喋不休。简历发给小阿姨的第二天就收到她的电话,说她有个老板朋友,公司在离我家半小时车程的地方,正急着招人,还把老板电话发给了我,让我直接联系去见上一面。
不错的公司背景,理想的上下班距离,达到心理价位的工资水平,何不一试?于是顺利复出,回归职场。我和老妈去小阿姨家登门道谢。
快人快语的小阿姨又给我上了生动一课。“你说巧不巧?人家老板也正好急着要招人,问起过我有没有人可以推荐。他面试后觉得你不错,才会招你进去,我帮他推荐人才他还得感谢我。你帮我,我帮你,一来二去,朋友就交上了,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呀。”
有时候我们怕麻烦别人,其实我们不知道对方乐意效劳。你以为是麻烦了人家,说不定是解了别人的燃眉之急。前提还是要主动开口。
05 伸开双臂,给予“被需要”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你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无法解决的事情被朋友知道了,朋友大呼一句:“你怎么不早说?你为什么不来找我呢?”
这两句话可以这么理解:
你怎么不早说?
我有能力、有办法、有资源可以帮到你。
你为什么不找我?
你有没有把我当朋友?
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其中第三、四、五层次分别是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一个社会人,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以后,就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属的需要,会有自尊、自重、自信的需要,最终要求实现个人聪明、才智、理想与抱负。
渴望他人信任、友谊,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影响力,这不正是“被需要”吗?被亲人需要,被朋友需要,被社会需要。
正如著名作家茨威格所说:“一旦你知道你对别人还有些用处,这时候你才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和使命。”
被他人需要之感,尽己之力助人之举,亦会给助人者带来纯净的快乐,因为自己使另一个人多了一点希望,少了一点烦恼。同时,这也是助人者自我觉察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良知和自己的力量。
06 掌握好“麻烦哲学”的度
所以,当你需要时,只要是别人能做到的且对他们自身没有太大影响的,你都可以放心地“麻烦”别人,他们都会很乐意去帮助你。
但麻烦别人不能毫无分寸,要掌握好尺度和方法。
做一个有分寸的求助者
儒家有句话叫“过犹不及”,我们现在说做事要“恰如其分”,做人做事最难掌握的是这种分寸感。分寸感是人的天分与修养在内心沉淀而成的对人或事物的合理认可度,这个“度”要刚刚好。
不要一碰到问题就打退堂鼓,不能不顾忌场合和对方是否方便而随意去麻烦别人。自己要先尝试找解决办法,找人帮忙前要先观察或礼貌询问对方是否方便被打扰。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懂得了人生的分寸感,我们才既不会过于贪心,也不会动辄就沮丧绝望,双方在相处的过程中自然更舒适自在。
降低别人帮你的成本
请人帮忙不等于自己可以当“甩手掌柜”,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感受与心情。在请求帮助之前,尽可能将对方帮你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降到最低,否则会引起别人反感,不愿帮你,或只会勉为其难帮一次,彼此关系自然无法亲近,甚至变得生疏起来。
给予对方拒绝的权利
如果对方拒绝了“被麻烦”,也不要介怀于心,不能强迫他人。毕竟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谁的生活不曾一地鸡毛,可能不想被麻烦,可能是自顾不暇,又或许是没有能力给予帮助。
增强自身实力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我们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也会面临被求助,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生活需要实力,有实力才能对抗遇到的困难,有实力才能对陷入困难的他人施以援手。
要懂得感恩
感恩之心要常在,人家帮了我们,我们应该记得别人的好,及时表达谢意,适时回赠善意,帮助对方,或帮助更多的人。人与人之间一次次地建立联结,收获情谊,感知幸福。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都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能完全脱离社会单独生存,如果你不想麻烦别人,就需要独自承担很多东西,包括挫败。”
与其一味埋头苦干、孤独抗争,不如抬头笑问:“Hey, 我现在遇到点麻烦,我可不可以麻烦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