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老王,别多想,不是隔壁王叔叔,而是书圣王羲之。
为什么会被尊称为“书圣”呢?传说王羲之小时候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每日临池苦练,天长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了墨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羲之是贯彻我们现下流行的“十万小时”理念最为彻底的人。年纪稍长后,他又渡江北游名山,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无怪乎世人常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赞美他的字。其《兰亭集序》更是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可就是这样一代英才,差点在十岁前就命赴黄泉。
王羲之年纪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非常疼爱他,常常把他安置在军帐中睡觉。一次大将军先出了军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不一会儿,钱凤进来,赶走闲人商议事情,完全忘记了王羲之还在营帐里,就说起了叛乱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谈论的内容,就知道没有活命的希望。于是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熟睡。王敦商议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起床,十分惊恐地说:“不得不杀了他。”等到掀开帐子,却见王羲之口水乱流,相信他真的在熟睡,于是王羲之得以保全性命。
P.S.为了保全性命,小王还真下得下去手啊!
崛辰雄告诉我们:只要活着,总能找到希望。这不,十六岁的王羲之迎来了他人生中赢娶白富美的小巅峰。晋室东渡以后,太傅郗鉴派遣门人到丞相王导府中为女儿郗璿提亲。这样一个攀入豪门的难得机会,王氏子弟一个个神气端肃,扭捏作态,唯独王羲之毫不在乎依旧在东窗床上袒腹而卧。不料,郗鉴选中的就是这个“袒腹东床”的少年郎。自此有了“东床快婿”这个成语。
小王的人生路从此一路平坦,一路风光。一年正值年终岁尾,携夫人从山东老家移居浙江嵊州,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颇具盛名,此联刚一贴出便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眼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荡荡,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先把上半截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借着月色一看,这对联写的,不太吉利。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
老王的子女当中稍有名气的就是王凝之、王徽之和王献之了。
先说排行老二的王凝之,也不知踩了什么狗屎运居然娶到了大才女谢道韫!之前的文章说到谢大才女死活看不上她这窝囊丈夫,还真不是作。这王凝之书呆子气十足又相信道教,认为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灵,于是每天闭门默祷。有一年,匪首孙恩率众攻打会稽。王凝之不仅不加设防,还对诸将佐说:“我已请得道祖允诺,派遣天兵天将相助,城池可保无虞,贼兵一定会自取灭亡。”结果,贼兵长驱直入,王凝之被贼兵杀害。倒是谢道韫举措镇定,命令婢仆组成一支小小的突击队伍,乘乱突围出城。虽为贼兵俘虏,谢道韫的义正辞严终使孙恩改容相待,命属下送她安返故居。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无须赘述,再来看王徽之。王徽之排行老五,本来是谢安看中的侄女婿不二人选,为何又与谢大才女失之交臂了呢。上篇文章说到过,缘起雪夜访戴之事。
一天夜里大雪纷飞,王徽之一觉醒来,推开门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便命仆人斟上酒,心中不由而生一些寂寞彷徨,若有所思中吟起左思的《招隐诗》。这使他忽然想起学问广博、隐而不仕的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徽之说:“我本是乘着兴致出行。尽了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以谢安“面瘫”的性格,是肯定不会招这样“任性”的侄女婿入家门的。一段好姻缘就此错过,不过所幸还是成为了家人(嫂子)。
最后来看老七王献之。虽终日宅在家里,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均超过时人。长大后紧随父亲的桃花运娶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出任州主簿、秘书郎,后转任府丞。人生巅峰这么快就到了吗?NO,NO,然后又被挑选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的驸马,于是与郗道茂离婚。仕途上呢,又深得谢安之心,担任长史。这还不算完,王献之的女儿王神爱后来被晋安帝立为皇后也就是安僖皇后。所以,与父亲并称“二王”的王献之死后仍加官进爵,继续光宗耀祖。
这样大写的闪光人生不服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