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23
香知阅读俱乐部《把时间当朋友》第12天带读
学而思:
今天由彭彭带读第8章的内容:积累。
说起“积累”我们脑海中可能会蹦出很多的句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
当我在听彭彭对今天的内容进行解读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女孩的面容,这个年轻的女孩,名叫“R”,我们素昧平生,没有任何交集,但我在微博悄悄关注了她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现在,每天读她的文字,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三年前,“R”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大学刚毕业,还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小职员,跟很多刚毕业的同伴一样,过着普通的日子,唯一不同的是,每一个周五的晚上,坚持去公司附近的咖啡馆办读书会,每天在微博坚持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很普通的分享,没有任何的品味和逼格。”
因为读书会的发展,“R”意外结识了当地的创业精英和全国各地的爱读书的小伙伴,因此转换了职场跑道。因为每一天的积累,在微博分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她把自己看的书写成读书笔记发在微博,把参加的学习类活动感悟发在微博,因此遇见了很多优秀的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现在,这个女孩有了自己独立的事业,创办了“自由写作空间”,在互联网上教一些热爱写作的普通人写作。她的课程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真实体验,干活满满,接地气儿,因此非常受欢迎,目前已经持续到第三期,8月份有报名参加这期的写作培训,但是无奈已经没有名额,只能等到下一期了。她总是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自己的生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活。
虽然生活越来越忙碌,“R”依然每天在自己的公众号更新一篇文章,不管时间有多晚,雷打不动的节凑。这份坚持,这般毅力,让我为之动容,心生敬佩。
今天彭彭分享的学而思是:Carol Dweck在TED的一段演讲视频,“请相信,你可以进步”。 Carol Dweck是一位横跨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人各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位主动思维建构的心理学家。
Carol Dweck十分钟的演讲,和蔼又充满了力量。她给我们讲述了固定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不同,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两种思维模式的反应截然不同,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你逃避问题,你的大脑几乎是没有变化的(固定型思维),当你积极面对问题时,大脑高速运转,积极投入,剖析错误,学习成长(成长型思维)。
把成长型思维运用于孩子的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是教他们专注眼前,而不是注重过程吗?如何让孩子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呢?我们需要有技巧地去表杨,不去表杨天分和才智,这样行不通(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是这么做的吧),而是要对孩子积极投入的过程进行表杨,他们的努力与策略,他们的专注、坚持与进步。对过程的表扬能塑造孩子的韧性,注重过程的思维模式,会赋予孩子们更多自信,指引他们不断向前,越发坚持不懈!
写到这里,我又要回到女孩“R”这里来,这个女孩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者,当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直专注过程,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怎么样,有一天会怎么样!但是她一直在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着,因为喜欢文字,她买了很多的关于写作的书来读。她会不惜血本,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城市,只为听一堂对自己有帮助的课程,以她当时的收入一张机票和课程的费用可能是她一个月的工资。努力让生活发生了改变,她值得拥有这一切。
在《零极限》一书中,关于财富,修.蓝博士说:“宇宙会回应你的慷慨。你付出,它给进。它还会给你很多灵感。如果你没有慷慨过,宇宙就不会对你慷慨。” 细细回味这段话,发现这不仅仅是财富的奥秘,这更是生活的奥秘。你可以把“财富”这个词用任何一个来代替,譬如:亲情、友情、爱情、亲子关系等等,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我们努力了,用心了,专注于每个当下,一切都会顺其自然,该来的总是会来……
活了三十几年,才发现以前的日子真是白活了,彭彭说:越早醒悟越好,为了将来不再面临尴尬,必须改变今天的观念和行为。要坚信积累的力量,即便遇到了尴尬,即便感觉“没时间了”,也要选择积累。如果觉得积累已经来不及了,那就接受现实吧!想想看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可以改变,找到能改变的领域,采取积累的策略,这是唯一的方法。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过去埋单!
让我们不再浪费生命,因为,既然我们知道能力可以增长,那么,生活在一个能激发进步并让一切变得可能的地方—这是每个孩子的权利,更加是为人父母者应该负担的责任。
不知道,此刻的觉醒算不算晚?这一刻、这一秒采取行动,从自己开始吧!
未来很美,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