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塘村,你一定会被村口处的一棵古樟树吸引,它壮硕的根须上覆满了青苔,就那么突然地扎进地缝里,与厚重的石板交接。
这是一棵有着五百年历史的空心古樟树,它的气势太过汹涌,不肯倚靠着一侧的墙壁安享晚年,全凭根须的力量支撑着略显倾颓的身子,让人望而生畏。
不要被古樟树的外貌吓倒!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古樟树作为最佳狙击点,曾多次阻挡日军对村庄的入侵,战火既为它带来勋章,也为它带来伤痕。
历经风雨洗礼的樟树历来被文人称道,宋代诗人舒岳祥在《樟树》一诗中写到,“樛枝平地虬龙走,高干半空风雨寒”,用来形容这棵空心古樟树再合适不过了。
古樟树显示着老者的沉稳大气,却又在藤蔓的缠绕下,焕发出老顽童的娇憨,它张开双臂、袒露胸膛,似乎想给予每一个留下过目光的路人拥抱。
在空心处生长着一棵嫩芽,不同于古樟墨绿的叶色和斑驳的树皮,小樟树的枝干不足小拇指般粗,没有战争的伤疤,也没有年轮的印记,像依偎在老者怀里的一个稚嫩的童子。一阵风吹过,小樟树左右摇了摇身子,撒起了娇,向古樟树讨故事听!
郑氏宗祠
石塘村,位于上饶市玉山县下塘乡,村子里的人以郑姓为主。郑氏家族源远流长,以国为姓,起源于公元前806年。石塘村里建有郑氏宗祠,从《郑氏族谱》和宗祠里的遗迹,可以大致梳理出石塘郑氏的源流。
北宋年间,郑氏四十二世祖琬公在信州做官,居住在玉山。四十三世祖骧公是琬公的第五个儿子,在靖康之变中为国殉难,南宋高宗皇帝赐其谥号“威愍”,故又称其为“威愍公”。至元大德(1300-1307)年间,五十二世祖携子来到石塘村(原称郭边村),石塘郑氏就源于此。
走过那么多村子,也见过许多宗祠,郑氏宗祠的独特性在于它依旧焕发着生命力,将郑氏宗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一股力量,他们十分明晰宗族的历史,而且作为民族英雄的后代,他们深感自豪。
宗祠简洁大气,大堂中供奉着“威愍公遗像”和“石塘郑氏始祖灵位”,石柱上悬挂的对联牌匾大多以歌颂祖先的英雄事迹为主题。印象最深刻的一组是“靖康砥柱巍巍千年名垂青史,荥阳巨碑煌煌百代光耀神州”,横批“砥柱靖康”。
如果仅仅是托起祖先的功勋章炫耀,那这个村子不足为奇,石塘村之所以人才辈出,正是他们以祖先的功德时刻鞭策族人,耕读传家,文武振兴。
在宗祠两侧的墙壁上,家训、族歌、禁条映入眼帘,还有用于劝学的“学租条规”,据记载,同治以来,郑氏宗族通过集体商议设立文租和武租,即用宗族集体土地的部分租金或粮食资助教育,集中体现了宗族强大的凝聚力。
宗祠里还保留着最古老的黑白照片,泛黄至发白,只能模糊地看到些许轮廓,这只是郑氏宗族历史长河上的一个剪影。宗族的成员聚居在一隅,其发展衍进如同一股奔涌不止的溪流,知晓其源头,遵循其轨迹,终将愈发蓬勃,汇入更广阔的江河。
几则传说
石塘村还流传着几则饶有趣味的传说,一则是关于村子周边的山峦黄山尖的,当年“威愍公”官至太守,为国捐躯,家里的人没有寻到他的尸骨,就为他做了一个衣冠冢,把唯一找到的官印埋在一侧。
当郑氏在寻找迁居点的时候,偶然发现黄山尖酷似祖先的官印,而且比周边的山峦都要高大巍峨,就决定定居在此。村民说那是祖先在护佑着自己的子孙,因此,整个山塘村在建房子的时候,在朝向上都格外注意,没有直面向黄山尖方向的房子,以表示敬畏之情。
另一则是关于官员行至山塘村下马的故事。山塘村村口有三个水塘,呈之字形分布,一直有清泉向外涌出,有次,一位官员骑着高头大马途径山塘村,在看到三个泉眼后,马开始躁动不安,将前腿伏在地上,官员只好下马步行。
行至村中心,看到一位老人手里托着一盏天灯,老人说到“大人,您可以上马了,”官员问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老人回答,“这里是将军福地,生灵能够敏锐地感知到,下跪以示敬畏,当看到天灯后,就可以自由行走了。”
山塘村流传的几则传说均与祖先的英勇事迹有关,村民相信,祖先在时刻护佑着这个宁静安详的小村庄,这里是福地,而自己是英雄的后人。
山塘村民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因为有着这股自信,即使如同古樟树一般苍老地仅剩单薄的身躯,依旧可以屹立不倒,万古长青。
周边推荐:
1、玉山提线木偶
“玉山窟儡天下绝,起伏进退皆天机,巧如惊猿木杪坠,轻如快鶻蜂尖飞。流苏帐下出新剧,河梁古别传依稀,黄龙碛里胡雏语,李陵台前汉使归”,这是《四库全书》对玉山提线木偶的精彩书写。
2、狮岩寺
蝴蝶岩是有着独特地貌景观的古岩洞,远远望去,硕大的蝴蝶岩的洞口就像狮子张开的血盆大口,洞内建有寺庙——狮岩寺,是香客们朝觐拜谒、修炼心性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