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一句——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然后“絮絮叨叨”就是一直在说嘛,就是说明她很高兴,然后呢,因为她儿子答应她可以去看花,她觉得很高兴,一直控制不住自己。
师:好!这位同学说得特别好!“絮絮叨叨”写母亲一反常态。母亲平时是不敢说话的,这个时候“絮絮叨叨”,因为儿子答应他去北海看菊花了,所以她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就“絮叨”起来。说得好!(走向另一位学生)要不要说?(学生接过话筒)谢谢!
生:我觉得是刚才那句话——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因为秋天,所以说那种悲伤的那种感觉,然后母亲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就觉得那种悲伤,所以说她就挡在窗前。
师:嗯!非常准确的深刻的品析!“唰唰啦啦”的树叶在窗外飘落,那么作为一个残疾人来讲,他一直对生命是伤感的。但是,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个动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呢?应该是有意的!“挡”在窗前,生怕“我”看见那种落叶会伤感。啊!那么多美好的细节都是需要我们欣赏的。不然,我们怎么能够知道什么叫文学呢?怎么知道文学的魅力呢?好!一起来看一看!读起来!——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怕“我”见叶落而伤感。
通过教学片段实录,我们发现学生已经逐步学会依据文本来解读文中语句,在解读中不断地熟悉课文,理解文本,深入到文本中去,挖掘字里行间蕴于细节中的真情实感,从而走向对文本本身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剖析。余映潮老师和学生们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导引流畅自然,双方智慧的火花时时迸溅,观课的我们也深感快哉!
我深感:这节课学生的状态是真实的。入课前的几分钟,我猜想那十多名孩子可能刚刚从暑假的轻松欢愉中征调来配合完成此次观摩课,他们并没有因为来授课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而显现出“俯身倾耳已请”的“恭顺”模样,却是个性十足稍显慵懒的调皮样。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你会发现孩子们变了,腿不再一个劲地晃动了,腰背也挺直了,目光更加专注了。他们的表达也由低吟扭捏变得朗声自信了。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来越活跃,对课文的解读越来越深入,表达也越来越积极主动。真的可以说是渐入佳境!
孩子们变化源自于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十分扎实,能够让孩子在课堂中学习到如何概括内容,如何品味语言,如何体悟写法,如何把握主旨。正因如此,孩子们在课堂中表现得越来越投入。扎实的课堂就该是这样的!我们要向余映潮老师学习的还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