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游戏:猜一猜。
出示篆文“云”,学生猜。
教师说关于“云”的描述,猜筋斗云、祥云。
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为什么叫火烧云。
2.初读感知。
出示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为什么叫火烧云,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指导“彤”的读音。强调“烧”字用的好,并借此指导朗读。
4.出示词语,指名检测。强调多音字“模”。
哪些字音需要强调,指名谈发现。
5.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描写了火烧云的哪些方面。
6.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板书:颜色 形状 霞光
师:这三个方面有共同的特点:会变
7.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霞光下的大地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学生交流。
(3)结合动态图片看变化。问:你觉的哪个变化最神奇。
(4)这是一幅多么令人赞叹的画面。课文是怎么把这种赞叹写出来的呢?关注“了”。教师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5)霞光中扛着锄头、提着鱼的大叔回来了,他会有哪些变化?(学生扮演,交流。)
(6)这霞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板书:奇迹)
8.出示《呼兰河传》以及茅盾先生的评价。
9.学习第三自然段: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画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试着分类,想想每一类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2)学生交流。
颜色多,指名说哪些颜色。
(3)给颜色分类。
(4)不同的构词有哪些表达效果呢?选择一类,进行交流,并说一个这类的颜色。
(5)出示词语,朗读积累。
(6)哪里可以看出火烧云的变化。(变化极多;一会儿 一会儿)
(7)配乐欣赏火烧云的变化。
(8)圈颜色,学生说颜色的词语,引出变化,追问:火烧云颜色怎么样?(板书:奇丽)
(9)齐读。
(10)教师小结颜色的描写,出示鲁迅先生对作者的评价
10.背诵第三自然段。
感受:
整节课围绕着“变化”,引导学生品读霞光下人物、事物的变化,以及火烧云本身颜色的变化,感受火烧云创造的奇迹以及火烧云本身的奇丽。课中关于“霞光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教师在让学生观察动态图感受变化后,让学生入情入境,说人物、事物的变化。学生在感受文本美的同时,也在尝试着创作美。
一点点思考:
目标是:整体感知文本;感受霞光下事物的变化以及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在品读中学习作者的是如何表达的。
教师的每个环节似乎都顺利达成了目标,但从目标到达成之间的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帮扶中,或者说一问一答中达成,少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课略显琐碎。是否可以设计成任务,学生组内交流谈发现,再进行汇报。这样课堂参与的面更广,课堂可以更加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