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昨天下午,借用帅弟的班重上了《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课。毕竟不是自己的班,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还是有挺大的区别,所以课堂进程依然不是太快,所以并没有达到我预期想要获得的调整效果。不过,通过计时功能的巧妙运用,学生做题的速度明显加快,在正确率较高的题目上,适当减少了讲解时间。
有时候,新事物的探索实践就是这样缓慢前进的,但我依然可以很努力地去完成自我的调整与改变。
今天早上,因为闽侯县的校长们来校参观,所以我又以同样结构来上《发展观》的内容。很欣喜的是,这节课我总结了之前的经验,重新设计的部分产生了新的变化。
首先,我们在七分钟内完成了七道高考真题,很好地达成了限时测试的目的。而且在课堂结束前,我们一起查看了大家的课堂成绩排行。
其次,在逐一讲解的过程中,我对学生们正确率极高的题目,仅让让学生们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厘清个别重要选肢所表述的关系。最后一题是一道漫画名句题,并不怎么难,学生们答得也比较好。不过这类题目真要说清,其实还是有难度的。于是,我通过提问,让他们逐一找到对应的原理。没想到第三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遇到了很大的分歧——1.这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2.体现道路曲折,3.体现前进性,4.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面对“突发状况”,我请他们通过答题器反馈自己真实的想法。果然,他们的答案“势均力敌”地分布在1、2和4上。我邀请三个答案的同学分别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同学们再次做出判断。这一次,小部分学生选1,大部分学生选择了4。我邀请原本选2之后选4的同学来说明理由,她很好地点出了自己的错误,原来是语文理解上出了问题,句式稍加转换,就判断错误了。也有一些同学错选了1,误把“经历风雨”当成量的积累。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成性课堂,发现学生的疑惑,临时调整教学策略,然后通过学生们的相互启发,加深对知识的本质理解,从而真正达成学习目标。
第三,在学生们基本掌握这个板块知识点运用的基础上,我给学生们提供了更高难度的挑战。一段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时政素材,请学生们为“茶叶企业如何迎接机遇”提出至少一条方法论的建议。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将相似地答案择优留下,将不同的答案整合在一起,拍照上传,全班分享。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们自己能很清晰地发现哪些是比较规范的答案,也就很好地与自己所写的进行比较,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业成就。这正如《可见的学习》里所说的:“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某个学习阶段,而是帮助他们在现有阶段上“+1”。很多情况下,以下手段都会有所帮助:看见同伴参与学习的不同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误解,认识到聪明的学生和学困生都会面对挑战,以及他们可以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探索一条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们学业成就的道路一定是很不容易的事,但在此过程中,若能逐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真正的兴趣,能够实现更专注地独立学习,能够激发观点的交流碰撞,能够慢慢走向深入学习,那便是最好的结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