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前不久,79岁的琼瑶老阿姨突然发文交待身后事,在她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中,流露出了一种笑看死亡的坦然,绝不抢救,无须悼念。看后不禁心有戚戚焉,所以也正好借着清明时节斗胆聊一下“死”。
一、生死无常吗?
谈“死”总避不开说“生”。对于生死,我是这么理解的:道之化生,是为命;命之承载,是为气;气之归元,是为死。生命之体,气聚为生,气散则死。这里说的可能有点玄,主要是吸收归纳了道家的一些思想。
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个死了老婆却鼓盆而歌的庄子,对生死说得更为明白。其中《知北游》有言:生也死之吐,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道家的根基就在于“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世间万物既有生便有死,生死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阴阳,又如人分男女,一枚硬币的两面。阴阳平衡,阴阳互化,天道才能永固,生生不息的自然现象正是大道不生不灭的保证。这也可以看作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宇宙版吧。
一言以蔽之,生死有常归于气。人和宇宙中的生命都是应“道”而生,“气”蕴其中,形变而成万物的差异。庄子还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说法,因为都是由“气”组成的,只是形式形状不同而已。人来源于自然,死后又回归到自然中,经过“道”的演变加工,又会变化为宇宙万物的某一种。所以,死不妨看作是人对大自然应尽的最后一点义务,尘归尘、土归土,为道演化苍生万物返还资粮而已。
从生命科学来说,从无机体到有机体,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生命就是自然界的奇迹,无论人,无论其他动物抑或植物,它们本质上的组成元素并无多少差异。可以说,一切有机体的存在,尤其是人类的出现,不仅仅是地球进化的奇迹,也是整个宇宙造物的一个奇迹,值得我们去珍惜。然而,“珍惜”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往往会异化成“贪生怕死”。
二、贪生怕死可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