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一个假期所读的几本书中,《包法利夫人》是最贴合实际的一本,《苏菲的世界》是哲学启蒙书,《24个比利》中的人格分裂者也并不是常见的,《人间失格》的主人公的晦暗和假装让人感到深深的可怕,一个人要有怎么样的性格才能“笑起来怪瘆人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正如张爱玲其他书的风格一样,被人认为描写很细腻,但格局有点小。
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包法利夫人,追求享乐,幻想浪漫,渴盼有一天纵享荣华富贵,她的家要有细碎的装饰品,她的恋人要英俊而热烈,她的爱情要如同火焰一样炽热燃烧,甚至于丢弃世俗成见,打破一切桎梏,为爱奋不顾身。
正如斯丹达尔将他的《红与黑》题为“一八三年纪事”,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的大部分作品题为“风俗研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也有一个醒目的副标题:“外省风俗”。
《包法利夫人》从一八五一年开始写作,一八五七年问世,故事背景放在七月王朝,但更主要是展示了第二帝国时期的画面。如果说斯丹达尔的《红与黑》真实地描绘了法国七月革命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气氛,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深刻地反映了法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在社会生活中引起的巨大变化,那么福楼拜所刻画的,便是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社会风貌。也许不能说福楼拜从宏观上把握住了整个时代,但他无疑抓住了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法国资产阶级引以自豪的英雄年代过去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风暴也已平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庸的时代。目光深邃的思想家、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在生活中奋力拼搏的斗士,仿佛都一齐销声匿迹,而今活动在生活舞台上的,只剩下一群群资产阶级的庸夫俗子,浪漫主义激情已成过去,现存的只是鄙陋、可厌的实际生活。
Emma,也就是后来的包法利夫人,正是这个时期里极为特殊的“文艺女青年”,在一众人都在为生计奔波时,她的父母却让她在修道院接受了贵族化的教育,一个农家女孩,从此变成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者,她曾整天整夜的去读各种名著,她看多了书中浪漫的,热烈的男女爱情,她要在山顶上看那边缘处的落日,她也在树林里听风穿过的声音……可是现实在她眼里却是如此的残酷,嫁给了包法利医生,平庸,毫无风度可言,爱她爱得厉害却十分低微,于是只好在外寻求她所谓的“爱人”,但是这些情人却又利用她,抛弃她,哄骗她,玩弄她,最终负载累累,走向死亡。
我总觉得她与《飘》里的思嘉很像,不受世俗约束,但却又没思嘉那么勇敢,当事情超出了她所承受的范围,选择了死亡,我始终记得她白得过分的皮肤和长长的脖颈,那从来都高昂的头颅却由自己低下。有人问,包法利夫人怎么可能会自杀,这才不符合她蔑视一切的性格!而我看来,这正是蔑视一切的浪漫主义者被生活狠狠打碎梦境的毁灭。
福楼拜曾对朋友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不只是福楼拜,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曾对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最终被骨感的现实折磨的不够如意。写到这里就想到北岛《波兰来客》中“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但又希望所有人都能像罗曼罗兰的描写“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愿我们都是生活的勇者,却保持灵魂的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