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泰戈尔,最早是在语文课本上。还记得那篇吗:金色花。讲的是孩子和妈妈之间故事的。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枝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年少的自己深深喜欢上这种亲切极了的文字,感觉词句间似是真开出了金色的花朵来。泰戈尔从此在心中留下了一个梦幻而隽永,童真又亲和的印象。
高中时代的语文摘抄本,几乎每次都会摘抄一段泰戈尔《飞鸟集》《新月集》里的诗句。
可是高中时的我是那么急迫,浮躁,一心想要的只是分数分数,被前途和未来压得太死,不可喘息,几乎是失去了品读经典的心境。摘抄泰戈尔的理由仅仅是,简单好懂,读起来不费脑子,二则很短,抄起来不累手。
后来念大学,开始喜欢小说,戏剧,电影,对这样清雅的现代诗已经不太习惯。也是因缘际会,开始工作后,最初的兴奋劲儿过了,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自己不能太焦灼,不能老是被现实和理想交替攻陷。
那天中午,又听到那个孩子在走廊一角弹钢琴,琴声悦耳,悠然又沉静,循声而去,一个同事正坐在旁边的沙发上,见我来了,冥冥中,像是知道我会来似的,只说一句:他自己写的曲子。
一句平常极了的话,却让我有仙人指路般迷幻的错觉。我笑着赞扬那天资聪颖的孩子,然后心情平静了,回到办公室,正好,就在书架上找到了同时的泰戈尔诗集。坐在办公桌前读了一中午,每一句都是那么熟悉,但因为年份的阻隔,又显得如同隔世。
我被唤起了许多的记忆,与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相关的,我的青春。《新月集》里的第一首诗,家庭。
"我独自在横跨过天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
白昼更加深沉地没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天地,默默地躺在那里。
天空中忽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
从黄昏时落日余晖,写到夜色渐浓,孩子的歌声,我依稀记得当年第一次读到这些时的感觉,就好像世界突然安静了,回到了我来时的那个地方。小时候,外婆家,日落时分,田野上的人影荷锄而归,然后一切安静下来,没有了白昼农人扯着嗓子的交谈。
忽而家家户户的炊烟升起,然后消失在更加深沉的黑暗中,渐渐,小小平原上的一切都被夜空和稀疏的星光裹起来了,疲乏渴睡的煎熬逐渐被回归家庭的温馨替代,吃一天中最最丰盛轻松的一餐,开着电视,其乐融融。倏忽不远处传来一声婴孩的啼哭,突然感觉到这是生命不断接续的世界,生生不息,然后更加依恋这个人世了。
"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量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读罢,想念那个地方,外婆的平原上的小村庄,睡在温暖的被褥里,感觉到夜空如盖,大地母亲般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