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了段话给我:“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今天,终于听到一个很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为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
这段话很美,美到想哭,于是告诫自己:换个方式爱孩子!只要他健康,平安,快乐,足矣!”
这段话是胡可参加《女人有话说》这档综艺节目时说的。人到中年,看完这段话,我并没有被感动到,也没有美到我想哭,而是忍不住在心里“呵呵哒”:这样的鸡汤我现在喝不下了!
我问身边的同事,要孩子是为了付出和欣赏吗?同事说:孩子还小,我尚年轻时会这么想,现在可没有这么清高和伟大,我这么辛辛苦苦养大他,当然是希望老有所依。
晚上跟老公谈起这个话题,老公跳起来说:我辛辛苦苦养他,他一拍翅膀就飞了,这不是养了只“白眼狼”吗?那我们老了病了时,谁来照顾我们?
我们总在强调,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会无条件爱你,而且不求任何回报。
其实父母也是普通人,辛辛苦苦把孩子带大,私底下还是希望有所回报的,特别是年老生病的时候,谁愿意在孤独凄凉中面对病痛和死亡呢?
古人讲究孝道,让孩子绝对服从父母,成为父母的附庸,二十四孝里,有几个故事简直是灭绝人性的愚孝。而现在,所谓的中国式教育,只求付出,不求回报,造成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养出了很多不知感恩的“白眼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对老公说,你可不要期望太高了,像儿子这一代独生子,人到中年后,压力比我们大多了,他们一般是422模式,他们夫妻两个在中间,上面有四个老人要照顾,下面有二个小孩要照料,加上工作竞争压力大,他们哪有那么多心思花在我们身上。你想想我们自己,即使有几个兄弟姐妹,父母一生病什么的,还不是焦头烂额。
我给你讲个故事,一对在某研究院工作的夫妻,养了二个儿子,一个上了清华,一个上了人大,毕业后,他们留在北京成家立业,各自买了一套150平米的房子。在外人看来,他们也算功德圆满了。
刚退休时,夫妻俩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不菲的退休金足以让他们过上舒心惬意的生活,他们经常去外面旅游,孩子们也以他们为傲,说他们过得真潇洒。
现在他们一个70岁,一个68岁,体质在急剧下降,他们想要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了。过年时,全家聚在一起,两个儿媳妇开玩笑般互相说,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30平米,如果咱们谁家再挤进两个人,立刻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
俩人是知识分子,比较开明,想到儿子们好不容易在北京立住了脚,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们做父母的,不忍心扰乱他们的生活。于是又回了老家。
他们决定雇保姆,保姆进了家门后,才发现服务质量跟预期的落差太大,虽然他们自认为是有修养的人,也难以忍受,换了四个保姆后,他们决定在还能动的时候,彼此照顾对方。
有一天老头子心脏病发作,老太婆怎么也扶不动他,最后打120求救,等救护车拉走老头子,老太婆血压升高,一头栽倒在地上,第二天才被邻居发现,他们一起住进了医院。
住院后,两个儿子回来了。
以前他们觉得生病了儿子也用不着回来,回来也不能改变他们救治的事实,也给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看到儿子出现病房门口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老头子像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一样伤心,老婆婆干脆哭得一塌糊涂,儿子越安慰,哭得越凶。
儿子们都难以理解,他们的父母怎么会变得如此脆弱?老头子说,我年轻时,也是难以理解现在的自己。
儿子陪伴了几天,他们违心地催儿子回去了,毕竟孩子们都很忙。最后他们决定选择一家比较好的养老院来养老。
这俩老人,传统观念并不是很重,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应当是各自独立的。但到暮年时,对亲情的渴望却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特别思念儿子,把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做成电子相册,去养老院时,只带走了身份证,工资卡和儿子的照片。
说完这个故事,我和老公沉默了好久,内心感到几分凄凉和伤悲。他们的条件已经算好的了,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见过太多农村的老人,他们的遭遇,更让人心酸。
要孩子是为了什么?年轻时我们并没有想太多,只觉得结了婚就要生孩子的嘛,每个人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
虽然有了孩子后,就衍生出无尽的事端和无尽的操心,但孩子丰富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体验到做父母的责任,成长得更快,让生命更有质感。同时,我们也理解了父母的不易和苦心。
有人说,有一天孩子问你“妈妈你为什么生我?”你如果说“生你养你是为了以后妈妈老了你可以照顾我呀”,就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但我觉得育儿必先育其德,让他学会感恩有何不可?父母抚养教育孩子是责任,儿女赡养扶助父母也是责任呀。
老人们聚在一起,都会感叹说:父母把孩子当作全部,孩子大了就不要父母了。现在的大环境里,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很大,孩子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生活,想去探索,想去更广阔的天地。老有老的无奈,小有小的无奈,确实,想要养儿防老已经不靠谱了,我们要学会和接受的事很多。
我经常想起年迈的老爹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盼我归的情景,在病床前老妈见到我时眼前一亮的欣慰。现在的老人,在物质上并不需要孩子太多的付出,他们更需要精神陪护,做子女的要经常回家看望,伸手帮一把,如果没时间回家,平时多打打电话,加强交流和沟通,对他们也是慰藉。
我们这一代人是要摒弃养儿防老的观念了,我们几个好朋友已经在谈论一起去养老院,一起搓搓麻将晒晒太阳,一起锻炼身体聊聊天,彼此关照,至少不会那么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