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读完了这本书,灯下轻声读完!思绪如潮般翻滚皆因它,却千头万绪找不到出口……
整整二十年没有翻过《红楼梦》了,背脊后的凉风日日夜夜在提醒我:1996年的暑期我曾命令自己在今后的每一年都要重读一次《红楼梦》。然而这个命令从未被执行!1993年-1996年,整个高中,我看了不止十遍的《红楼梦》,从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各种版本。学校图书馆所有关于红学的书,从胡适到王国维到俞平伯到周汝昌到吴世昌到张爱玲都翻了个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前几年刘心武流行的时候将周汝昌和刘心武又重读了一遍,然后又结束了!《红楼梦》是青春年少时最珍爱的一本书,在我过去的记忆里,一直不曾被提起,一直也不曾老去!
第一次接触蒋勋是看陶涵写的《蒋经国传》,台湾版的有蒋勋写的推荐,遣词造句很有白先勇的意思,也像极了席慕容那个时代文人的温情与清新。就找了他的书《生活十讲》、《孤独六讲》来看。就是那个感觉,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台湾散文那种饱含人文关怀,落笔清淡,试探的、狷介的情感从诗一般的行文里浅浅地溢出来,生怕读者察觉,又那么期待彼此共鸣。真的和白先勇很像,文质彬彬,谦和清浅,完全明白自己,所以永远拉下半步,心怀慈悲,倾听世间。
蒋先生非常热爱《红楼梦》,时至今日延续了三十几年,10年前曾经出版过有声书《细说红楼梦》,分享了他关于这个大小说的心得,无关索隐,无关考证,只针对这个作品。
“微尘众”语出金刚经,多到像尘沙微粒一样的众生,在六道中流转!蒋先生认为《红楼梦》其实是非常叛逆的青春文学,就是讲了一群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于是他写了这一套“青春红楼”,共有四册,点评的都是配角小人物的故事!从甄士隐到夏公公,从宝玉抓周到尤三姐自刎,边缘人物,边角故事,好好地将“千里伏线”这个概念讲了个透。
我看得是第三册,蒋先生从六十一回往后讲,大部分笔墨说的是二尤的故事,和之后贾家开始显现的颓势。几乎没有史料考据,就是想就《红楼梦》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的性格,命运,作者每个细节的描写来谈谈个人的感受。贾母在鼎盛时期仍保有敬畏之心,对荣华富贵的谨慎谦逊,在今天依然是值得尊敬的福分。王熙凤狠戾残酷的手段今日又有几人比得上,当时一样难逃因果。
蒋先生觉得《红楼梦》的作者几乎是白描了整个故事,因为他没有在书中流露出强烈的对角色的爱憎,作者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轻描淡写了每一位人物和每一件小事,但落笔处明明有一声叹息,悲悯哀痛每一个受苦的青春生命。因为心存慈悲,所以感念当日当时的每一位女子。
再也没有有如曹雪芹一般的“秉刀斧之笔,怀菩萨之心”的文人了。于是我将《红楼梦》珍藏在心中,待我有勇气重拾它,“但愿他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