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去回想这个解决问题的解决过程,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发现你最终解决的问题,和你最初以为的问题,完全不是一个问题。归根对问题本质思考不清晰。
拿到问题我们首先要澄清问题,澄清问题的原因:
1.语言本身就是很模糊的
2.信息每一次传播都是有损耗的
那么澄清问题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问题呢?
问题就是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所以澄清问题的起点:一堆杂乱或缺失的信息和情绪。澄清问题的终点:就是一个目标与现状之间可量化的差距。
那如何澄清问题?
通过提问找到问题背后的真实目标。有些情况下人们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目标,有些情况下人们说出来的不是自己的真实目标。可能是人们自己都没想清楚,另一种情况是人们刻意隐藏。当没有想清楚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当对方隐藏时尝试使用smart冲突模型。先问自己3个问题:
1.对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2.对方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
3.我可以怎么帮助对方实现?
当人们所有的刻意隐藏,都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和ta工作角色,职业履历,性格特征,价值偏好有很大的关系。就比较考验人的逻辑能力和人际敏感度。
好的,当你找到了真实目标,接下来澄清目标和澄清现状,用smart原则使目标量化。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与你相关的,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使用思维模板:我(与你相关)需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完成一件.......(具体的)事情,达成的效果是.....(可衡量的+可实现的)。
澄清完目标之后,我们需要了解有什么可以支撑我们实现目标,这就是我们的现状。现状可以从两个维度澄清:可用资源和限制条件。将其整合,就是我们最终澄清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澄清问题之后,我们就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向,那接下来该怎么解决呢?
常用工具-----逻辑树。分析问题,把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拆解成可被解决的小问题。
举个例子,假如你发现,你每个月都存不来钱,这让你很没有安全感。于是,你打算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问题澄清,你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我如何在目前月薪7000块的情况下,每个月都能存下2000块。面对这个问题,你如何解决?怎么思考?
首先,你问题中的2000块是什么?这个是你目标的结余,结余如何得出?结余=收入--支出。那么如何提升收入以及如何缩减收入?
1.增加被动收入(睡后收入)与主动收入(工资,副业)
2.减少支出----减少单价与数量。
使用逻辑树拆解问题遵循MECE法则(不重复不遗漏)相互独立,完全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