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套路”的世界里,你同意不同意?
看韩剧,我们会被剧情套路;
双十一,我们会被商家套路;
谈个恋爱,有时也被某人套路;
真可谓,有人的地方就有套路。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最牛X的套路就是反套路,“认知偏差”就是我们在面试时,需要了解的“套路与反套路”之一。
作为面视官,了解面试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将有利于你为企业选择“对的人”,为团队绩效添砖加瓦。(想了解求职者版本的套路,请温柔点击)
那,什么是“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
什么是认知偏误?
认知偏误是一种受到先入为主或想当然的思想的影响,使内心感觉变迟钝,无法做出理性判断的心理效果。
——后浪《解决问题的三大思考工具》P164
认知偏误也叫认知偏差、认知偏见。
主要是由于人们根据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作为判断依据所致。认知偏差可导致感知失真、判断不精准等等“不理性”的结果。
在面试的时候,常见的认知偏差有以下几种:
•晕轮效应
•首因效应
•投射效应
接下来,我们先看看“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
举例:一名求职者从门口走向面试桌面坐下,这短短的几十秒钟里,衣冠不整通常会带给人缺乏礼貌的印象;身上的颜色有几十种,看得人眼花缭乱会让面试官认为此面试者华而不实;从头到脚,一身名牌,会让面试官担心此面试者是不是要求太高、喜欢张扬。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就如因为月晕而看不清月亮的轮廓一样,造成面试过程中的认知偏差。举例来说,那个面试者刚刚离婚了,连家庭也管理不好的人一定带不好团队。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面试中招聘官有可能无意之中将自己的喜好个性投射在面试测试当中,如果应聘者投其所好,那么面试官很有可能忽略应聘者的普通表现而将其录用,而如果应聘者不谙此中“套路”,面试官很可能对其产生挑剔的态度,从而造成招聘测试误差。
面试官,如何“反套路面试”?
大脑通常采用简单程序应对复杂环境,因此出现偏差在所难免。
在一场面试过程中,分为两种类型的“认知偏差”:一是错误肯定,一是错误否定。
•错误肯定:是把噪音当成信号,比如把没病的人识别为有病的;在面试中,就是将“现象”错误理解成了“问题”,或是放大了非关键的“问题”,从而做出了“No”的决定。
•错误否定:把信号当成噪音,比如把有病的人识别为没病的。在面试中,就是忽略了关键“问题”,过早地做出了“yes”的决定。
两类错误,在面试时产生的代价是不同的。举例来说,把有毒的蘑菇当成没毒的风险就远远高于相反的情形。因此,一家公司在“是否录用”求职对象时,采取核心面试官“一票否决权制”的方法是可取的。
在招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是企业缺乏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没有统一的结构化的面试流程,而是由各面试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个过程虽然不是面试官随心所欲,但由于各个面试官的衡量标准不同,价值观、人生观、个人经历经验及不同,整个面试就容易陷入认知偏差的误区当中,白白流失了合适的优秀人才,或者让人岗并不匹配的应聘者进入了公司里,既费钱又误事。
作为一家企业,如何避免面试过程中的认知偏差误区呢?
一、制标准,定流程:为了杜绝招聘过程中的认知偏差的产生,各面试官应当集体制定企业级别的招聘标准与流程。标准、流程一旦制定,各面试官都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招聘标准。
二、多维度、多方法了解应聘者:在面试中应当杜绝单一化的方法,而应该采用结构化面试,多方法、多维度了解应聘者。仅从某一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认识,就判断出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从而决定应聘者生死,这是不可取的。面试官应当抱着细心耐心负责的态度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的了解,从应聘者的各方面综合考虑。
三、各部门、多级领导者通力协作:招聘工作不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招聘主管一个人的事情,优秀人才的引进,关系到企业的造血能力与生死存亡。各部门,各级领导者,人人头上有指标,应该全员参与、通力协作。在招聘的过程中,各取所需、互相监督,减少个人主义的偏差。
小结
面试官是人而不是机器,在面试的时候,即使再客观,面试经验丰富的面试官也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认知偏差是一种常有的心理现象,合理利用这种心理现象,能帮助我们正确判断一个人所具有的岗位胜任力、潜质,看出此人是否是企业人才管理所需要的人。
面试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偏差。不能全部由面试官来背锅,即使面试官在这一过程中带有主观色彩。求职者也要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比如在面试的过程当中,仪容仪表是否过关?精神状态是怎样的?是否有积极展现自身的亮点?表达是否流畅自然?